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章 買賣繼續

過了兩天,錢小舅舅便挑了一擔貨上門,秋月一看,滿滿一筐雞蛋,另一個筐裡是鹹菜,錢春在後面背了一袋子鞋底。秋月看的喜笑顏開。

當即讓秋蘭去做飯,她則是和錢小舅舅清點貨物。

雞蛋有兩百隻,鹹菜有四十斤,鞋底也有五十雙,秋月一共數了五十文給他,道:“這是給你們的。”

錢小舅舅拿著那五十個銅板,一疊聲道:“怎麼好意思,怎麼好意思…”,錢春也是一臉激動,沒想到真的有錢拿。

秋月笑道:“這是你們應得的,有什麼不好意思?”

又數了五百文給他們,道:“這是收貨的錢。”

說話間飯好了,秋月道:“吃了飯再說。”吃飯時錢小舅舅問她這些貨是不是要運到縣城賣,秋月承認了,這也沒什麼不能說的。

吃完飯錢氏父子便回家了。秋月拿來稻草,把雞蛋一層一層的隔開,怕磕壞了。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先把牛餵飽喝足了套上車。把雞蛋鹹菜等物搬上去,秋月又帶了一大捆紮好的掃帚,反正地方夠大。因沒坐過牛車去縣城,不知到時要怎麼安排,便把秋星也帶上。

如果楊樹過來的話,讓秋蘭問問他要不要去縣城,去的話約好時間。

秋月實在是高興,好像前方有數不盡的銀子等著她去賺似的,她甚至還哼著不知名的小曲,雙腿在牛車上一晃一晃的。看的秋星也高興起來。

不過他們的好心情在進城門那一刻就消失了,因為牛車進城費比人還貴,要四文,加上兩個人得八文了,秋月頓時苦了臉。

這還不算,等她知道牛車必須要放在栓馬位並且要交五文停牛費的時候,差點崩潰了。

苦大仇深的把攤子擺好,秋月簡直都想叫秋星把牛趕回家了,幸好她沒有喪失理智

不過隨著貨物一點點賣出去,她的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

秋月把雞蛋拿了兩個小筐分開裝著,擺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不少人都在她這攤買,她這裡貨物比別家多些,價格也公道,不是這樣便是那樣,總有人來買,看著就比別處熱鬧有人氣。於是一帶二二帶三的,一上午就賣的差不多了。

最後剩了二三十隻雞蛋,四五把掃帚,兩把鹹菜,鞋底倒是剩了不少。

等回去時,她的心情又如同來時一樣美麗了,甚至覺得栓馬位還挺划算,還給牛喂水餵了點草料,雖然吃不飽但也沒餓著。

她坐別人牛車來也要好幾文,還不方便。這麼算著,秋月又覺得划算的,當然是得有錢賺的情況下。

回到家秋蘭已做好飯菜,說錢小舅舅挑來了一擔貨物,她點過了,一百隻雞蛋,二十斤鹹菜,二十雙鞋底。

秋月不在家便讓他下次送貨過來再一起結算。楊樹過來了,說明天一起去縣城。

吃完飯一算賬,除去本錢還有在縣城的花銷,淨賺了二百多文,秋月一高興每人給了十文零花錢,喜得兩個小的眼睛都眯縫起來了。

楊樹天沒亮就到了李家村,這次也帶著楊林,秋月看他睡眼惺忪的樣子,提議讓他跟秋蘭一起在家,還可以睡一覺。

秋星今天就不一起去了。天已經很冷,地裡的紅薯得挖了,不然得凍壞。

楊樹的獵物存了幾天,堆了有小半車,多是些野雞兔子。秋月雙手插到袖口裡,看著這一車貨,不由得靈機一動:“楊樹,我們合夥做生意吧?”楊樹笑道:“怎麼合夥?”

秋月興致勃勃道:“我們可以去山裡收些山貨來賣,比如些蘑菇啦,野雞兔子啦,野獸皮毛啦,什麼都可以,還有草藥也行。現在本錢小,可以先擺著攤賣,等有錢了,我們就開一個山貨鋪子,你說怎麼樣?”

楊樹聽著,倒是覺得有幾分可行,也來了興致。便細細合計起來。

最後說定每人出五兩本錢,得了利五五分成。

楊樹和秋星隔幾天去山裡收一次貨,山民送到楊樹家也行,他家在山裡,送到他家腳程短些。

兩人越說越興奮,完全沒想到收來賣不賣得出去。秋月非常高興,覺得交到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說幹就幹,秋月把三兩銀子換了銅板,連著二兩銀子交給秋星去收貨。

楊樹則拿了五兩碎銀,如若遇上好些的皮毛,都可以收點回來。

山路不好走,駕不了牛車,兩人一人挑副籮筐就出門了。

秋月照舊去賣貨,秋蘭楊林也都帶上。

等傍晚回來時,楊樹他們也回來了,收了滿滿兩擔貨。

“嚯,收穫不少啊!”

楊樹把貨物一件件拿出來,有野雞野兔,還有一隻獾子。其餘的雞蛋幹蘑菇板栗草藥,零零散散也有不少。

“這麼多你們錢夠嗎?”

“夠,不過也沒剩多少了。”

因著天色已晚,楊樹倆兄弟便不回去了,照舊跟秋星擠一屋,明早趕縣城也方便。

秋月躺在床上,盤算著十兩銀子的貨能賣多少錢,越算越興奮,第二天差點睡過頭。

今日也是鎮上的集日,秋蘭也跟著一起出發,秋星在家看家,也順道等小舅舅送貨過來。

貨物太多人也多,秋月有些心疼牛,便讓秋蘭和楊樹坐車上,自已跟在後面走著,楊樹見了也不好意思坐了,下來牽著牛走。

到了鎮上,把秋蘭的貨物放下,看她手腳麻利的把東西擺好,一行人又繼續往縣城走。

走到半道楊樹勸道:“還有一半路程,還是上車趕路吧,要不靠走到了縣城都散集了。”秋月想想也有道理,再說買牛車就是為了來往縣城方便的,不捨得坐不是本末倒置了。

便不再堅持上車坐著了。

幾日後這批貨賣得七七八八了,秋星又隨著楊樹回山裡收貨。

如此幾次,生意漸漸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