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九章 封爵位

衛霄竟然是榮王府的世子!

這個訊息如同一道驚雷砸到了趙家,險些將一家人腦袋給砸暈了。

趙老二和江秋娘還好些,他們早從衛霄的談吐和見識中看出了這孩子出身不凡,也猜到他興許是什麼官宦子弟,只是沒想到竟然會是榮王的孩子。

即便趙家人入京之後沒怎麼刻意打聽過京中勢力分佈,卻也被管家提點了一些。

榮王是先帝最小的一個弟弟,還與先帝一母同胞,兄弟倆向來親厚。先帝登基之後先是給自己最親近的弟弟劃了一處富庶的封地,還特許榮王留在京城生活,不必立刻前往封地。

因此榮王便在與王妃成婚後,繼續留在了京城。當初太后過世時也好好送了對方最後一程。

至於衛霄,或者該叫衛凜霄是榮王和已故王妃唯一的孩子。王妃病故之後,衛凜霄因為思念母親,去年便求了榮王,讓他去母親的故鄉看望外祖父母。

榮王原本也是要跟著一起的,但當時先帝忽然病重,榮王作為先帝唯一信任,並且託付了禁軍的親王,自然不能在這個時候離開,便安排了不少人手,讓他們護送唯一的兒子前往青州府。

只是他怎麼都沒想到,兒子竟然會遇到危險,流落民間,還險些丟掉性命。

衛凜霄一直知道自己的身份,但當時他的情況實在不妙,而且他也懷疑自己的車隊遇襲沒有那麼簡單,只能小心地把自己藏起來。

好在他運氣不算太差,一開始被一個老乞丐庇護。後來又被小幼娘撿回了趙家,還一路跟著他們來了京城。

到了京城之後想要做些什麼就容易多了,衛凜霄起先在京城內打轉,四處探查榮王府的訊息。

一開始榮王總是不在府中,他幾次守在王府附近都沒堵到人。

後面衛凜霄多跑了幾趟,這才總算截住了榮王,父子倆也得以相認。

等榮王問清楚兒子這將近一年來的遭遇,又讓人查清楚了他和趙家相遇的情況後,榮王便命心腹準備了厚禮,親自送去了趙家。

趙老二和江秋娘雖然對衛凜霄的身份十分驚訝,但還是第一時間把人迎進了宅內。雙方說了一通客套話,最後趙家人在榮王屬下堅決的態度下,還是收下了那些禮物。

衛凜霄也因為找到了真正的家人,要被接回榮王府了。

為此小幼娘十分不捨,一聽到最喜歡的衛霄哥哥要被帶走,還一個人抱著小枕頭默默掉金豆子。

衛凜霄也十分捨不得她,最後提出想帶著小幼娘去榮王府住兩日。

但江秋娘沒有答應,畢竟他們家和榮王可不熟悉,就算真要去做客,也得榮王回來了他們親自登門拜訪過之後。

衛凜霄沒辦法,只能嘆息一聲跟著自己父王的屬下離開了。

他們走後,小幼娘眼淚汪汪抱住母親的腿,可憐兮兮道:“孃親,我以後還能跟衛霄哥哥一起玩兒嗎?”

江秋娘撈起小女兒,摸了摸她的小腦袋:“當然可以,咱們兩家離得也不遠,只要你們兩個孩子願意,就能繼續一起玩兒了。”

小幼娘被母親的話安慰到了,總算沒再繼續哭了。

宮中對於新式武器和各類藥丸子的鑽研還在繼續,至於那兩本書,其中坤地乾天法被朝廷秘密培養的一群武學人帶去鑽研學習。

而洛河圖裡還標註著除了漳縣之外其餘十處前朝藏寶之地,要是真能在這些地方找到前朝藏匿的寶藏,那趙家幼孃的功勞足可以庇護趙家幾代了!

可以說只要趙家子孫往後不跟謀反扯上關係,他們一族的富貴榮華就穩了!

此事趙家人暫且還不知道,他們唯一知道的是,朝中忽然下了封賞,給了遠在漳縣的趙老頭一個承恩公的爵位。

因為趙家大郎至今也沒見到個影子,而且漳縣那邊傳來的訊息也說了,趙大郎對爹孃不孝,拿走了家中的銀錢自謀生路去了。

趙太后覺得這樣的人不配做國公府的世子,索性就把趙老二提拔到了世子的位置上。

一旦趙老頭一死,趙老二便是新的承恩公!

這爵位一出,京中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畢竟趙家雖然是皇帝的外家,但東宮太后可還擺在那裡呢,羅家如今也沒得到特別的封賞。

如此一來,豈不是在打羅太后和羅家的臉?

羅太后得到訊息的時候,原本是要去趙太后那裡找茬兒的。只是很快就傳出趙家對朝廷有功,既是先帝褒讚的“積善之家”,還曾救下榮王世子。

只憑這兩樣,羅太后就沒辦法說些什麼。

榮王靠著先帝依舊掌管著禁軍,要是得罪了對方,哪怕是羅家也沒好果子吃。

得到訊息的羅太后只能生生忍下這口惡氣:“暫且叫那賤人得意幾日,等到皇帝長大”

後面的話羅太后沒有說,但她身邊的宮女們卻都清楚。

只需小皇帝長到能行人事的時候,羅家便會安排合適的女子進宮,誕下有羅家血脈的皇子,到時候如今的小皇帝便可以功成身退了。

羅太后宮中被管得跟鐵桶一般,即便她說出怎樣大逆不道的言論,也不會傳出去一句。

於是,羅太后繼續每日和趙太后鬥法。小皇帝則在太傅和丞相的雙雙庇護下努力進學,迅速成長。

趙家在這片虛假的安寧裡慢慢在京城站穩了腳跟,隨後就去信給了趙老三,問起他們那邊的情況。

趙老三一家人的日子比趙老二他們還要好過些,畢竟趙家村這樣的小地方不會有誰敢給他們氣受。有了趙老二臨走之前給他們的銀票,還有趙明榛留下的滷貨店,趙老三家很快修了新房子,還在縣城裡置辦了產業,買了幾個奴僕來伺候。

等到封趙老頭為國公的旨意傳過來後,趙老三又得了一筆宮中的賞賜。

他和媳婦兒陳玉娥商量了一下,最後將趙老太夫妻倆都接去了縣城照顧。

趙家一躍成了整個漳縣最“貴”的一戶人家,就連從前險些害了江秋娘一條命的李家如今都要奉承著他們夫妻倆。

女兒趙二孃接手了滷貨店,還將其經營得不錯。

至於兒子趙六寶則被他們夫妻倆送去了學堂,還叮囑了父子要嚴加管教,改一改他從前的毛病。

日子在趙家人的努力經營下紅紅火火地繼續,就這樣過去了三年,京中卻再次生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