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章 王旨:推行“改蔗為稻”

這封罪已詔,就是在這兩天內草擬的,由鄭經、洪旭、陳永華共同完成,連六部主事也不知道。

就目前來說,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三個決策圈:一個是鄭經、洪旭、陳永華三人,這是核心的決策組,討論最核心最機密的大政方針,主要是做決策;

一個是三人再加上六部主事,用於完善政令,確保貼合實際可操作;還有一個就是加上王信,在政令完成後讓承宣司提意見,並且透過。

大臣們吵鬧了片刻後,紛紛進行了表態。

首先是陳永華,作為文官之首,往前走了幾步,往地上一跪:“臣,粉身碎骨,唯殿下之命是從。”

緊跟著陳永華的步伐,其他的“王黨”成員們,也都跪了下去,附和聲一浪高過一浪。

這會兒,馮錫範眼睜睜盯著王信和一眾“明黨”,在關注他們的態度。

王信等人站在陳永華一邊,是因為他們也是文臣,文臣就是要站同一邊的。所以現在的馮錫範並不知道王信一黨的態度,現在的心裡也是七上八下的。

但正所謂你越不希望發生的事,往往偏偏就會發生。就在陳永華一黨下跪表態後,王信也跪了下去:“臣,王信,誓死追隨延平王。”

心碎的聲音。鄭經嘲弄似的看著馮錫範,他想看看,此情此景,馮錫範這老狐狸該怎麼表態。

但就在此刻,鄭經準備看戲,馮錫範在思考對策時,馮錫範“家裡失火了”。

五軍戎政衙門的兩位參將,周全斌、馮信,以及親軍侍衛鎮總兵官陳廣、左戎旗鎮總兵官林盛、右戎旗鎮總兵官林明、宣毅前鎮總兵官陳澤,都跪了下去,向鄭經宣誓著效忠。

馮錫範的牙齒咯咯作響,那張老臉蒙上了一層豬肝色。

不過,十六個軍鎮,澎湖鎮他鞭長莫及,四個親軍鎮他沒有收服,兩個鎮在搖擺,他掌握了九個軍鎮,依然佔據絕對優勢。

他自信,槍桿子在手,延平王掀不起多大的浪來。

最後,他索性閉上了眼睛,假寐了起來。完全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姿態。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鄭經的眼裡滿是殺機,但也沒有辦法,只能是這樣了。招呼跪下效忠的這些人起身後,要開始進入正題了。

隨後,他又看了看費康。

費康秒懂,從一旁侍女的托盤裡拿了第二道王旨,緩緩開啟。只見他還沒開始念,只是看了一眼,腦袋上就流下了冷汗。

愣是他在鄭成功時期念過數不清的王旨,打從心裡覺得,那些都沒有手裡這一道分量重。應該說,手裡這道王旨,重若千斤。

“延平王旨:

今東寧內憂外患,實乃危急存亡之秋也。所謂民以食為天,糧食之事,茲事體大。自紅夷佔據東寧,禁止百姓種糧以來,已經有四十多年。

昔日先王便有恢復百姓種糧之意,今日,孤上承先王遺命,下順萬民之心,召令東寧百官、萬民,自永曆十九年始,東寧百姓改種植甘蔗為水稻。”

費康哆哆嗦嗦地念完了這道王旨,感覺雙膝都發軟,下一刻就要跪下來。

不只是王旨的內容太嚇人,還有從馮錫範一黨們傳來的犀利眼神,好像要把他碎屍萬段一樣。

此刻,整個朝堂寂靜無聲,呼吸聲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提前知道“改蔗為稻”之策的,全場一共不超過十個人,其他人都不清楚。

馮錫範雖然隱約猜到了鄭經要對糧食下手,但實在沒想到這是要連根拔起。

寂靜,除了寂靜還是寂靜。但從各自的臉色上,還是能看出各自的態度。

陳永華一黨神情自若,一切都在掌握之中;馮錫範一黨陰沉著臉,正在思考對策。

此外,心向鄭經的將領們臉上滿是喜悅,心向馮錫範的將領們滿臉怨毒,甘蔗可是他們的財路。

沒讓下面的人等多久,鄭經緩緩開口:“諸位愛卿,一起議一議吧,孤的‘改蔗為稻’之策,如何啊?”

這回先開口的不是陳永華,也不是洪旭,而是馮錫範。作為一黨的帶頭大哥,現在的他必須要有所表示了,不然一旦離心離德,這隊伍可就不好帶了。

“殿下,臣以為不妥。”

“哦?馮愛卿說說,怎麼不妥了?”鄭經的臉上滿是玩味,有一種耍猴的感覺。

“殿下,這其一,東寧百姓家中並沒有稻種,這麼著急忙慌讓他們明年就改種水稻,那隻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其二,東寧缺少水利設施,水稻種植是要蓄水的,由於四十多年沒怎麼種水稻,過去的水利設施早已損壞,可以說條件並不成熟;

其三,東寧缺牛少鐵,種植水稻耕田不便,客觀條件根本不允許推廣水稻種植。

故臣以為,東寧的糧食還是要從夷人處購買,本地百姓還是要把精力放在甘蔗的種植上,這才是治標又治本的良策。”

說完,馮錫範掃視了一圈“王黨”“明黨”眾人,還轉過身子看了看心向鄭經的幾位將領,

“依臣之見,這個什麼‘改蔗為稻’,就是霍亂朝綱之舉,殿下可別被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給誆騙了。”

“呵呵,馮將軍巧言善辯,竟然投身行伍,何不棄戎從筆,做個文官?”洪旭走了出來,開始了反擊,

“百姓沒有稻種,朝廷可以借;東寧沒有水利設施,工部營造便是;缺牛少鐵,這固然是事實,但請問馮將軍,百姓種甘蔗就不用犁地了嗎?”

隨後,洪旭又看著鄭經,拱了拱手,繼續說道:“殿下,馮將軍之言皆為謬論,臣絕不苟同。臣願意立下軍令狀,必將‘改蔗為稻’推向整個東寧。不成功,提頭來見!”

鄭經對著洪旭點了點頭,這人選本來就定了他,這會兒也是託馮錫範的發揮,正好有了個由頭。

馮錫範自然不會就此閉嘴,他對著後面的武官使了個眼色,然後那九個總兵官,以及二十個營的都督,都一起跪了下去,嘴裡喊著“請殿下三思”,妥妥的就是逼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