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交五場證實,他們不久前確實夠買了四百隻草綠色揹包,印上獎給汽車五場1978年先進生產者的字樣,獎勵給本年度的三百多名先進生產工作者。
現場發現的這隻揹包確實是他們購買揹包中的一隻。
公交五場的黨委在得知案情經過後非常重視,他們積極地協助偵查員們對下屬各單位和車隊根據犯罪分子的特徵進行排查。
同時,他們要求在做好員工們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儘快把已發出的揹包一個不漏地收回來,看看能不能從中發現問題。
透過一天的努力,偵查員們在公交五場黨委的積極配合下,收回了二百餘隻揹包,但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
而且,在深入發動職工群眾後,竟然沒有主動報告揹包被盜竊或者丟失的情況。
案件發生在鹿灣區,但公交五場家住鹿灣區的職工裡,只有一人將揹包交回,其餘的揹包下落還需要繼續追查。
偵查員透過公交五場黨委得知,家住在鹿灣區的公交五場職工總共有五個人獲得了這種作為獎品的揹包。
除去交回揹包的那名職工已經被排除嫌疑之外,還有四名職工未將揹包交回。
於是,當時偵查員們就把這剩餘的四個人作為排查重點。
經過排查,其餘三人的作案嫌疑被排除。
最後剩下一個人是在川沙五車隊當售票員的男青工孫河,家就住在和案發區域近在咫尺的皋蘭路15號,而且他是獨自居住。
而且這人有過前科,過去曾經因為偷摸行為被公安機關查處過。
不過近年來好像改過自新了,在今年還因為工作努力得到了獎勵。
一開始,偵查員們大喜過望以為找到犯罪嫌疑人了。
但是,經過調查後發現。
案發那天孫河正在上班,他根本沒有作案時。
另外他的外貌特徵也和犯罪分子不吻合。
但是孫河確認現場發現的那隻揹包就是他的那隻獎品。
孫河說,那隻獎品包被他留在家中,不知道怎麼會出現在犯罪現場。
不過,他說這話的時候,明顯精神很緊張,說話也吞吞吐吐的。
這就引起了有豐富審訊經驗地古申的懷疑。
在古申的反覆詢問和開導下,孫河終於交代了一些問題。
原來這件案子雖然不是孫河做下的,但是還真跟他有關係。
孫河承認自己替真正的兇手齊國林掩飾罪行的事實。
據孫河交代,1月25日這天上午,齊國林拿著一隻包去找孫河。
齊國林告訴他孫河他自己在1月24日晚上翻牆撬竊人民銀行復興中路儲蓄所未成,被人發現後逃跑,途中用刀捅了兩個人,並且把孫河的獎品揹包丟在現場,要求孫河想辦法為他打掩護。
孫河跟齊國林倆人關係要好,哥們義氣之下,他因此沒有拒絕。
齊國林拎著的那隻包裡面有一件血衣和一把三稜刮刀,孫河就將這隻包鎖在川沙車隊自己的票櫃裡。
……
根據孫河提供的交代,專案組立即查清了案犯齊國林的詳細資訊。
齊國林時年22歲,是滬海電焊條廠工人。
這人平日裡好吃懶做,交往的人也很複雜。
在獲得了齊國林的照片後,警方交給現場的眾位目擊者進行辨認,目擊者們普遍表示齊國林的樣貌和犯罪分子的樣貌極為相像。
於是,專案組兵分兩路,一路立即部署對齊國林實施抓捕,另一路前往川沙提取血衣和兇器。
不過,在抓捕齊國林的時候,發生了一些小波折。
1月26日凌晨1點15分,埋伏在齊國林家附近的偵查員們準備動手時,不小心驚動了齊國林。
當他們破門而入衝進齊國林家的時候,發現齊國林並不在家中。
不過經驗豐富的老刑偵員一摸被窩,餘溫尚在,說明人並沒有逃遠,也沒有跳窗逃跑。
於是,偵查員們立即對齊國林家裡裡外外進行了徹底搜查。
最終在灶間的一個木櫥裡將齊國林擒獲。
當場繳獲了齊國林準備逃跑所用的現金、糧票以及準備防身用的一把三稜刮刀。
與此同時,前往川沙的那一路偵查員順利地將齊國林的血衣和兇器拿了回來。
上面的血跡經化驗,血型和王耀、王學東兩位烈士的血型一致。
證據面前,齊國林對自己撬盜銀行儲蓄所未成,逃跑過程中用三稜刮刀刺死王耀和王學東烈士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經過三十多個小時的連續奮戰,這起案件終於成功告破。
然而,負責此案的刑偵組正副組長章盛華和古申卻絲毫感受不到破案的喜悅。
這起最初看似普通的盜竊案,最終竟演變成奪走兩條鮮活生命的惡性兇殺案。
兩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受害者,因為見義勇為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人世,留給家人以及世人無盡的悲痛和懷念。
案件的惡劣性質讓兩位經驗豐富的警官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如果當時警方能夠更早介入,是否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這樁案件,古申教授後來在公安大學的課堂上曾多次向學生們重點剖析。
雖然從案件本身的複雜程度和偵破難度來看,遠不及古教授參與偵辦的其他大案要案,但其蘊含的教育意義卻尤為深遠。
古教授是新夏國第一批公安幹警中的傑出代表。
當年新夏剛成立,在姐姐的感召下,他毅然投身人民公安事業。
憑藉著過人的業務能力和勤勉的工作態度,他很快在公安系統嶄露頭角。
六十年代初,作為滬海市公安系統的優秀代表,古申光榮出席了公安部舉辦的年度表彰大會。
正是在這次大會上,年輕的古申有幸結識了時任全國公安系統先進工作者代表劉之野。
兩人志趣相投,一見如故。
會後,熱情好客的劉之野特意邀請古申前往他任職的“紅星廠保衛處“及dc分局治安處參觀交流。
更令古申印象深刻的是,在劉家莊訓練基地,他親眼目睹了劉之野精心打造的治安巡邏大隊訓練營。
整齊劃一的訓練場面、嚴謹專業的訓練科目,無不彰顯著這位公安前輩對警務工作的執著追求和創新精神。
那次與劉之野的相遇,在古申的從警生涯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多年後,古申在教導既是學生又如子侄般的劉勇時,曾這樣感慨道:“說實在的,與你大伯那次相識徹底改變了我。
我從未想過,一個與我年紀相仿的同行竟能成就如此非凡的事業。”
“這讓我原本沾沾自喜的內心深感慚愧。
與老劉相比,我那點成績簡直微不足道。
正是這次經歷,讓我真正看清了自己。”
“雖然我無法像你大伯劉之野那樣成為全才,但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專注於某一領域,做到極致。”
幾十年來,古申與劉之野、劉鐵林兄弟倆始終保持著深厚的友誼。
歲月流轉間,劉之野早已今非昔比,如今地位超然。
然而,這份真摯的情誼卻從未因身份地位的懸殊而褪色分毫。
劉之野向來重情重義,這一點從他對待身邊人的態度便可窺見一斑。
無論是葛叔平這樣的老戰友,還是閆解放、周衛國、劉鐵林這樣的兄弟,甚至是何雨柱、許大茂這樣的故交,他都始終如一地真誠相待。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在他這裡,更體現的是一份難能可貴的不忘初心的情義。
古申老師對這位來自劉氏家族的直系後裔劉勇格外關愛,視如己出,呵護備至。令人欣慰的是,儘管劉勇出身於赫赫有名的“京西劉氏“,卻絲毫沒有世家子弟常見的驕矜之氣。
相反,他始終保持著謙遜恭謹的態度,恪守師道尊嚴,對師長敬重有加。
這樣難能可貴的品性讓古申老師對他格外青睞,不僅傾囊相授畢生經驗所學,更將他視作衣缽傳人。
古老師對劉勇的器重程度之深,甚至讓自家親生女兒都忍不住心生醋意。
劉勇對這位被譽為“神探“和“審訊專家“的恩師古申始終懷有深深的敬意。
每當在案件偵破過程中遇到棘手難題或陷入僵局時,他總會第一時間向古老師請教。
令人驚歎的是,古老師往往只需寥寥數語的點撥,就能讓劉勇豁然開朗,那些看似無解的謎團也隨之迎刃而解。
這種化繁為簡的智慧,正是古申作為審訊大師的獨特魅力所在。
心智博弈中,鑄就“三劍客”。
劉勇對古老師說:“老師這些年,您參與偵破了這麼多震動滬海灘的重案奇案。
難怪您跟章總、裘總三人一起,創造了'803神探三劍客'的傳奇。”
古老師謙虛地道:“這'神探三劍客'這個稱號過譽了,都是領導和同志們對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勵。
記得剛改開那會兒,社會轉型期的滬海發生了許多聞所未聞的大案奇案。
那一年的,於兵持槍殺人搶劫銀行案,是我帶隊從寧城把他抓回來的;
滬海第一起綁架兒童殺人案也是我用計破的……
每當犯罪嫌疑人死不開口,案件走入了死衚衕之際,老端木就會拿著菸斗吐著煙霧道:去把古申給我叫來。”
“所以我辦的案子基本都是'二手貨',每次領命出山都是別人啃不動的硬骨頭。
我和老端木開玩笑說,你給我的硬骨頭雖然難啃,但骨頭邊上的肉好吃,有味道。”
“所以,你記著咱們幹刑偵的,今後這審訊工作只能去強化,不能去削弱。”
劉勇點點頭,表示他明白老師的意思,今後在燕京市局刑偵處一定會將預審工作抓起來。
這一次滬海之行,劉勇除了探望老師還有許久未見的師弟王海軍。
王海軍如今是滬海刑偵總隊一支隊副支隊長,為人低調,但業務和人品在公安業界赫赫有名。
這人喜歡練散打,愛踢球,在古老師門下的時候,劉勇、王海軍這兩個師兄弟是出了名的硬朗。
從當民警開始,錢海軍就是一個衝鋒在前、信仰堅定的業務骨幹。
19歲的王海軍就考入公安大學,畢業後進入滬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處重案支隊任偵查員。
後來又與劉勇同在古老師門下讀在職研究生。
在古老師門下學習時,劉勇就覺得師弟王海軍這人極其勤奮好學,兩人在一起時,他分析案情特別細緻耐心。
這次來訪,劉勇翻開王海軍記錄多年的筆記本,每個案件的案情分析記得密密麻麻。
這個習慣,他一直保持到現在。
王海軍的筆記本是沒有‘頁邊距’的,字很小,每頁紙從頭到尾沒有一點空隙。
每次談案情的時候,王海軍總只要翻自己的筆記本就好了,他記得比彙報材料更細更全。
很多跟王海軍辦過案子的刑警,都有一樣的體會:“遇到疑難複雜的案件,當所有線索都斷了,其他偵查員感到洩氣時,王隊總會笑呵呵地穩定軍心——沒事的,我們再研究研究,案子再難,磨一磨一定會開花結果。”
今年的一月底,松江發生一起命案,被害人是一名外地來滬女子。
現場勘查顯示,兇手採取“軟進門”的方式,現場留有不屬於死者的生物痕跡。
案情分析會上,專案組負責人王海軍推斷此案熟人作案的可能性大。
被害人的拷機聯絡記錄涉及100多人。
王海軍帶領偵查員一個一個仔細排查。
當時快過年了,王海軍還經常為了排查線索趕去外地,自己開車當天來回。
排查工作進行到第6天時,專案組發現一名重大嫌疑人,王海軍二話沒說驅車趕到中原省,找到此人的父母進行生物資訊比對,結果沒有比中。
當時參入此案的隊員小馬對來訪的劉勇說:“劉處,那會兒我們大家都很沮喪。
我想王隊心裡肯定最失望,
但他反而安慰大家,‘沒事的,我們再研究研究,案子一定會破’。”
在王海軍的鼓舞下,專案組振作精神,繼續排查。
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另一名間接關係人王某進入專案組視野。
“王某在案發前跟被害人有103秒通話,並且案發後跟被害人共同的朋友借過錢。
王某還跟遠房親戚約在蘭州火車站見面。”小馬回憶,經過細緻的前期偵查,當年2月17日,王海軍帶隊趕往蘭城,在火車站成功抓獲王某。
“那時距元宵節還有兩天,經過28天的努力,這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大案終於破了。”
從警這麼多年,從重案支隊到反有組織犯罪支隊,從普通偵查員成長為刑偵支隊領導,王海軍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態度卻始終如一,用他自己的話說——“認真做事,永遠不能變”。
十年前,某制販d、走私、跨國犯罪、灰惡勢力犯罪活動開始在本地抬頭,給社,會安定造成惡劣影響。
王海軍加入刑偵總隊“五反支隊”,成為“刑警803”史上最年輕的探長。
一起販賣“麵粉”案件,王海軍主動請纓,和經驗豐富的緝d老兵偽裝成買家臥底。
d品犯罪是重罪,d販一旦被抓,極可能孤注一擲、魚死網破。
“偽裝成‘馬仔’的海軍當時被單獨拉到一間屋子裡去驗貨。
一個人面對一群極具戒心的d販,稍微露怯就可能暴露身份,他還要掩護同志、跟抓捕組裡應外合……”刑偵總隊長章盛華劉對王海軍很是敬佩,“那時,海軍不過是一個從警三四年的‘菜鳥’,能偵破這起大案,膽識和能力可想而知。”
去年,總部督導組來滬督導“掃灰”專項鬥爭工作。
數千條來源複雜的舉報線索,彙集到王海軍這裡。
要做好線索核查的佈置、落實、反饋,還要負責幾個專案的偵辦,“那幾個月,他乾脆住在了辦公室,每天凌晨辦公室燈火通明是常態”。現在想來,章盛華覺得王海軍太拼了。
“他是‘模子’。”王海軍的同事,都對他讚揚不已。“他作為領導,沒有一點官架子”
“把隊裡同志都當成兄弟,不管誰遇到困難,他肯定會主動幫忙”
“每次在食堂、電梯口碰到他,不僅會主動跟我打招呼,還會鼓勵我”……
王海軍是好人,不光是同事這樣說。
中山北一路803號東南大門的門衛楊師傅,說起錢海軍的為人。
“他作為支隊領導,每次開車進出大門,都會要搖下窗個我們招個手,打聲招呼。”
更讓他感激的是,有次老楊家人生病了,王海軍不知哪裡得到的訊息,主動幫他。
“我一個門衛,他都照顧到了,你說他人有多好。”
很多跟他打過交道的記者,對他也甚是印象深刻。
三支隊曾經了破獲了全國最大的醫托案,涉案人員關係複雜,作案手法隱蔽。
一些記者採訪時吃不透案情,“他一遍一遍地解釋,沒有一絲不耐煩,臉上始終帶著和善的笑容”。
對於被害人,王海軍更是抱持同情和理解。
“案結事了”是他對辦案同志的要求。
“案子要結,被害人的損失也要盡力追回來,不能讓被害人受委屈。”
同事們說,偵辦某案件時,除了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王海軍還多次組織研究幫被害人要回被侵佔的房產、車輛等財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