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章 歷史書又太大,裝下了華夏上下5000年

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崩,公元前207年,秦三世子嬰被殺,秦亡。

儘管不知道這個所謂的公元紀年法到底是怎樣計算的,但簡單的術數題,嬴政還是會做的。

從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的國祚居然只有短短的15年,並且在15年間,居然有超過2\/3的時間是他的在位時期。

嬴政仰面痛惜道,“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既然是秦三世子嬰被殺,秦亡,那麼秦二世又是誰呢?

是扶蘇嗎?還是將閭?又或者是高?

嬴政把他所有的孩子都想了一遍,卻想不出來到底誰會是秦二世。

儘管心中悲痛不已,但卻並不耽誤他下令尋找陳勝、吳廣、劉邦、項羽。

戰國時期

原本聽到在不久的將來,秦國橫掃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國家,其他國家的國君們已經在指天罵地,呵斥蒼天不公。

但沒想到,不過眨眼間,卻又看到了令人欣喜的訊息,短短15年,秦朝就滅亡了。

不僅僅是戰國時期的六國子民,秦朝統治下的六國遺民更為興奮。

“秦皇無道,此乃天命所歸!”

六國遺民並沒有想到,當初那麼強勢的秦國,將會在短短數十年之間一夕崩塌。但這正是六國的機會。

泗水郡,此時的項羽還沒有字,他現在叫做項籍。

與懵懂的項籍不同,項梁幾乎在第一時間就確認項羽就是項籍。

作為楚國名將項燕的家族,自楚國覆滅之後,項家便懷反秦之志。

而如今,項家的反秦大計卻被天幕一下子掀開,擺在了世人面前。

“為今之計,只有走為上計。”,項梁也顧不上再看什麼天幕,現在他們要搶在暴君嬴政發現之前轉移。

【“秦一統天下的理想不該亡,求求你,沛公,讓這個理想繼續活下去!”

劉邦——漢高祖,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

(扶蘇和子嬰可惜了)

(沛公會讓這個理想活下去,任何一個有華夏血脈的都會這麼做)

(虛假的秦二世——胡亥,真正的秦二世——劉邦)

……

韓信——兵仙,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

“項羽范增根本不值一提。”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國士無雙)

……

垓下之戰

“今日我雖死,卻還是西楚霸王!!!”

公元202年,烏江,霸王自刎

(力拔山兮氣蓋世)

(自刎前一人殺800人,真正的陣前將軍)

(江東子弟今猶在,願為君王捲土來)

……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

後來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真正的秦二世劉邦擊掌大笑,“不錯,這始皇的帝位哪裡是傳給那胡亥,明明是乃公才對!”

漢承秦制,劉邦接手了嬴政留下的大多數制度,並且修修補補,化為秦制(漢朝版),並盡全力推行下去。

只比嬴政小三歲的劉邦,從小到大生活在分封制下,接受的教育也是建功立業,封侯建國。

但他卻敏銳的察覺到了郡縣制的重要性,並堅定的實施的下去,儘管遇上了巨大的阻力,也不過是改成郡國並行。

“韓信可惜了。”劉邦搖頭,郡縣制才是漢朝的基本國策,異姓王不過是迫於無奈之舉罷了。

當看見“後來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劉邦興奮不已。

“乃公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好!實在是太好了!”

經歷過秦末亂世,也聽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深知世間沒有萬世不變的王朝,但能讓他的國號變成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怎麼算不上千世萬世呢?。

至於後面的事情,就交給後世子孫了,總不能讓老祖宗什麼都替他們做完吧?

但是劉盈,實在是不肖父啊!

可能,這就是每個開國之君或者有為之君共同的苦惱吧?

畢竟,不僅是劉邦,連嬴政也深受繼承人問題的困擾,當他看見秦二世是胡亥之時,更是如此。

“胡亥怎可擔此大任!”

“扶蘇在做什麼?居然讓胡亥上位?”

對於嬴政來說,胡亥只不過是因為其清澈無比的愚蠢,才能博得他一絲憐愛,至於傳位胡亥,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劉徹——漢武

“寇可往,我亦可往。”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太喜歡這句話了,太帥了)

(自此,攻守異形了)

……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你,該醒醒了!”

霍去病——冠軍侯,上天賜予大漢的限時外掛

“誰讓朕看中的將軍就只有20歲呢?”

(封狼居胥,善於姑衍。飲馬瀚海,勒石燕然)

(帝國雙璧:衛青,霍去病)

(霍去病:我乃匈奴活爹)

(河西走廊一條街,打聽打聽誰是爹)

……

司馬遷——太史公,公元前91年,司馬遷完成《史記》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呂雉好強,她是一個在帝王本紀裡的女人)

……】

看見彈幕上誇他的話比誇高祖的更長、更多,劉徹得意極了,之前他還以為“漢族”的名號是因高祖的原因所命名,沒想到卻是自已。

對此,劉徹表示:會誇就多誇點。

看見霍去病封良居胥,劉徹拍了拍霍去病的肩膀,“哈哈,去病,連後人都知道你的豐功偉績啊!真不愧是朕的冠軍侯!”

“多謝陛下誇獎。”

二十歲的霍去病已經建立了讓人望塵莫及的豐功偉業,但本質上還是一個青年人的他對後世之人的調侃之語喜歡極了。

“陛下,天幕上說去病是上天賜予大漢的限時‘外掛’,這‘外掛’不知何意,但這‘限時’,莫非是說去病年壽不豐?”,衛青適時提醒道。

“舅舅,哪裡有那麼誇張?”,霍去病認為自已身體倍棒,再來一次千里奔襲也毫無問題。

“多虧有仲卿提醒,這天幕大概也不會亂說,快宣太醫來給去病看看。”

而同時期的司馬遷正在四處遊學,沿途考察名勝古蹟,訪問歷史遺事,調查社會風俗。

如果大漢沒有第二個司馬遷,那天幕上所描繪的就是他的未來。

未來他著成了一部《史記》,流傳後世,名聲斐然。

但只要想到天幕上說這部史書是他在受辱之後獄中發奮所作,司馬遷的臉色就有些奇怪。

現在的他根本沒辦法想象未來的他是怎麼做到的,至少,現在的他做不到。

【公元23年,昆陽之戰,夜有流星墜營中

“王莽篡位,秀髮奮興兵,平定天下。”

“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興~!”

劉秀——光武

(大魔導師劉秀上線)

(超級禁咒:隕石天墜)

(穿越者大戰位面之子!)

(光武劉秀攜劍來,再續祖業二百年)

(劉秀一個人基本把東漢所有皇帝氣運都用完了)

……】

劉秀:再說一次,天降隕石只是巧合而已,朕不會任何術法!

劉邦:“不知是乃公的哪個好子孫,復乃公之功業,莫不是哪個不肖子孫先丟了乃公的基業吧?”

劉徹:“東漢?大漢也如周朝那般裂開了?朕現在就是在西漢吧。”

穿越者和位面之子,顧名思義,也很好理解。

王莽推崇周禮,以聖人為目標,“若朕為穿越者,那大概是從周朝穿越而來解救大漢的。”

劉秀:“身為位面之子,朕能否知道東漢之事?”

【 “我雖不才,願於萬軍之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

“威鼓助威!”

羽望見起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三國志》

“關將軍,真神人也!”

武聖——關雲長,漢朝忠義無雙士,千古英雄第一人

(關羽斬顏良啊,兄弟們!殺文丑是假的,這個是真的。)

(關羽真的絕了,歷史真正記載萬軍中取敵將首將的猛人)

(吾乃常山趙子龍)

……】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

季漢

張飛:“二哥,後人說你是‘武聖’!”

“看來二弟在後世名聲不小啊!”,劉備稱讚道。

“都是後人抬愛。”

“後人真是愛玩鬧。”,趙雲跟了一句,“吾乃常山趙子龍!”,說完便自已忍不住笑了起來。

旁邊幾個人也跟了上去。

“吾乃涿郡張翼德!”

“吾乃扶風茂陵馬孟起!”

……

曹魏

曹操:“關羽關雲長,確實是一員猛將,只可惜……”

東吳

孫權:“為什麼天幕上只有季漢,我東吳何在?”

【“營東都,開運河,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怎可刀劍加身?”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駟兒梅開二度)

(晉朝:你禮貌嗎?)

(歷史不會磨滅他的功績,但終究也是毀於暴政)

……】

“這張臉,是否似曾相識?”,贏駟有些無奈,“後人不能換一個人演這個隋煬帝嗎?”

楊堅:“伽羅,我大隋居然也步上了暴秦的後塵!”

“那延羅,隋煬帝是廣兒?”,獨孤伽羅有些不敢置信。

這時候,楊堅和獨孤伽羅已經廢掉了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

隋朝二世而亡,只能證明楊廣是胡亥二世,對於天幕所說的“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夫妻倆並不接受。

李世民:“耽於逸樂、沉湎酒色、濫用民力和拒納忠言之輩,可稱不上有什麼功績。”

【李世民——唐太宗,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朕要看著頡利,親自到我面前投降!”

(恭迎天可汗!)

(二鳳!)

(南北朝因為實在太無語了,直接略過hhh)

(從此,突厥少了一位意氣風發的可汗,長安則多了一位鬱郁而亡的舞王)

……

李靖,昔者李靖蓋天下之奇才也

“衝啊,壞小子們!”

“衝啊!!”

貞觀三年,唐滅東突厥

“願為大唐皇帝陛下上尊號,名曰:天可汗!”

李世民虎目圓瞪,天幕上標註出“天可汗”三個字。

(李靖不管打多離奇的仗都顯得很平常)

(這一眼,不怒自威!!!)

(歐亞大陸東方的帝國文明開始走向巔峰)

“昭昭有堂,天俾萬國!”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詩仙——李白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大唐的盛世太短了,不然漢族恐怕得改名唐族了)

(開元盛世)

(達到頂點了)

(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

唐朝

看見後世對盛唐的誇讚,對他的誇讚,並沒有提及他最擔心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與有榮焉,指著天幕對群臣道,

“諸位,看見了嗎?我大唐盛世!”

“臣看見了!”,李靖這句話回答的鏗鏘有力。

當然,假如當你知道你能流芳百世,並且在民間傳說中化為神仙,有人立祠祭祀,你也會和李靖一樣高興。

沒看見旁邊長孫無忌、房玄齡他們妒忌的神色嗎?

不過總得來說,還是為唐朝而感到驕傲的,連魏徵也沒有在這時勸諫,擾了興致。

【公元1127年,金兵長驅直入,攻陷汴京

靖康恥

俘徽宗、欽宗、后妃、宮人等數千,北宋亡

(風雨飄搖的大宋啊)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挫宋上線了)

(北宋重文輕武,直接導致了靖康恥,真的是恥辱!!)

……】

趙匡胤:“俘徽欽二宗、后妃宮人數千人,可恥!不怪後人對我大宋如此不敬。”

“重文輕武難道錯了嗎?”,如果不這樣做,殘唐五代百年來武將驕悍之風又該如何壓制?

“我大唐後面的便是如此軟弱的宋朝嗎?”,李世民掩面而泣,“這宋朝的皇帝難道不知道五胡亂華的慘狀嗎?連皇帝都被蠻夷俘虜而去,這宋朝的百姓又該如何?”

【宗澤

1128年7月29日,抗金名將宗澤臨終三呼“過河”而卒

一老者面色蒼白,臨終高呼,“過河……”

“過河!”,眾將士齊呼。

“過…河…”

(誰記種家將?誰記李綱?誰知張叔夜?)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些,都是真正的英雄啊!)

……

1134年春,岳飛率軍北伐

背嵬軍,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一日奉十二金字牌,乞令班師

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天幕之上軍民齊哭,畫面一轉,岳飛帶著枷鎖走過。

岳飛——嶽武穆,1142年1月27日,岳飛被完顏勾所害

(完顏構上線)

(岳飛準備了這麼多年,就這麼功虧一簣了)

(岳飛抗金數年功,秦檜卻道莫須有)

(完顏構,朱騎朕兩大帝王下限)

……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紹興32年1162年,辛棄疾50人破萬軍,擒拿叛徒張安國

(六邊形戰士辛棄疾來也)

(文人裡最能打的,武將裡最能寫的)

(大宋少的可憐的硬骨頭)

……】

漢朝

劉徹:“朕以為被蠻夷俘虜兩帝已經是宋朝的極限,但沒想到……原來這宋朝也有如此厲害的武將。”

霍去病:“臣看天幕上所說,這辛棄疾是位文武全才呢!”

劉徹笑道,“是啊,去病、棄疾,說不定正是千年之後崇拜你的人啊!”

北宋初年

趙匡胤:“有忠臣良將而不用,我大宋未來居然被這樣的蠢驢所統治,痛煞我也!”

南宋時期

秦檜:“後人真是對官家誤解頗深啊,沒有官家建立南宋,宋朝恐怕早就不復存在了。”

趙構:“這嶽鵬舉在後世聲望如此之大,但是鵬舉所為,損傷了宋金之間的兄弟情面,實在讓朕難做啊!”

北地百姓看到天幕後,攔在岳飛馬前,哭訴害怕遭到金兵報復,“我們替將軍運送糧草,金人是知道的,如果將軍離去,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此時的岳飛已經收到了第一道班師詔,但想到天幕所述“一日奉十二金字牌,乞令班師”,眼含熱淚,

“吾不得擅留。”

哭聲震野,一位老者走了出來,“哪怕將軍此去是死路一條?”

岳飛沉默不語,只是仰天悲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將軍可曾聽過‘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鐵木真—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

“這個天下是狼的天下”

天幕的兩邊,一個男人和一頭狼,犀利的眼神共同盯著螢幕外。

(有大元是幸運,也是不幸的開始)

(俄羅斯:你不要過來啊!)

……】

元朝

成吉思汗:“沒想到還有我的出現。”

漢朝

看到成吉思汗,劉邦就想起了他在白登山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日思夜想,咬牙切齒,“這宋朝竟如此無能,被蠻夷入主中原!”

北宋初年

“怎會如此!”,趙匡胤怒火攻心,一口血噴了出來。

【“咱,朱重八,昭告天地皇祗,立國大明,建元洪武。”

朱元璋——明太祖,1328年——1398年,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開局一個碗通關一個國)

(日月重開大宋天)

(得位最正的皇帝)

……】

秦朝

嬴政:“開局一個碗?這明朝開國君主莫非是一介乞兒?”

漢朝

劉徹:“朕本以為高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取天下已是無人能比,誰曾想到,後世竟有人以乞兒之身奪取天下。”

南宋

此時,崖山海戰已經結束,宋軍全軍覆滅,陸秀夫揹著少帝準備投海自盡,看見天幕上“日月重開大宋天”,欣慰一笑。

“如此君實無憾也!”

說完便跳下去,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朱棣——明太宗,1360年——1424年

“永樂一生,平定草原,遷都順天,編撰永樂大典,足以媲美唐宗宋祖。”

(曰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存)

(朱元璋和朱棣詮釋了什麼叫:老子英雄兒好漢)

(永樂大帝明成祖!)

(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皇帝)

……】

大明洪武年間

“太宗怎麼會是老四!”

朱元璋非常震驚,即使現在朱標已經不在了,但朱元璋從來沒有想過要把皇位傳給他的四兒子。

果不其然,“永樂大帝明成祖!”

“這個龜兒,果然是篡了侄子的皇位。”

“派人去北平把燕王給咱叫過來。”

大明永樂年間

“成祖?哪個龜孫給你爺爺把廟號改了?”,

改的好!

明面上朱棣當然不能承認,儘管相比“太宗”,他更喜歡“成祖”,但是要知道,他爹可是在洪武三十五年傳位給他的!

【1449年七月,于謙組織北京保衛戰

“京師乃國本!主張南遷者,可斬!”

于謙——於少保

1457年,于謙被“瓦刺留學生”朱祁鎮冤殺

“不爭一世爭百世,我爭的是萬世之名。”

(明朝除了皇帝,大臣也是一個賽一個精彩)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沒有于謙,大明就半途夭折了)

(大明戰神,叫門天子,瓦刺留學生——朱祁鎮)

(史載:天下冤之)

……】

東漢

劉秀表示不理解,“這後世帝王究竟是怎麼回事?被蠻夷俘虜是很常見的嗎?”

大明洪武年間

朱元璋:“高瞻祁見佑,老四這龜兒怎麼教的,才到他重孫子,這鱉孫就當了那什麼瓦刺留學生?”

大明宣德年間

朱瞻基看著孫貴妃懷裡的孩子,彷彿在看一個怪物,孫貴妃也跪了下來,梨花帶雨,好不可憐。

“把貴妃先帶下去。”

“陛下,稚子何辜啊!”

【王守仁——陽明先生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守仁龍場悟道,創立陽明心學

“人人都有良知,心中都有天理,因此人人皆可成聖人。”

“以良知,知行合一。”

(以聖人開頭,以聖人結尾)

(最後一個聖人)

(到這裡就結尾,就很開心)

(大清:我最擅長割地賠款啊)

……

大明正德年間

朱厚照:“不曾想,大明竟然也出了一個聖人。”

“劉大伴,這王守仁現在在哪裡任職?”

“據奴婢所知,天幕上這位陽明公,此時正在廬陵縣擔任知縣。”

“也不知這聖人有何本領,宣進京來讓朕看看吧。”

不同於其他在天幕出現的朝代,也不同於同樣沒有在天幕出現的朝代,清朝不僅沒有出現,還被後人貼臉開大。

清朝的皇帝們被氣的跳腳,卻又拿天幕無可奈何。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