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24章 甲午中日戰爭。維新變法思想

第 23章 甲午中日戰爭

(一)明治維新

一、時間:1868年

二、背景

①1853年“黑船叩關”事件使日本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倒幕戰爭”勝利。

三、主要內容

①頒佈憲法,實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②主張“殖產興業”,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

③倡導“文明開化”政策,學習西方先進的觀念和生活方式,鼓吹“脫亞入歐”。

四、影響

①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富國強兵道路。

②明治維新儲存了大量的封建殘餘,並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

路。

(二)甲午中日戰爭

一、時間:1894-1895年

二、交戰雙方:中國(清政府)VS日本

三、背景

①明治維新後,日本迅速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妄圖征服世界。②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日本趁勢大量增兵朝鮮。③日本在朝鮮豐島海面偷襲清軍運兵船,蓄意挑起戰爭。

四、戰爭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五、條約內容

①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兩億兩(後追加三千萬兩“贖遼費”)②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④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

⑤日本商品進入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六、影響

①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嚴重破壞。②鉅額賠款不斷加重中國人民的經濟負擔。

③帝國主義國家爭相在中國劃定“勢力範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④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加劇。⑤刺激了中國民族精神的覺醒。

⑥“資本輸出”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經濟侵略中國的主要形式,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⑦標誌著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⑧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⑨甲午戰後清政府面臨鉅額賠償被迫放寬了對民間辦廠的限制,客觀上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⑩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大大加深。

第24章維新變法思想

(一) 早期維新思想(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一、背景

①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

②傳統的封建制度無法滿足民族資產階級的需要。③受“西學東漸”思潮的影響。

二、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 A.主要思想

政治: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

經濟:鼓勵工商業發展,獎勵技術發明。教育:建立新式教育,培養新式人才。 B.評價

①早期維新思想對西方的政治制度認知並不充分,思想理論尚未成熟,因此未被付諸實踐。

②為後來的維新變法思想奠定了思想理論的基礎,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啟蒙作用。(二)康梁維新思想

一、背景

①甲午戰敗,標誌著學習西方的科技失敗,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轉而學習西方的制度。

②民族資本主義取得初步發展,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③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④早期維新思想奠定了思想領域基礎

二、代表人物

三、A. 康有為

a.代表作:《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 b.主要觀點:

①將傳統的儒家經典斥責為偽書。

②將孔子包裝成“託古改制,主張變革”的先驅。

C.評價

①藉助封建文化的外衣,能夠更好的宣傳維新變法的思想。

②無法直接提出自已的觀點,充分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軟弱、妥協的弱點。 B.梁啟超主要觀點:

①“法者天下公器,變者天下公理”②興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 D.嚴復

a..主要觀點:

①主張人民主權,維新變法②王侯將相是人民的公僕 C.代表作:《天演論》

四、具體實踐:戊戌變法

五、評價

①戊戌變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②戊戌變法失敗標誌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想要依靠透過資產階級改良的方式來挽救中國的道路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