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九月份,又到了每一年,工廠該做預算的時候了。
景天的一個朋友,前幾天在飯局上,還問景天“聽說你們工廠還做預算,現在很多小工廠都沒有做預算的,那些老闆也沒意願做預算”。
景天道“每年都做,前幾年就開始了,習慣了”
景天的另外一個朋友笑道”我也看了不少廠子做預算的,不少工廠 做預算就是在走程式,純粹只是為了應付老闆,隨隨便便做,第二年把預算束之高閣,“
”我從來不要求財務做,反正我心裡有本大賬,關鍵資料門清,你們是來真的?”。
景天大到“自然是來真的,用處很大”
景天工廠的預算之所以做的有用,主要是由景天這個老闆親自主導的,而且工廠的預算做的準,沒有那些臭毛病,景天曾經在工廠乾的那幾年的經歷起到了關鍵作用
景天當年在工廠裡,當銷售員的時候,就看到了傳統預算其中的弊端。
作為銷售,他的體會最深刻
有的產品的生產,預算做的少,結果需求大,他們作為銷售,找到了客戶,一問沒貨了,單子就飛了
煮熟的鴨子飛了,每次都讓他恨的牙癢癢的,生產部門,輕飄飄的一句沒貨,就應付過去了
可是自己開發一個客戶要花不少成本,做不成生意,自己的提成就少了,那是一張張百元大鈔啊,就這樣從眼前溜走了
由於預算不行,經常還會出現,有不少品類飾品出現嚴重積壓的情況,這時老闆為了減少庫存,讓銷售領任務,把這批貨賣出去。
出現擠壓說明需求少,不能根據市場的變化減少,還按照老一套,為了安全生產那麼多,最後擠壓了,就說明不好賣,這時又推給自己這些銷售,更是讓人厭煩
景天當時並不瞭解預算的概念,也是沒事時,在和財務部門交流的過程中,才發現這些問題都是預算走形式,不準的問題造成的。
出現庫存積壓,是沒有能夠預算好第二年的銷量,進而沒法預算相應的產量
為了降低缺貨的風險,就盲目增加產量結果。
過於保守的經營理念和預測資料的不準確,導致了庫存商品的擠壓。
也增加了積壓商品所沉澱了貨幣資金。
不僅影響了工廠資金的週轉,還增加了商品的各種沉沒成本
如果把生產積壓商品的資金存到銀行裡,一年還有五六個點的利息,虧大了。
貨物積壓的越多,毀損滅失的風險也越多
放的時間越長,越賣不出去,越不值錢。
然後庫存積壓多了,庫存的費用也越高,庫存費用佔有的貨幣資金,也就是現金,同樣是可以投銀行的吃利息的,如果拿這筆錢放在銀行裡面,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預算做不好,別人的問題,最後是自己這個做銷售的買單,還帶來這麼多沉默成本
就因為預算不準,又帶來了這麼多,經營,銷售,財務和倉庫方方面面的問題
也是從那時起,景天心想,等自己有了工廠一定做好預算,對工廠的各個部門都有好處
所以對於景天來說,當年併購這家工廠
自己接手工廠的第一步,就嚴格的要求財務開始做預算,自己主導,要求企業其他部門全力的配合。
在景天的親自監督下,有了業務部門的配合,每次財務做的預算,資料準確,對於企業,起到了很好的指導效果
現在景天的工廠已經形成了慣例,每年都是在9月份開始做第二年的預算。
預算有個前提,就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既然是預算,職責預算的時間那就要放在被預算年度的前面,有時間準備
等到第二年,過完年,二三月份再做的時候,生產經營都幹了幾個月了?還有什麼意義呢?
雖然有的工廠是當年年初,做全年的預算,不跨年度,但是效果都不好
為了有充足的時間,景天要求,必須要在前一年的9月份就開始做第二年的預算,這樣才能遊刃有餘,不至於手忙腳亂。
預算的流程如下,9月份開始預算工作,財務部門製作預算模版,提供業務資料表模版,給到各個業務部門
各部門按照業務實際填寫模版資料,銷售部門複製銷售預測表,人事部門準備人力資源預計用工表
各部門資料填好後,匯總到財務部
財務部匯總業務資料,按照以銷定產的原則,確定第二年的產量,並根據公司全年生產形勢,拆解到各月
有了產量資料,結合工廠BOM表,就可以倒推出需要採購的原材料
最後匯總各部門資料,得到預算的資產負債和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預算的初稿正式完成
等到10月份出第一版預算完成,併傳送給老闆景天和各部門負責人
為了保持足夠的利潤,景天會適當調高銷售部門的指標和費用部門的費用
將這些資料再發給各部門負責人,這時老闆和工廠各業務部門負責人的博弈開始了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各部門負責人和老闆景天都認可了業務指標和費用指標
銷售部門負責人,簽署銷售軍令狀之後,這是他們獎金裡,銷售完成率那個數字的基礎
同時銷售部的業務人員也要簽署相應的責任狀,這直接影響到未來的銷售部門的業績和考核。以及獎金的發放。
有了定稿的基礎資料,財務部門會根據調整後的資料,再出第二版定稿的預算,在11月底完成
預算是以銷定產的,而不是以產定銷的,最終的邏輯,是銷售拿到了訂單,你才能預計你明年銷售多少產品的數量
每年年末商品的庫存資料都是第二年年初商品的期初庫存資料
期初庫存加上預算的銷售量,然後減去下一年年末,預留的5%的安全庫存量,就是工廠需要生產的產品的數量
第二年估算銷售的商品的品類和數量,都有了
結合每個商品的BOM表,就是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英文縮寫為"BOM"
就可以推算出生產這些商品需要採購的原材料的品類和數量及金額。
比如玉鐲加工,一個玉鐲需要多少克玉料?玉料的損耗是多少?,加起來就是需要採購的原材料
生產一件產品,除了採購原料,還要生產加工
工人用多長的時間加工,工人的小時工價是多少,工人的成本也出來了
工廠除了直接用於生產商品的原料成本和工人成本,還包括廠房租金。等等,為所有商品服務的成本,也要分配到明細商品裡面
這樣需要生產的產品的數量,需要調動的資源,和對應的資金,就全部預算出來了
這就是財務預算和業務預算的完整邏輯
景天工廠,現在預算水平很高,也很流暢,充分的指導者企業第二年的經營,沒有流於形式,也是一步步做起來的
一開始在做預算的時候,景天採用抓大放小的策略。
財務是作為預算編制的執行者,整個思路是由景天提供的,景天作為工廠的大老闆,深刻的理解自己工廠的生產邏輯,
而且財務由於職能受限,很多時候,沒有辦法弄到各業務部門關鍵的資料,核心資料。
景天這個大老闆,就去協調各個部門去配合。
比如,配方的資料需要生產部提供給財務,損耗率的資料需要質檢部提供,其他部門也有自己的資料
產品第二年底,安全庫存的比例,要由景天這個大老闆進行拍板
所以在財務是在景天的指導下逐步的推進的。
景天除了抓大,還有放小
電費,水費,折舊費用這些都是要分攤的資料,很難有統一分攤的標準
不生產一段時間,積累各項生產資料,沒有辦法得到分攤係數。
景天當時剛接過工廠,工廠沒做過預算,這些資料都沒有
景天當即決定,用所耗用的原材料的金額進行分配,
這是景天經營管理的理念,就是二八原則。
很多工廠把八成的精力花在只能帶來兩成收益的事情上,不值得
費用分攤就是這種事情,佔的金額小,影響小,要是較真起來,花的精力多,收效甚微
產品的成本,要抓住生產原料的金額,這才是是大頭,
在一般生產製造型企業中,生產原料的金額,佔總成本的比例,往往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至於水費,電費,一分攤也沒有多少
如果想管理水電費等間接費用的浪費,可以透過升級線路等方式,進行主動進行維護,損耗自然降下來了,比花大量的時間找生產因素分解,划算的多
即使採用資料分析,也不是使用分解的方法,也是採用總體的資料分析,每月總的電費除以總的產量,得到一個資料,這樣來判斷是否與變化過大,作為預警
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安排,工廠電工不斷的巡檢,把老化的線路及時進行更新,自然而然。電費的損耗就下來了。
後面就一直按照這個思路做了下來。
今年到了做預算的這個時間點。
景天再次把財務,生產部門,銷售部門,人事部門等,全部召集在一起,進行開會。
財務在這邊做的也久了。一直按照景天的方法推進
今年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提了一點建議,在現在預算的基礎上再增加一點任務,做點不同的,做滾動預算。
景天把維持公司的健康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並沒有覺得員工閒著,看不習慣,然後找各種理由加任務
在景天看來,如果公司發展平穩,員工不忙才是好事,他最不喜歡,折騰別人,最後折騰自己
財務負責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總要做點什麼出來。啊
這次就在會上向景天提出,老闆,增加做滾動預算的事情
景天雖不是專業的財務人士,但對滾動預算門清
他在企業培訓的實戰課程裡,學過了
景天沒事的時候,就透過飯局,外出考察或者參加課程,拓展了自己的管理技能,包括企業經營,方方面面的知識
雖然財務希望能為公司做一份貢獻,卻沒有得到其他部門的負責人員的回應
眾人都漠然了
原先只是做第二年全年的預算,為了第二年預算準確,對大家已經是一種很大的考驗
這些年,完善下來的預算就已經很詳細,很複雜了,需要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採用滾動預算,更精細化的管理,對其他人是一種更大的壓力
財務提出滾動預算,名義上也是為了總體的利益
其他人只能默默無語,等著景天的表態。
景天並沒有打斷財務經理的話,示意他接著說
說說滾動預算的好處和不好的地方。
財務經理詳細列出了滾動預算的方式,方法以及優勢和劣勢。
財務經理想要每三個月做一次滾動預算
年初定的資料到第二年的預算資料,每個月都有對應的實際的資料,都不一樣
三個月做一次預算修正,把當時的實際資料,作為新預算資料的基礎,重新開啟一輪新的預算。
這樣可以更準確的預測需要生產的產品和需要採購的物資。
景天先是對做財務做了表揚,向眾人說道“你能始終保持學習的心態,知道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同時能夠為公司著想,這點非常好。”
然後景天話鋒一轉,談到了滾動運算的事情。
景天道“我在其他的公司也有看到過有人做滾動預算。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憑空的增加了資源和時間的消耗,最終出來的結果並不如人意,產生的經濟效益,遠遠低於管理成本的增加”
景天繼續說道“財務是也是對的,但是更精細化的管理,需要增加管理成本,我們老闆作為經營者,同時要考慮管理的收益和成本。”
“滾動預算不錯,但是管理成本也上去了。”
“如果使用滾動運算的話,3個月一次,一年四次,就相當於增加四倍的工作量”
“按照經驗,得到的可能只有10%的提升,而且人員倦怠,效果未必會提升,這點是得不償失的。”
景天再次重申道“,在最近幾年內,在工廠生產模式沒有質的變化以及資訊系統全面進化的情況下,滾動運算,暫時處於凍結事項,何時啟動?由我來確定。”
“滾動的預算最大的作用,是調節當期的變化,其實以我們的工廠來說,在目前市場環境下,每年的淡季,旺季在目前看來是非常的穩定的。即使做滾動預算,無非還是按照這個趨勢去做,意義不大”
景天對於業務的瞭解,也讓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業務是財務的底層邏輯,很多人強調業財融合,並沒有把財務提升到應有的高度,只想著讓他們多點事,最後畫蛇添足
很多老闆,覺得買了財務的勞動力,花了錢,花工資的勞動力就應該拼命的壓榨,財務自己給自己加任務,也不管成本收益,立馬答應。
這對於景天來說是做不到的,只想一味壓榨員工的老闆,不理解生產運營的機制,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有了景天的排班,大家的心也安來下來。
按照駕輕就熟的預算流程推進,眾人感嘆老闆知識的廣博和英明
預算也開始正常的往下面推進了
景天在工廠管理中保持抓大放小的策略,尊重二八定律,注意新建議的成本效益原則
以保持工廠的有序穩定執行為原則,不折騰員工,反而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員工的貢獻,不折騰工廠反而讓企業蒸蒸日上
好的預算需要一個準確的基準資料,需要對於經濟形勢的預測,來預估增長的點數
準確的基準資料,工廠可以提供,預測增長的資料就要花費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