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章 朱厚照:我是最穩的太子也是最黑的皇帝

朱厚照:終於講到了朕了,其實明朝的太子裡,地位最穩固的不是仁宗朱高熾,也不是興宗朱標或者我的太爺爺宣宗朱瞻基,而是我武宗朱厚照,畢竟我才是我父皇唯一的兒子。

我從小就是獨生子,天生的皇帝,是不用擔心皇位和安全的皇子,因為沒有經歷過什麼悲慘的童年,所以長大之後的我就成了一個、個性豁達、陽光隨性的英姿少年。

康熙:玩物喪志、任情恣性,荒淫無度,寵信宦官。

朱厚照:這些都是那些文官黑我的,你們一定要信,朕也沒辦法,畢竟朕沒兒子!

我於1491年10月27日出生於北京,明孝宗長子,明朝第十位皇帝,年號“正德”。我的父親明孝宗朱祐樘,由於堅持一夫一妻制,所以後宮只有我母親張皇后一個,而我母后只生了兩個兒子,次子朱厚煒早夭。

楊堅:我也只有一個妻子,但有五個兒子!還是隻生一個好!

計生辦:現在鼓勵三胎了!

朱厚照:由於我是獨子,自小就被寵愛,三歲就被立為太子,其實立不立的無所謂,這皇往還能給別人!

嘉靖朱厚熜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地說道:“這個真能啊!”他的聲音中充滿了驚訝和興奮,彷彿發現了什麼驚人的秘密或者奇蹟一般。周圍的人也都被他的反應所吸引,紛紛圍攏過來,想要一探究竟。

朱厚照:而且想當年,少年時期的我那可是相當聰慧過人啊!無論是什麼知識或技能,只要老師一教導,我就能迅速領悟並掌握。可以說,在學業方面,我簡直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天才!

不過嘛,畢竟還是個孩子,愛玩自然是天性啦。那些充滿歡聲笑語和無憂無慮的時光,讓我擁有了一段無比陽光燦爛的童年記憶。而正是這段美好的童年經歷,塑造了我成年後灑脫豁達、不拘小節的個性。

只是萬萬沒有料到,如此單純無邪的貪玩本性,竟然會在日後成為別人攻擊抹黑我的重要把柄。真是世事難料啊!

弘治十八年(1505 年)五月初七,一個令人悲痛欲絕的日子,我敬愛的父皇因病醫治無效而離開人世。短短十三天後,也就是五月十八日,身為皇太子的我——朱厚照,不得不肩負起國家重任,登上那至尊無上的皇位,並宣佈次年改元為正德元年。

那時的我不過才十五歲而已,但心中卻充滿著對太祖和太宗的敬仰之情。他們的豐功偉績如同一座座巍峨的高山,令我心馳神往。於是,剛剛即位不久的我便迫不及待地展開行動:逐步讓身邊親近的太監們取代文官去掌控軍隊大權。然而正是這一舉動,拉開了我與文官集團之間激烈鬥爭的序幕……

楊廷和:王振的教訓,陛下全忘了。

朱厚照:朕與文官之間的爭鬥,一直以來都是一場權力的博弈。而在這場鬥爭中,朕所採取的基本策略便是利用宦權來制衡文官。所謂“八虎”,其實不過是一群太監罷了,他們雖然有些權勢,但卻毫無根基可言。他們緊緊依附於皇權之下,並無強大的家族作為後盾支援,何來“虎”之說呢?實際上,這些太監只是皇帝用來對抗文官的棋子罷了,一旦皇權穩固下來,像“八虎”之首劉瑾這樣的角色便會輕易地被剷除。

在起用這群宦官併成功打壓了文官集團的領袖人物後,皇權得到了暫時的穩定。此時心急如焚的朕迫不及待地展開了對軍權的爭奪之戰,並建立起了豹房這一重要機構。豹房不僅是朕休閒娛樂的場所,更是掌控軍事力量的關鍵所在。透過在豹房中培養親信將領和訓練精銳軍隊,朕逐漸加強了自已對軍權的控制,進一步鞏固了皇位。然而,這場軍權之爭並非易事,其中充滿了權謀算計和明爭暗鬥。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朕都毫不退縮,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因為只有掌握了絕對的權力,才能真正實現朕心中的宏圖大志。

說起這豹房啊,現今人們每每提及它,便會將其視為朕貪圖享樂、窮奢極侈的證據,認為此處乃是朕特意營造以供自已縱情聲色之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豹房早在元朝時期便已存在,宣宗年間亦設有豹房勇士,實則類似於皇室專屬的動物園而已。只是朕為了奪取兵權,才將豹房的規模進一步擴張,並賦予其更多的職能,使之成為明代統治朝廷政務的核心以及軍事指揮總部。

在朕看來,豹房猶如太宗的東苑一般,不僅是用於軍事訓練之場所,更是暗中培育敢死之士的基地。自從劉瑾伏誅之後,朕所重用之人如錢寧及江彬等,皆非宦官之輩。錢寧其人,武藝高強,尤擅左右開弓之技,實乃錦衣衛中的翹楚人物;而江彬則更為勇猛無畏,曾面部連中三箭,卻依然奮勇向前,衝鋒殺敵,堪稱邊軍之悍將。

(嘉靖沒敢說話,飄過。)

由於此刻京城內的軍隊大多被文官所掌控,所以朕若想將兵權緊握在手,便唯有從邊軍中尋找突破口。也正因如此,後來才出現了倚仗江彬之力,並調遣遼東、宣府、大同以及延綏這四處邊鎮軍力入京之事。對於此等狀況,朕心知肚明:倘若朕選擇安於現狀、無所作為,聽任文官集團日益坐大,那麼最終等待朕的結局將會與父皇如出一轍——成為一個唯命是從的傀儡皇帝!

達廷汗:當時本汗率領韃靼數萬精銳騎兵逼進逼應州。本汗以為這一次又跟以往一樣,明朝那些內閣大臣們不敢出戰,只是命令邊軍防守。但沒想到,這一次明朝的皇帝親自帶兵來了,當時全軍士氣很高,畢竟土木堡之變,也沒過去多少年,如果再能捉到一次明朝皇帝,我可是青史留名了。

朱厚照:韃靼大軍皆以騎兵為主力兵種,他們精於騎術、擅長奔襲,且配備有精良的武器裝備,整體戰鬥力頗為強大。面對如此強敵,朕深知此番戰事斷不可掉以輕心。經過深思熟慮後,朕決定針對敵軍機動性強之特點制定相應對策——此戰絕不能拉長戰線與敵硬拼,亦或平鋪直進地向前推進;唯有施展拖延之計方能有效消耗敵人的體力及軍需物資,並逐漸掌握戰場主動權。

至此,作戰方略已定,接下來便是調遣軍隊部署陣勢了。於是乎,朕當機立斷下達軍令:命王勳率領所部兵馬率先出擊,務必誘使達延汗落入圈套之中!不出所料,達延汗見王勳領兵前來挑戰,立刻集結麾下所有軍力向其發動猛烈攻擊……

而王勳這邊,則沉著冷靜地指揮著士兵們採取了嚴密的防守戰術。他們巧妙地運用步兵的列陣、密集的長弓射擊和堅固的盾牌防禦,構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這些看似簡單的武器和戰術,在王勳的精妙佈局下,成為了抵擋韃靼騎兵衝鋒的有力工具。

韃靼的騎兵雖然勇猛無畏,但面對如此頑強的抵抗,也只能無奈地將我軍的部隊緊緊圍困起來。然而,儘管他們數量眾多、氣勢洶洶,卻始終無法在短時間內突破這道堅實的防線,將我軍一舉殲滅。

見此情形,朕當機立斷,下令派遣另外兩名身經百戰的大將率領精銳之師前往增援王勳。同時,又分派出兩支機動性強的部隊悄然尾隨其後,以備不時之需。

終於,雙方在應州城南五里寨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決戰!戰場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交錯,鮮血染紅了大地。敵我雙方都拼盡全力,互不相讓。這場激戰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分,夜幕漸漸降臨,蒙古騎兵眼見形勢不利,開始逐漸撤退。

次日清晨,大霧瀰漫,視線模糊不清。韃靼軍深知此時的環境對自已極為不利,繼續戰鬥下去只會徒增傷亡。於是,經過一番權衡利弊後,他們最終選擇了全線撤軍,結束了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

達廷汗:明朝的好幾支軍隊跟我統率的騎兵打了好幾次,然後這些明朝的軍隊又會合到了一起。休息整頓了一番後,第二天,明朝的皇帝就親自帶著兵,向我的大軍發起了進攻。在交戰的時候,明朝的軍隊邊打邊退,把我們的興趣都吊起來了。他們一直在示弱,我們雖然打不贏,但也不願意輕易放棄。

咱都知道朱厚照那小皇老兒就在軍隊裡呢,本汗也是做夢都想抓住明朝皇帝,哪能輕易退兵啊,不知不覺就跟明軍打起了持久戰。其實呢,明朝皇帝準備的人也不少,但他每次都不把人全派出來,而是輪著上,把咱引到深處,跟咱兜圈子,可太壞了,這樣下去咱的兵力都要被耗光啦!

且我軍都是遊騎,所帶的糧草、補給並不十分充足,在長時間的消耗戰方面根本沒有優勢,所以,消耗戰對於韃靼騎兵來說是大忌,這讓本汗的部隊損失慘重。而在幾次作戰中又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勝利,可以說,我軍是在消耗戰中,白白犧牲了自已的兵力。而在明軍的陣營當中,動用少數兵力,輪流作戰的方式,為明軍節省了大量的兵力和糧草。

朱厚照:由於朕親臨戰場指揮戰鬥,整個軍隊都沉浸在一種激昂的氛圍之中,無論是將領還是普通士兵,皆因皇帝御駕親征而熱血沸騰,鬥志昂揚,充滿了奮戰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在與韃靼的激烈對決中,儘管達延汗每一次都傾盡全力地猛攻,但我方憑藉精妙絕倫的兵法策略,早已成功構築起堅不可摧的戰略防線。面對如此嚴密的防守佈局,韃靼軍隊束手無策,始終找不到突破點,無法取得絲毫優勢。無奈之下,他們唯有選擇撤軍,否則稍有不慎便會身陷重圍,自身難保。

儘管在此次應州之戰中,朕僅僅是擊退了蒙古大軍,並未能將其全部剿滅殆盡,然而這場戰役卻已令達延汗遭受重創,損兵折將無數。更為重要的是,達延汗此番興師動眾侵犯大明,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與物力資源,最終卻是徒勞無功、鎩羽而歸,這無疑嚴重損害了他在蒙古各部族之間的威望和聲名。

延達汗:咱吃了敗仗逃回蒙古後,好多以前歸附咱的部族都趁機作亂,害得本汗只能先顧著穩定自已部族的政權,壓根兒沒空想怎麼再去搶明朝的地盤。這麼一來,本來老被外敵騷擾、總打仗的明朝可算安全了。這麼看,明朝這一仗是打贏了。朱厚照在明朝正德十二年的應州那一戰,打得本汗近十萬騎兵稀里嘩啦的,也讓他的軍事才能露了一手。而且啊,還讓明朝邊境消停了好長一段時間呢。本汗就好奇了,一個從來沒帶過兵、打過仗的皇帝,咋就變成軍事大師了呢?還帶著步兵把本汗驍勇善戰、裝備精良的騎兵給打跑了。本汗還派了好多探子,想從官方檔案裡找找原因,結果……

兵部:應州之役斬首六十八級。

延達汗:本汗真是服了,如果只斬首六十八級,這也實在太看不起本汗了。

朱厚照:可惡啊!楊廷和這群傢伙簡直就是無恥之徒,他們一直在暗地裡詆譭朕,將朕刻畫成一個昏聵無能、貪財好色且喜歡瞎折騰的皇帝形象。朕心裡清楚得很,自已之所以會遭受如此汙衊,無非就是兩個緣由罷了。

其一,以那可惡的內閣為首的文官集團,他們沆瀣一氣,蓄意構陷於朕。其二嘛,則是因為朕膝下無子,最終只能由堂弟繼承皇位。如此一來,那些人自然不會對朕有任何好感,更別提去美化朕的形象了。說不定,他們還會變本加厲地造謠誹謗,想盡辦法讓朕聲名狼藉呢!

最令朕氣憤的是,那幫文官竟然還給朕奉上了一個所謂\"武宗\"的廟號,這無疑是對朕莫大的侮辱與輕蔑!這個廟號本身就足以說明內閣對朕的輕視和不屑一顧。哼!朕定要讓這些亂臣賊子付出代價!

最終結果:朱厚照卒!享年三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