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章 靠山倒了

“四千裁撤到八百?”

劉永前難以置信,這還正在鬧會匪呢,滿清官府竟然要裁撤好容易拉起來的團練。

李雲梯默默點頭。

“他們瘋了嗎?天地會可還在南安鬧事嗎?”

泉州上游的南安一帶山區,還有一股天地會勢力,跟小刀會幾乎是同時期造反,首領名叫林俊,始終沒有被剿滅。這股天地會勢力,似乎根基更深,是正統天地會分支,以紅線會名義活動,去年還在好幾個府城假託是太平天國將領,鬧出了很大的恐慌。鎮壓這股力量的主要是清軍的正規軍,至今沒剿滅,一是正規軍太拉垮,二是這夥人鑽進山區了。

李雲梯掏出一封信:“你看看這個奏摺。”

“奏摺?”

“嗯。這是新任巡撫呂佺孫寫給朝廷的奏章,關於朝廷讓各地督撫商討辦團練一事……”

事情的起因是天下各地都有叛亂,八旗綠營難堪大任,一個叫蔣達的御使上書建議改革兵制,同時山西巡撫亦有上奏建議“富者出財、貧者出力編練鄉兵”,皇帝下旨讓各督撫商議。

李雲梯遞給劉勇強的就是呂佺孫對這件事的看法。

“兵、農之分,其由來已久……閩地負山面海,兵額甲於他省,而地多斥鹵,俗悍民貧,械鬥之風幾成錮習……必藉客兵以資鎮壓……今以獷悍之眾授之干戈,既恐助其驕橫,又復限以方隅,不聽遠調……是有籍丁之名而無實兵之用…………然人情懈於已安,民力難以持久;安可編為定額,遂欲議以裁兵。”

劉勇強大怒:“這是防閔人勝於防賊啊!”

呂佺孫這個孫子,覺得福建民風彪悍,經常械鬥不休,太能打了。給這些獷悍之眾裝備武器,會讓他們驕橫,有不聽調令的風險。至於福建的安危,那可以借客兵,也就是外地軍隊來鎮壓。最後的意見是,福建不但不能編制一支鄉兵隊伍,還要裁兵。

“呂巡撫所言,未免沒有道理。”

李雲梯竟然給呂孫子說話。

劉勇強卻陷入深思,自已就想編個軍隊,造反還沒計劃呢,怎麼就這麼難。

呂佺孫這麼一搞,像自已這樣,想借助地方豪族起兵的路就堵死了。不得不說,呂佺孫這一招挺毒,是一條好狗,滿清朝廷的狗。

突然覺得滿清執行的這種異地為官制度,挺有效果的。呂佺孫不是本地人,其實也是一個官宦世家。呂家是江蘇常州豪族,祖上是順治朝第一位狀元,也就是清朝第一個狀元,名叫呂宮。後代更是不斷科舉做官,幾乎沒有斷代過。到了呂佺孫這代,呂佺孫的爺爺,爸爸和弟弟都是正經的科舉進士出身,三代四進士同堂。後代還會繼續出進士,哪怕科舉結束,後來還有一個後代叫呂思勉,是大歷史學家。這個家族,幾乎就是一個考霸家族,基因太牛了。只是這些劉勇強並不知道,他現在只知道呂佺孫是條忠犬,為滿清守著福建這個門戶。

太平天國起義以來,那些歷史上以出強兵勁旅聞名的地方,比如關隴地區,比如廣西、雲貴這些民風彪悍的地方,全都沒大規模組織過團練。如果說關隴地區是因為遠離太平軍,那麼廣西就是太平軍發源地,早先洪秀全那波人甚至來來回回在廣西、湖南之間流竄,如果不是被趕到了湖南,其實他們是準備去廣東的。

難怪太平軍震動天下,最後是來自湖南的曾國藩強勢崛起,帶著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連帶著讓湖南這個歷史上並不怎麼出彩的省份走上了中國歷史的中心地位,影響了晚清之後一個世紀的中國政治走勢。除了曾國藩這個人厲害之外,還跟朝廷限制其他地方大辦團練不無關係。可笑的是,雲貴地區,關隴地區,沒有早些辦團練改革兵制,結果最後都陷入了長久的混亂,雲貴杜文秀,陝甘白彥虎……

想到這種層面的大勢,劉勇強頓時有一股無力感,感覺剛剛開個頭就被當頭一棒,李家這條大腿剛剛抱上,似乎就斷了。

冷靜下來,雖然鄉勇從四千裁撤到了八百,可還有八百呢,劉勇強立刻爭取。

“那都讓我來練洋操吧?”

軍事改革刻不容緩啊。

李雲梯搖搖頭:“只能給你三百人。”

“可是我們洋槍都買了一千杆啊。”

劉勇強估計是此時的大清朝,為數不多的發愁軍火比兵員還多的人。

李雲梯還是搖頭:“洋槍、洋操過於引人注目。我們練兵,不過是為保一方平安。有三百鳥槍足矣。”

李雲梯考慮的是政治影響,他這麼一說,劉勇強也不敢爭了,萬一真的引起譁然,弄不好這八百兵都給裁了。

“好,那就先練三百洋槍隊!”

“洋槍?什麼洋槍。我只知道鳥槍。”

李雲梯一臉平靜,好像真不知道一般。

劉勇強領會了精神,馬上保證:“什麼洋槍,我也不知道。我買的是鳥槍,鳥槍!”

李雲梯滿意的點頭。

裁兵有裁兵的好處,劉勇強現在成了這八百團練的總教頭,之前的洪通當官去了。據說是李老大人幫忙去省城運作,保舉他在海澄縣做了守備。他是武舉人,符合條件,此時這種低階武官可不是什麼好職位,沒人搶。

劉勇強回營的時候,裁兵已經結束了。這些鄉勇,裁撤比召集他們容易的多,一聲令下各回各家。

還好,劉勇強的那三十六個徒弟都在,也不知道是不是李雲梯給他留了點面子。這讓他不用從頭做起,可以用這批人幫忙練兵。

三十六人的編制也打散了,原來是隊長的現在成了普通團長,還是隊長的只有兩人,帶的兵也不再是之前的兵了。索性將三十六人全部抽出來,加上自已和王二,一共三十八個能訓練的教官,都給與一個教頭身份。讓他們分散帶隊練兵,一次就能訓練三十六隊,足以將李雲梯撥給自已的300人練出來。

把這三十六人全都提拔成隊長當然更好,但現有的隊長劉勇強可不敢撤換,都是鄉兵,地主帶農民,誰知道那個地主家的子弟有什麼來頭,是不是跟李家是親戚?

劉勇強第一目標是練兵,兵都沒有,其他都是扯淡。

三百人很快開始訓練起步伐,劉勇強打算等一個月後,在把槍發下去。

在這一個月時間內,他得解決一個問題:子彈。

這批槍支全是新槍,新的不能在新,恩菲爾德1853式前裝線膛步槍,不但是新生產出來的,甚至是新設計出來的,去年(1853年)才定型。英國人正在大規模生產,因為他們準備給所有士兵更換裝備,因此這款槍產量很大,產量大成本就低。

取到貨回來的時候,劉勇強把玩了一路。對這款槍頗為滿意,均勻的膛線,統一的口徑,充滿工業時代的嚴謹感覺。仿造暫時是仿造不了的,光是膛線,沒有專門機器就刻不出來。但子彈有機會仿製,劉勇強看過,每把槍配了50發子彈,子彈包括一個裝著火藥的小紙包,一顆鉛製彈頭,彈頭是米涅彈,還有一個火帽。子彈能仿製的只有火藥紙包和鉛彈,火帽是銅製,裡面是雷汞,用來引火,暫時也不知道怎麼仿製。但作為耗材,洋行表示可以單獨採購。

這點李雲梯可以幫忙,輕易就找來了三百多個各種工匠。李家的能量讓劉勇強震撼,這種在底層的動員能力,是官府都不具備的。李家在泉州、同安、廈門城裡都有宅子,在鄉下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他們家的豪宅,都有戲臺,被稱作李伯爵府,在泉州的是建在施琅廢園上的,當地人稱九十九道門,講得是家裡門多,表達的是門第之高。

劉勇強一邊監督徒弟們練兵,一邊配合李雲梯建子彈工場,一個純粹的手工工場。跟他想的一樣,子彈容易複製,紙包火藥談不上什麼技術秘密,子彈也用鐵模鑄造解決了,精度差不多,偶有瑕疵,手工稍微打磨一下就能出場。火帽確實是沒辦法,雷汞是化學物品,沒有化學工業即便能造出來,成本也受不了。

劉勇強還比較關心外面的形勢,大形勢他清楚,太平天國鬧了一場,然後轟然倒塌,湘軍強勢崛起,曾氏兄弟一夜之間馬放南山。但過程細節他記不住,而這些細節,很可能影響到他的身家性命。

李雲梯這裡確實有關於太平天國的資訊,一方面他可以收到官府下發的各種邸報,一方面是各種私人信件傳遞資訊,李家有親朋古舊在江西、浙江等各地做官,經常往來信件。

“你很關心湘軍嗎?”

李雲梯很奇怪劉勇強詢問了很多關於湘軍的資訊。

劉勇強遮掩一番:“我在上海取槍的時候,聽過很多湘軍的故事。”

李雲梯點點頭:“湘軍近期頗有聲勢,曾大人今年十三戰十二勝,長矛已被趕出湖南。朝廷賞三品頂戴,曾大人以守喪不宜受賞為由謙辭。”

李雲梯說這些的時候,很平靜,劉勇強卻聽到了一些資訊。

第一曾國藩已經在湖南建立了穩定基地,下一步就該出湖南,一邊援助湖北,一邊進入江西了;第二曾國藩立了這麼大的功,才得到了三品頂戴,他記得李廷鈺去年被朝廷請出山的時候,直接就是二品頂戴,可見曾國藩花費了一年力氣,還沒趕上李廷鈺。

更是懊惱,他這是損失了多麼粗的一條大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