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九章 飛花傳情

第六百二十一節

相思決

昨夜飛花盡前緣

碧水徐徐抵人間

獨攬清風與明月

處處相思燕無還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思念之情的詩歌,透過細膩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情感的回憶與眷戀,以及對未來的嚮往和期待。

1. \"昨夜飛花盡前緣\" 這句描繪了昨夜的情景,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飛花\"象徵著短暫的美好,\"盡前緣\"則表達了一段緣分的結束或者消逝。整句意味著昨夜美好的事物已經逝去,暗示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眷戀和懷念。

2. \"碧水徐徐抵人間\" \"碧水\"是一種清澈見底的水,常常被用來象徵清澈透明的心境或者美好的事物。\"徐徐抵人間\"表達了一種悠然自得的感覺,水的流動緩慢,給人一種平靜和舒適的感覺。整句意味著清澈的水流緩緩地流向人間,給人以寧靜和美好的感受。

3. \"獨攬清風與明月\" \"獨攬\"意味著獨自享受,享受清風和明月的美好。\"清風\"和\"明月\"常常被用來象徵清新和明亮,給人以舒適和安慰。整句意味著詩人獨自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與清風明月為伴。

4. \"處處相思燕無還\" \"處處相思\"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的思念之情,\"燕無還\"則暗示了思念之情無法得到滿足或者回報。整句意味著詩人雖然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但心中依然掛念著遠方的人或事物,思念之情無法消散。

總的來說,這首詩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抒情語言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眷戀和懷念,以及對未來的嚮往和期待。每一句都充滿了深邃的意境和情感,使整首詩具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和內涵。

第六百二十二節

相思決

明月悠悠抵人間

吾寄相思於夢蓮

幾聞落花身去了

清風處處燕無還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著禪意和詩情畫意的詩篇,透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幽靜悠遠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與思念之情。

明月悠悠抵人間 這句詩描繪了明月從蒼茫天際降臨到人間的情景。\"明月\"作為詩中的第一個意象,代表著純淨、清澈、高潔的品質。\"悠悠\"則表達了明月從天際緩緩降落的姿態,給人一種悠然、悠遠的感覺。整句詩構建了一種清靜、空靈的氛圍,讓人感受到明月從高遠處降臨人間的神秘與美好。

吾寄相思於夢蓮 這句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已將相思之情寄託於夢幻之中的心境。\"吾\"字表達了詩人個人的情感與思想,\"寄相思於夢蓮\"則暗示了詩人將自已的相思之情投放於夢境之中的意境。\"相思\"代表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夢蓮\"則是一種虛幻、夢幻的象徵,將詩人的思念置於夢境中,既表達了詩人對思念之人的追憶,又表現了對現實的一種超越和憧憬。

幾聞落花身去了 這句詩描繪了落花飄散的景象,暗喻了歲月易逝、光陰如梭的感慨。\"幾聞\"表示詩人已經多次聽聞了這樣的情況,\"落花身去了\"則表達了落花隨風而逝、逝去的意境。整句詩透過描繪落花飄零的景象,反映了時間的無情流逝,暗示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清風處處燕無還 這句詩透過描繪清風和燕子的情景,表達了對遠行者的思念之情。\"清風\"代表了清新、舒適的氣息,\"燕無還\"則表達了燕子已經飛走,不會再歸來的意境。整句詩表達了詩人對遠行者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離別和別離的不可避免。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明月從天際降臨人間、將思念寄託於夢境、落花飄零的景象以及遠行者的離去,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思念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抒情表達,詩人將內心的情感與外在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富有禪意和詩情畫意的意境。

第六百二十三節

春緣

清風無界遍河山

萬木逢春萬種緣

星光夜撒花枝滿

碧海沉珠夢又還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詩人對自然的讚美和對生命的感悟,每一句都蘊含著深邃的意境和哲理。

**清風無界遍河山** 這句詩以\"清風\"為開頭,清風往往給人一種清新、舒暢的感覺,暗示著詩人對於自然的熱愛和追求。\"無界遍河山\"則表達了清風的自由自在,它可以自由地穿梭於河山之間,沒有任何的束縛。這裡的\"河山\"不僅僅是指地理上的河流山脈,更是指大自然的廣袤和壯美。整句話表達了一種自由、廣闊和深遠的意境。

**萬木逢春萬種緣** \"萬木逢春\"這句描述了春天的到來,萬物復甦的景象。春天是一個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季節,萬木逢春,生機盎然,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而\"萬種緣\"則表達了萬物間相互聯絡的深厚關係,每一種生靈都有其存在的緣由,都與周圍的環境和其他生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星光夜撒花枝滿** 這句詩透過\"星光夜\"這個片語,將我們的視線帶到了夜晚的星空之下。\"星光夜\"給人以寧靜、祥和的感覺,是一個充滿了神秘和浪漫的時刻。\"撒花枝滿\"則形象地描繪了星光如同撒在花枝上一樣,點綴了整個夜空。這裡的\"花枝\"可以是指夜空中的星星,也可以是比喻為大地上的萬物,暗示著星光的遍佈和萬物的生機。

**碧海沉珠夢又還** 這句詩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碧海\"讓人聯想到遼闊深邃的大海,而\"沉珠\"則暗示了海底的寶藏和珍寶。\"夢又還\"則表達了一種夢境的虛幻和迴歸現實的感覺,暗示了人生的虛幻和夢幻般的往復。整句話透過對海洋和夢境的描繪,展現了一種超越現實的浪漫情懷和對生命的追求。

整首詩以自然為背景,以清風、萬木、星光、碧海等自然景象為意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讚美和對生命的感悟。每一句都蘊含著豐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使人感受到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生命的熱愛。

第六百二十四節

碧水亭

昨夜潭影深夢

今日飛花傳情

往昔多少歲月

孤身獨倚寒風

賞析:這首詩情意綿綿,彷彿一幅唯美的山水畫卷,展現了詩人在夜深人靜之時對過往歲月的回憶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

1. **昨夜潭影深夢** 詩人透過“昨夜”一詞,引領讀者回到過去,暗示著詩歌情感的主體已然成為了過去的一部分。而“潭影深夢”則暗示了詩人在夢境中所見的景象,這裡的“潭影”可能指的是潭水的倒影,是夢境中的一種虛幻之景,暗示著詩人對往事的懷念與留戀。

2. **今日飛花傳情** 這一句表現了詩人對當下的感受與觀察。在“今日”這一時刻,詩人感受到了周圍環境中的美好與動人之處,特別是“飛花”這一景象,可能是春天裡花瓣隨風飄舞的景象,給人以浪漫之感。而“傳情”則暗示了詩人對於自然界的情感交流,也可以理解為詩人自已情感的表達。

3. **往昔多少歲月** 這句話是對過往歲月的一種追憶和反思。詩人意識到自已已經度過了許多年月,回顧往事,或許是對生命中經歷的總結,也可能是對自已成長與變化的思考。

4. **孤身獨倚寒風** 這一句凸顯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寂寞。詩人似乎在寒風中獨自徘徊,暗示了他內心的孤獨與彷徨。同時,寒風也可以被視為一種冷酷的現實,對比於詩中的溫暖與美好,更加凸顯了詩人內心的不安和迷茫。

整首詩以對比的手法,透過對過去和現在、夢境和現實、美好和苦澀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體驗。透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詩人勾勒出了一幅細膩而深刻的內心世界,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與思考。

第六百二十五節

孤霞

清風徐徐會柳亭,

落花拾憶已無聲。

雁去長空徒悲影,

孤霞萬里盡飛紅。

賞析:這首詩寫景意境深遠,意蘊豐富,每一句都蘊含著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與感悟。

1. 清風徐徐會柳亭, 這句描述了柳亭與清風相遇的情景。清風徐徐,使人感到一種寧靜、輕盈的氛圍。柳亭可能是一處涼亭,柳樹婆娑,清風拂面,讓人心曠神怡。這裡描繪了一種與自然融合的美好時刻,給人一種清新、愉悅的感覺。

2. 落花拾憶已無聲。 這句表達了歲月流逝、時光易逝的感慨。落花飄零,象徵著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拾憶已無聲,意味著過去的回憶已經沉寂,不再有聲響。詩人透過落花和回憶的對比,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無奈和感傷。

3. 雁去長空徒悲影, 這句描繪了孤雁飛過長空的景象,長空廣闊,孤雁孤影。雁去長空,意味著孤獨和離別,長空的遼闊與孤雁的孤影形成了對比,加深了孤獨的感覺。詩人透過雁的離去,表達了對別離和孤獨的悲傷之情。

4. 孤霞萬里盡飛紅。 這句描述了孤霞飛舞的壯美景象。孤霞指的是孤獨的霞光,可能是夕陽餘暉或者是晚霞。萬里盡飛紅,形容了晚霞的絢麗和壯觀,給人一種濃烈的視覺衝擊。這句話中的“孤”與前文中的“雁去長空”呼應,都表達了一種孤獨的意境。

整首詩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人生沉思的感慨,展現了孤獨、離別、時光流逝等主題。清風、柳亭、落花、雁影、孤霞,構成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面,引發人們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第六百二十六節

相逢

深宇鎖幽瞳,

明月伴無聲。

偶聞相思曲,

何處話相逢。

賞析:這首詩有著濃郁的意境和情感

1. 深宇鎖幽瞳, 這句描述了一個宇宙深處,似乎是遙遠的星空或者黑暗的深淵。用“深宇”一詞增添了一種遙遠、廣袤的感覺,而“鎖幽瞳”則暗示了一種神秘、幽深的氛圍,好像是在暗示著一種未知的力量或者情感的束縛。

2. 明月伴無聲。 這句透過“明月”和“無聲”兩個詞構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月亮通常被認為是寧靜、安詳的象徵,但在這裡它卻是“無聲”的,暗示了一種寂寞、孤獨的氛圍。整句表達了一種寂寞的情感,好像在暗示著即使有明月相伴,也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

3. 偶聞相思曲, 這句表達了詩人偶然聽到了一曲相思的歌曲。用“偶聞”表達了一種偶然性,好像是在強調這種相思並不是一直存在於詩人的生活中,而是偶爾湧現出來的。同時,“相思曲”這個片語則強調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念和情感。

4. 何處話相逢。 最後一句暗示了一種渴望和期待,詩人在思念之中想要與心中所思的人相逢,卻不知道何時何地才能實現這個願望。使用“何處”和“相逢”這兩個詞,表達了一種迷茫和不確定的心情,好像在呼喚著命運的安排,期待著與心愛的人相遇。

整首詩以宇宙、月亮、相思為背景,透過對這些意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寂寞和對愛情的渴望。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第六百二十七節

客青山

觀石訴古今,

閱水讀香雲。

青松掛絕壁,

落羽逢佳音。

賞析:這首詩意境清幽,彷彿將讀者帶入了一幅幽靜深山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靜謐與生機。

**觀石訴古今,** 這句開篇便將讀者帶入了一個觀石的場景之中。觀石可能是指山間奇石,而“訴古今”則是在說這些石頭見證了古往今來的風雲變幻,承載了歷史的沉澱與傳承。這裡的“觀”並非單純的看,而是含有沉思、體味之意。

**閱水讀香雲。** 這句將視線從石頭轉向了水流,暗示著在這幽靜的山谷中,水流或許承載了某種文化傳承或歷史故事,而“讀香雲”則是一種意境化的表達,將雲霧的輕盈與清新與書香相提並論,給人以閒適恬靜之感。

**青松掛絕壁,** 這句描述了山谷中掛著的青松,松樹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徵,而“掛絕壁”則表明了它們頑強的生命力,能夠在崖壁上頑強生長,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落羽逢佳音。** 最後一句則表達了一種心靈上的寧靜和歡愉。落羽可能指的是從天空飄落的羽毛,象徵著自然界的美好與祥和;而“逢佳音”則可能暗示著在這片山谷中,不僅有自然界的聲音,還可能有人類的歌聲或樂音,給人以愉悅和安寧的感覺。

整首詩透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現了一種寧靜祥和、清新自然的意境,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彷彿置身於山谷深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第六百二十八節

七夕

輕波淡鳥痕,

碧水散餘溫

纖雲月巧渡,

鵲橋會佳人。

賞析: 1. \"輕波淡鳥痕,\" 這句話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湖面景象。輕輕的波紋和鳥兒飛過留下的痕跡,給人以清幽和恬靜的感覺。作者透過“輕波”和“淡鳥痕”這兩個意象,表現了自然的柔美和恬靜之美。

2. \"碧水散餘溫\" 這句話進一步強調了湖水的清澈和寧靜。碧綠的湖水散發出餘溫,暗示著春天的柔和氣息。作者透過“碧水”和“餘溫”這兩個意象,突出了自然景色的清新和溫馨之美。

3. \"纖雲月巧渡,\" 這句話描繪了夜晚的月色和飄動的雲彩。月光透過輕紗般的雲層,巧妙地穿行其中,給人以神秘而美麗的感覺。作者透過“纖雲”和“巧渡”這兩個意象,表現了夜晚的幽靜和月光的神秘之美。

4. \"鵲橋會佳人。\" 這句話描繪了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以及兩情相悅的美好時刻。鵲橋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而“佳人”則指代織女,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美好的嚮往和渴望。透過“鵲橋”和“佳人”這兩個意象,突出了愛情的甜蜜和美好之美。

整首詩透過細膩的意象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夜晚月色以及愛情美好的嚮往和讚美。每一句都富有詩意,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獨特感悟和情感表達。

第六百二十九節

一念般若起,

萬種煩惱熄。

一念嗔惡生,

地獄何成空。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著佛家智慧和禪意的詩歌,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心靈啟示。

一念般若起, 這句話表達了“一念”之力的重要性。在佛教中,“一念”指的是心念的轉變,般若即智慧,指覺悟。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念覺悟的產生,即般若智慧的湧現,能夠改變我們的境界和認知。

萬種煩惱熄。 這句話強調了覺悟的力量。一旦產生般若智慧,就能夠熄滅無數的煩惱。在佛法中,煩惱是導致苦難的根源,而般若智慧能夠洞悉事物的本質,從而擺脫煩惱的束縛。

一念嗔惡生, 這句話表明了心念的轉變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當我們心生不善的想法,比如嗔恨和惡意時,就會產生負面的結果。這裡的“一念”再次強調了心念的重要性,它可以決定我們的行為和境遇。

地獄何成空。 最後一句表達了因果律的觀念。在佛教中,地獄被視為一種苦難的境界,而我們的行為會影響我們未來的輪迴。這句話意味著,如果我們心存嗔恨和惡意,那麼地獄將永遠存在,苦難將無法消除。只有透過般若智慧,才能真正使地獄成為空虛,意味著我們能夠擺脫輪迴的苦難,實現解脫。

總的來說,這首詩透過對心念力量和般若智慧的反覆強調,告訴我們內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夠改變我們的境遇和命運。只有透過覺悟,才能擺脫煩惱的束縛,達到內心的平靜與解脫。

第六百三十節

相思

陰陽尚未定,

風雨一時晴。

偶聞相思事,

春面桃花紅。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著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詩篇,其意境深遠,意味深長。

第一句:“陰陽尚未定” 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混沌的狀態,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常用來描述宇宙萬物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的概念,包含了天地陰陽、陰陽五行等意義。在這句詩中,作者透過“陰陽尚未定”暗示了一種不確定的狀態,也可以理解為事物尚未定局,還未明朗清晰,充滿著變數和未知。這也可以被解讀為詩人的內心世界,存在著猶豫和迷茫。

第二句:“風雨一時晴” 這句話透過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生活中的起伏變化。風雨突然轉晴,形容的是一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暗示了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變化無常。晴天可能暗示著好事即將發生,也有可能是暫時的平靜。整句話意味著在變化無常的生活中,人們需要隨時應對各種變化,保持樂觀的心態。

第三句:“偶聞相思事”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相思之情的回憶和感嘆。偶聞,意味著偶然聽到,可能是別人的談論,也可能是心靈深處的回憶。相思,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常見的主題,表示思念對方的情感。詩人在此描繪了一種懷念往事的情緒,暗示了對過往美好時光的留戀和思念。

第四句:“春面桃花紅” 這句話透過春天桃花盛開的景象,表達了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氛圍。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桃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而紅色則象徵著熱情和活力。整句話意味著在生活的變幻中,總會有春天般美好的時刻出現,給人以希望和力量。

總的來說,這首詩透過描繪自然景象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於生活變化的感悟和對美好時光的嚮往。每句話都暗含著豐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