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章 家族連坐

“他人之事我不關心,但在我的地盤上,行刺者必受家族連坐!”

冷哼一聲,示意繼續押送,他只是株連一族,若是在大明,那可是株連九族,甚至有十族的例子,實屬罕見。

然而張良的話語讓趙文明白,為何始皇帝會饒過六國王室和諸多貴族。連煉製毒丹的方士也只是殺了本人,不波及家人,這或許是張良敢於拒絕他的關鍵原因。

始皇帝的殘酷無情,此刻卻展現出對傳統的固守,若他行事果斷,或許就不會有秦末的反叛浪潮。

呂雉、屈若、景柔、昭善四位女子並未受張良影響,她們面帶微笑,與趙文一同策馬前行。韓信看到前方動靜,立刻率人趕來,眼中滿是不忍,顯然難以接受全家誅連的殘酷現實。

呂澤留下一隊人處理路邊的屍體,自已則帶領另一隊人繼續前進,心中暗自震驚於那些錦衣衛的無堅不摧,他們輕而易舉制服數十壯漢,竟無一絲血跡,這與他所知的錦衣衛實力相差懸殊。

壓制住內心的震撼,呂澤回想起妹妹曾傳達殿下的囑咐,要他專心修煉殿下的武學。不久前,殿下確實曾在郡兵中傳授過內力功夫,但練了數日毫無進展,已被大多數人棄置。難道剛才那幾人所施展的就是武功?

呂澤將此事記在心底,仔細回味軍中的教導,暗自決定,無論旁人如何,他都要潛心修煉,爭取達到那些錦衣衛的水準。

趙文自然不察,只因幾具屍首,竟令呂澤浮想聯翩。

他將韓信和呂澤攏至身旁,畢竟二人皆是他手下的傑出將領,未來有望獨當一面,因此他決定提前與他們拉近距離。

在廬陵縣外十里的一座亭內,蕭何領著全縣官吏,神色沉穩地凝視前方,全然不顧背後射來的道道嫉恨目光。

自殿下破格提拔他為廬陵縣令,面對這數十萬人口的大縣,怎能不招致他人的豔羨。

然而想到殿下對自已的厚望,自已到任後卻無所建樹,甚至還得求助於殿下,他看向身後那些官員,眼神中隱隱透露出冷冽之意。

這些本地官吏將他視為飛黃騰達者,殊不知他在沛縣任職時,對縣中大小事務早已諳熟於心,豈能被這些人矇蔽。

不久之後,他們定會明白,在他面前,想要再如以往般欺上瞞下,已無可能!

“來了,來了,殿下駕到!”

山巔之上一直守望的年輕人疾馳而下,一邊奔跑一邊高呼,還未待蕭何開口,廬陵縣的官吏們已迅速走出亭子,整齊排列於外。

前方二百郡兵步伐整齊劃一,幾名女子則登上馬車,趙文與蕭何並馬而行。

沿途官吏們不斷搶先發言,讓趙文首次意識到,自已是否對蕭何有過高的期待。

縣衙的接風宴熱鬧非凡,全縣豪紳悉數到場,謙恭至極,顯然前幾天郡兵橫掃三縣的事件讓他們心有餘悸。

然而趙文留意到,全縣的官吏幾乎全出自這些豪紳之家,或是他們的親眷。

透過蕭何的講述,趙文才對秦國基層的行政體制有了深入理解。

在秦國,所有基層官員均由朝廷任命,至少郡級委派。以往縣令多為本地人,尚能約束官吏,但現在,異地官員執掌縣令之位,官吏們又全是本地豪強,除非背景深厚,否則難以駕馭他們。

“大秦的變革之路確實任重道遠。”趙文心中暗歎。

他確信,這種情況不僅限於實行軍法的秦地,其他六國亦然,根源在於秦國官員數量不足,或者說是讀書人稀缺。

“若將所有吏員都納入異地任職的行列會怎樣?”

趙文看向蕭何,即便在九江郡,鄉一級的職位都由考中計程車人擔任,但縣裡的吏員加起來,仍敢於挑戰縣令的權威。

其他地方鄉一級官員同樣是本地人,恐怕縣以下的百姓連皇權的概念都模糊不清。

\"\"官吏的薪水微薄,若赴異地任職,恐怕不少人會選擇離職!\"\"蕭何憶及往昔在沛縣的經歷,曾感慨縣令無能,輕易就能敷衍了事。\"

如今自身為縣令,方知吏員們如同磐石般團結,除非上級施壓摧毀整個行政體系,否則只能與他們協商共事。若不能說服他們,官員們的推諉拖延足以讓郡務停滯,屆時所有責任皆落在自已肩頭。

\"\"歸根結底,還是讀書人稀少,官員人選不足啊!\"\"趙文露出理解的神色,對於九江郡的問題他或許能輕易解決,但其他郡卻難以複製此條件。

\"\"你以我名義擬一封奏摺,詳述當前郡情,建議朝廷在各縣開設縣學!\"\"九江郡鄉學已成氣候,但秦國各地縣學尚未普及,趙文打算藉此推動始皇帝,此事遲早需做,早實施為妙。他相信始皇帝得知六國舊地的狀況後,定會有所決斷。

解決之道,唯有興辦縣學以增補讀書人,這不僅是眼前之策,也是顯示自已處理政務能力的機會。\"\"殿下,楚王宮中有內侍求見,聲稱有急事!\"\"楚一疾步入內,行禮稟報道。

\"\"有傳旨太監進入九江郡?\"\"趙文剛想稍作放鬆,卻遇上此等事,眉頭緊鎖。

\"\"傳令各鄉,凡貧困至極者,可送至我田莊,有任何想法也可上書於我,不必顧慮費用!\"\"言畢,趙文大步離去,吩咐楚一收拾行裝,今晚即返。

傳旨太監入郡之事需儘快應對,加上宮中太監行程時間,趙文必須火速返回。風塵僕僕間,剛抵壽春城門,一宮中太監神色焦急地飛奔而來,低聲稟告:\"\"殿下,又有傳旨太監,似是日夜兼程,疲憊不堪!\"\"

\"\"何事如此緊急!\"\"趙文眼神中流露困惑,劉邦自秦都傳來諸多訊息,但從無旨意提及。

然而,劉邦已啟程許久未歸,反倒是兩名傳旨太監提前抵達,若非大事,怎會如此急迫。\"\"有旨意,黃子趙文接旨!\"\"兩位疲憊的太監見趙文入內,齊聲起身,面無表情地宣佈。

太監接過趙文的拜禮後,上前朗讀,嗓音雖沙啞,但內容清晰,始皇帝索要南瓜種子,並命他修建通向南方諸國的道路。

南瓜籽的謀劃姑且不論,但在偏遠山區開闢馳道,不論是南方那些小國的反應,還是工程量的巨大,都不是一郡之力所能承載的。

聽完後,另一名宦官接著宣讀,內容簡潔明瞭,召見上次科考合格計程車子入京,顯然有意由朝廷統一安置他們的官職。

“帶這兩位下去休息吧!”

看著宦官傳旨後並未離開,而是直視自已,趙文徑自揮手,示意將他們帶下去。

緩步走出殿宇,目光投向秦都的方向,此事自已能做,也有能力實施,但他更想知道,為何始皇帝會設下這樣的難題給自已。

近幾個月商賈從南方各國帶回數萬奴隸,投入其中,再僱傭更多人手,道路修建便可啟動。

但這前提是九江郡有足夠的財力支援,換個郡縣,僅此一項工程,他便難以承受其重。

趙文不認為始皇帝會知曉自已穿越世界擁有巨資,因此他覺得,此舉正是針對自已的難題。

環顧四周,蕭何、范增已被任命為縣令,劉邦尚未回秦都,只剩下低頭不語的楚一、楚二,無人可商議此事。

“若我是皇帝,或許就不會有如此諸多煩憂吧!”趙文低聲自問,身後兩兄弟低垂的頭顱愈發沉重。

當初初來乍到時,只想成為皇帝,但如今,他對成為皇帝后的景象有了更深的思考。始皇帝急於統轄南方小國,甚至不惜將九江郡納入版圖。

然而趙文堅信,自已當前的方法對大秦最為有利,僅憑商人之手,便瓦解了小國的經濟根基,無需花費太多,還能獲取數十萬奴隸!

眺望秦都,趙文確信,全身心投入,一夜之間可達數千裡的秦都。既然理念不合,他完全能讓始皇帝因身體不適而無法處理政務。

當然,他不會直接動手,但能促使對方退位,成為太上皇。

只是他不確定,始皇帝退位後,繼任者是否會選中自已。若非如此,除了舉兵,他別無他路。

“呈遞奏章,詳述我到九江後對付南方各國的策略及成效,讓皇上下知我在九江的作為!”

“另外,取一份南瓜種子,附上種植指南,連同奏章一道送往京城!”

“通知章邯、韓信、呂澤,從郡兵中挑選合適人選,前往廬陵、新淦、南壄三縣,各招募五千郡兵,並駐守當地!”

既然主意已定,趙文毫不猶豫,九江的萬餘郡兵訓練有素,再招募一萬五千人,總計二十五萬人,在這個年代無疑是一股強大力量。

“致陛下之書,宣告非畏戰,實有更為便捷之策。若陛下仍疑慮,我願親自率領一萬郡兵出長城一試!”

大秦與匈奴的對抗始終處於守勢,長城的修建便是首要原因——難以追蹤匈奴的行蹤。

無詳盡地圖,出長城後許多人連東西南北都辨識不清,更別提尋找敵人的部落了。追蹤困難,缺乏足夠的戰馬,防守永遠處於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