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章 李承乾:我是我父親的兒子!

張三:在古代,總有那麼幾個野心勃勃的人,他們都抱著一種“皇帝輪流做,明日到我家”的想法,權勢滔天的權臣,手握重兵的將軍,還有一些地位特殊的皇室成員,都想要上位。但是,要說誰最不會造反,那就是太子了。

畢竟,在古代,太子是唯一一個“合法”的皇帝繼承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在皇帝出征或者出巡的時候,都會以“監國”的身份鎮守京師,代理皇帝的職責。不管怎麼說,太子都不該造反。

可現實往往很殘忍,歷史上有好多太子都被謀反案牽連,結局不是被流放就是被監禁;嚴重的甚至會慘遭殺害。“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就是這些“謀反案”太子裡的典型代表。

貞觀十六年,大唐出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兒,有人要謀反!而且這謀反的“團伙”可不一般,裡面有皇室成員漢王李元昌,他是李淵的第七子、李世民的弟弟;還有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甚至還有李世民的駙馬爺,名相杜如晦的兒子杜荷。而這個“大案子”的主謀,居然是才 23 隋的當朝太子李承乾!

這麼惡劣的“太子謀反案”,李世民怎麼可能忍得了!李元昌、侯君集這些人都被處以極刑,連李承乾的老師魏徵,還有推薦過侯君集的那個人,也都受到了牽連。魏徵死後,墓碑都被砸了,他兒子和太宗女兒的婚約也廢了,聽說都是因為這個案子。李承乾倒是沒被處死,只是被流放到了偏遠的黔州。但是,沒幾年他就鬱悶死了,才 26 歲啊!你說,這李承乾身為大唐太子,為啥非要謀反呢?這不是自毀前程嘛!

李承乾:

我叫李承乾,因為出生在承乾殿,而被我的祖父起了這個名字,當時我的父親正在前線打仗!

玄武門之變後,我成為了太子,但失去了很多好兄弟。

作為歷史上少有的弒兄殺弟逼父的皇帝,父皇一方面想努力做出一些政績以洗刷他這一劣跡,另一方面又對我這個太子寄予厚望,也盡心盡力的加以培養,房玄齡、魏徵、孔穎達等一大批最出色的學者官員都擔任過我老師。

除了理論學習以外,父皇也很重視培養我的實際工作能力,12歲時,父皇就讓我參與“聽訟”,14歲那年,父皇在外巡視期間,還讓我以“監國”身份處理政務。

由於對於我的期望值很高,父皇對我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各位老師也認真負責,並時刻監督我的言行舉止,一旦發現有出格的地方,就隨時向父皇彙報。

魏徵:皇上在培養太子方面當然不惜餘力,可是現實還是有些事與願違,儘管從小受到了最好最嚴格的教育,但李承乾卻似乎有些“不上道”,而且還喜好男風,並寵愛一個“十餘歲,美姿容,善歌舞”的男藝人,還為其起名為“稱心”。

楊堅:李承乾與楊勇樣更適合做一個“躺平”的閒散王爺,實在是難堪儲君這一大任。

孔穎達:太子如此胡鬧,身為老師當然不會坐視不管,於是我一再勸諫並上報皇帝。

李世民:這二位嚴師都得到了朕的嘉許,各賜帛百匹,黃金十斤,可見朕對這些老師們的嚴加管教是相當滿意的。對於太子的種種劣跡,朕不僅嚴厲訓斥,還將稱心等人直接處死。

張三:無論是楊勇楊廣兄弟,還是李承乾其實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對孩子看管過於嚴厲,很多時候反而會助長其逆反心理。李世民這個嚴父再加上一堆嚴師的日積月累的管教,讓李承乾不堪重負,而稱心被殺一事更是讓其悲痛萬分,一連幾個月稱病不參與朝政,之後也是更加放浪形骸,其與父皇的隔閡也是越來越深。

而弟弟李泰的強勢崛起和李世民的態度也讓李承乾心生恐懼

李泰:對於一個不堪大任的太子來說,最高興的莫過於其他想上位的皇子了,作為太子同父同母的嫡次子,父皇對於我也是相當寵愛,不僅允許我自設文學館招募天下名士,對於我牽頭修書一事也是大加褒獎。

除此之外,父皇平時對我也是多加賞賜,其待遇超過其他皇子,幾乎和太子不相上下。

褚遂良:庶子雖愛,不得超越;嫡子正體,特許尊崇。

李承乾:父皇儘管寵愛李泰,且對我這個太子也頗多不滿,但倒也一直沒有廢除太子之位的意思,這和後世朱棣偏愛次子朱高煦卻一直堅持朱高熾做太子的做法其實是類似的。

朱棣:朕只是太子的徵北大將軍!

李泰:但在我看來,此舉卻似乎是準備更替儲君的強烈訊號,當年楊堅就是這麼幹的嗎。再加上我生得孔武有力,上進心極強,而李承乾一直有足疾,身體有缺陷,這無形當中更是加深了李承乾的自卑和恐懼。

李承乾:對於我來說,我面臨的局勢恰恰和當年的楊勇頗為類似,我當然不會忘記,我那位親大伯,大唐第一位皇太子李建成當初就是因為各種原因並未提前動手,從而被父皇先下手為強,不僅本人命喪黃泉,自已的五個兒子也一起被滅門。

再往前追溯,隋文帝楊堅太子楊勇(唐高祖李淵的表兄弟)和我一樣也是喜歡玩樂,結果被弟弟晉王楊廣奪位成功,最終也落了個賜死的下場。楊勇和李建成的悲慘結局,也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刺激作用。

我可不想坐以待斃,索性先下手為強,招募了一群殺手,打算先把李泰做掉,結果沒能成功。既然如此,那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聯絡了一幫皇族權貴,準備搞個叛亂。誰知道有人告密,事情敗露,政變還沒開始就失敗了,我也被一網打盡(就算真的叛亂了,我也打不過父皇啦)。。

李世民:對於朕來說,嘔心瀝血培養的繼承人居然造反了,朕也不知道該怪自已不會教孩子,還是該怪當年自已“逼父弒兄殺弟”遭報應了。

李承乾:當然,我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幸運的,畢竟我還沒有身首異處,而其之後,命喪黃泉的大唐太子們卻大有人在,唐高宗李治的大太子李弘二十四歲就猝死了(聽說好像是被毒殺的),二太子李賢在武則天掌權後被逼得自殺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太子李瑛也被捲進了謀反案,和另外兩個皇子一起被玄宗皇帝給殺了,這就釀成了“一天殺三個兒子”的慘劇……

大唐宮廷的血腥兇險,由此可略見一斑。

南朝宋順帝劉準: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劉據:+1!

楊勇:+1!

李建成:+1!

李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