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章 豪門李氏

匯合之後,劉勇強看到李雲梯面色憂慮,不由開口詢問。

“會匪偷襲了崇武!我們上當了。”

崇武是泉州以北,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一處半島,明朝在那裡設定了衛所,防備倭寇,有堅固的花崗岩城池,清朝在這裡設定了水師,有一個副將管轄。

會匪大鬧南邊海澄縣,竟然又去偷襲了北邊的崇武,這是聲東擊西啊!

看李雲梯臉色,就知道損失不小。

“崇武水師受創,賊已遠遁。”

“小敗而已,不足為慮。”

劉勇強安慰李雲梯,對方只是搖頭,沒有解釋。

撤軍回到海澄縣,接著又返回同安駐紮,此時劉勇強才知道,確實是小敗,但卻不是小事。李廷鈺辭職了!

李雲梯也不理解父親的行為。

“父親,非得如此不可?”

李廷鈺感嘆道:“世事艱難,如履薄冰。須退一步,以求完全。”

說著拿出了一顆私章,做工精美。

李雲梯接過一看,上面刻著四個字“帝許能文”。

“當年我承襲爵位,赴京做侍衛,先後得嘉慶、道光二帝隆恩……”

李廷鈺將他這輩子從未對兒子說過的話說了一遍。

李廷鈺家族在泉州、廈門一帶是數一數二的豪門。不但在鄉下根基深厚,家族子弟眾多,而且因為李長庚還有了特殊背景。

李家子弟讀書習武,李長庚文武雙全,當年考中武進士後去北京做了皇帝侍衛,後來下放地方做武將,以平定蔡牽這樣的大海盜而進封伯爵。李廷鈺上半生順風順水,李長庚戰死後獲得的伯爵頭銜直接就按到了他的頭上,可謂被一個巨大的餡餅砸中了。

他也跟李長庚一樣,從做皇帝侍衛開始。先給嘉慶皇帝做了三年侍衛,之後又給道光皇帝做了三年侍衛。做侍衛的時候,兩位皇帝都對他恩寵有加,原因也許是李家父子跟主要是八旗出身的侍衛不同,都是有文采的,跟從小受到嚴格教育的滿清皇帝有共同語言,也或者皇帝僅僅是因為李家這種漢族出身的勳貴,故意展示友好,以示滿漢親和,總之做侍衛的時候,李廷鈺官途比較順,先後十餘次陪兩位皇帝出關狩獵,成為侍衛章京,負責皇帝防衛。

李廷鈺沒想到的是,就在他第一次坐滿侍衛年限,準備外放之時,有八旗權貴彈劾他忤逆。他哪敢忤逆八旗權貴,作為一個外鄉人,身在北京,別說忤逆八旗權貴了,就是見了普通的紅帶子、黃帶子他也恭恭敬敬。他一直很孤苦,因為八旗出身的侍衛都排擠他,如果說他有哪裡做得不對的話,或許是清高了一些。八旗子弟看不起他的出身,他也看不起八旗子弟的不學無術。

還好皇帝英明,沒有直接將他罷免奪職,只是讓他多做了三年侍衛。這次李廷鈺更加小心謹慎,甚至不惜曲意逢迎,結好了一些八旗權貴。總算平平安安過了三年,之後下放到南昌做了城守副將。他看到武備鬆弛,立刻加以整頓。贛江上有一夥匪寇,劫掠往來商民長達七年也無人問津,他出手剿滅。又剿滅盤踞贛南的一些地方豪強。在江西做官十年後,升任潮州總兵。

潮州民風比江西更加悍勇,他依舊採取強硬手段,幾年間懲辦鬥毆、劫掠案件五十多起,抓捕匪徒一千多人,硬是把這個民風彪悍的地方制的服服帖帖。

一直到此時,李廷鈺都抱著一腔熱血。家庭出身,讓他做官不貪,倒不是絕對清廉,該拿的拿,絕不過分,不會主動索賄。他一直以為他做的是對的,直到林則徐虎門銷煙。他鎮守威遠炮臺,損失慘重,卻得不到八旗駐軍的支援,同守炮臺的關天培戰死後,他率部撤退。

此戰過後,他升任浙江提督,上任之後,對海防十分看重。可當地武備鬆弛,他提出了各種改進方案,針砭時政,他提出了裁減馬兵馬匹,增加士兵口糧,修葺丟失器械,鑄造新炮,更換守將等等人士、軍事各方面的改革意見。皇帝非常讚許。可他很快就以巡海懈怠為由,被罷免了。

此時李廷鈺的熱血才涼了下來。他知道為什麼年輕時在北京當侍衛會被人排擠,為什麼小心謹慎卻被人彈劾忤逆,不是他做錯了,錯的是他的出身,錯的是他的行為。他身為一個漢人,擠在八旗侍衛群裡,自然格格不入,他身為一個文人,跟一群遛狗鬥雞的紈絝子弟為伍,確實過於礙眼。錯的不是他太出色,而是那些人渾渾噩噩蠅營狗苟,是那些人自已不願意出色,也不願意看到別人出色。

錯的是他佔了人家的路。八旗的升遷之路比普通人要寬闊的多,他們可以像普通人那樣去考科舉,更便捷的是去做武官。即便是武官這條路,他們也比漢人容易了太多,漢人想要透過做皇帝侍衛,然後外放做武將,那得考武舉,他們不需要,祖上的餘蔭讓他們可以一代代接班。可他們依然覺得漢人搶了他們的路,所以當李廷鈺要外放之際,就有權貴彈劾他。幸好李廷鈺足夠出色,皇帝至少不瞎,保了他一回,否則可能真的就那麼回家了。

到了地方上,李廷鈺依然感受到來自滿清軍事集團的排擠,地方的提督、副將,大多出自八旗。李廷鈺跟這些人格格不入,他更喜歡跟當地文官混在一起,可以談詩作詞,可以風花雪月。但五官同僚排擠,上司打壓,肯定不痛快。

李廷鈺苦笑道:“當時我也有些沮喪,道光十七年,我獲准覲見皇上。當時負氣,請求皇上給我換一個閒職。陛下對我說‘爾能文,必能坐鎮巖疆,不許’,我深受鼓舞,便刻了這方印章自勵。”

李雲梯拿著印章,瞬間就理解了父親的心結。在浙江被罷免後,父親一直避居泉州,長達十年閉門讀書,不理政事。還以為是父親玩物喪志,卻不想還有這一番內情。

“父親是擔心慶端等人藉機彈劾?”

慶端是福建布政使,跟署理福州將軍的巴彥岱,是福建最大的八旗權貴勢力。

李廷鈺不置可否,嘆了口氣:“王巡撫上任閩浙總督了。”

福建巡撫王懿德此前三年一直在福建做巡撫,除了泉州、漳州的小刀會叛亂外,閩南地區還有其他天地會勢力叛亂,此前聲勢浩大,王巡撫被嚇到了。正是他上奏皇帝,請李廷鈺出山組織團練的。可以說,他算是李廷鈺的靠山,李廷鈺立下的功勞也會有他一份。兩人是政治盟友關係。

但今年王巡撫任期滿了,升任閩浙總督,這可不是什麼好位置,浙江有粵匪(太平軍)作亂,福建有會匪橫行。他去哪裡都不安生,只是他一走,李廷鈺這裡就失去了強力支援。

“父親擔憂的是呂佺孫?”

李廷鈺點點頭:“小心這個人。”

李廷鈺又鼓勵兒子:“他們防備的是我。只要我走了,你才能在這裡安心練兵,守衛一方平安。”

此時李雲梯還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幾個月後他就知道了。

劉勇強此時不可能知道李家這種地方豪強,跟八旗勢力、文官集團之間的勾心鬥角。他回到同安之後,只知道李廷鈺去了福州,好像是去活動去了。

軍中傳言,李老大人又去給兒子活動了,希望兒子能出任縣令。李雲梯頭上掛著候補知縣的頭銜,不管是買來的還是賞賜的,他確實有資格當個縣官,而福建現在有好幾個空缺。

劉勇強甚至覺得這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曹雪芹老先生在紅樓夢裡描寫過一種地方豪紳,以賈史王薛家為例,稱之為護官符。外地官員想在本地坐穩,就必須仰仗這些地方豪強的支援。李家這個伯爵之家,或許在北京城算不了什麼身份,可放在遠離京師的福建,加上李家還是豪門大戶,絕對當得上紅樓夢中護官符這樣的稱呼。

如果李雲梯做了縣令,他感覺他就能借此機會更進一步,用一個縣養兵,有人有地盤,這就是基地。

系統主線任務中,有三個階段性目標,第一個目標就是建立基地,不知道李雲梯當了縣長,自已投靠李雲梯算不算自已有了穩定的基地?

很快劉勇強就不操心這件事了,回到同安縣第二天,李雲梯通知劉勇強,他買的那批洋槍到貨了,對方派一個買辦送來了取貨單,貨物存放在上海寶順洋行倉庫。

這讓劉勇強很不高興,籤合同的時候,寫的清清楚楚,交貨地點是廈門。取貨人寫的是福建李提督,人他們倒是沒認錯,交貨地點弄錯了。

沒辦法,只能去。

等了幾天,過完中秋才出發,一來一回,取貨租船,路上花了一個月時間。這次李雲梯似乎對劉勇強徹底放心了,只給了三百兩銀子,讓劉勇強帶兩個徒弟去,沒有派李家的親兵跟隨。

帶著槍返回同安縣,槍有了,人卻沒了,李家辦的鄉勇正在裁撤。

劉勇強大驚失色,第一時間趕去找李雲梯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