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結束後眾人還沉浸在剛剛的餘韻裡。
“親們,你們的夢想就交給我來守護!”
這句話不知道感動了多少天幕下的人。
愛國,真的就好像是與生俱來的才能一樣。
千百年來,無數文人武將都用自已的方式詮釋自已的愛國之情。
平民百姓雖然說不出什麼有文化的詩詞,但他們也知道“家國”二字的含義。
有國才有家。
他們深切的知道這一點。
但在訊息傳播困難的年代,很少人知道士兵們的付出,而戰亂的時代,更多人則體會過被強制徵兵的苦痛。
但他們仍然深愛著腳下的那片土地,而觀看過天幕後,則對士兵們更加多了一份敬重和感激。
天幕不等他們繼續消化這些餘韻,接著開啟了下個影片。
【天幕剛開始,就有一個男聲詢問道,“我國這麼開放的國度,怎麼就容不下一件和服呢?”
(不是容不下,而是要尊重歷史,並不厭惡,但要拎得清合不合適)
(和服確實是由吳服發展來的,但是魔改後親媽都不會認的!!!)
(原則問題)
……】
漢朝
“這和服是什麼?”,劉徹問道。
但是,不用別人回答,看著天幕上的文字,劉徹自已就猜出來了。
和中國有著深仇大恨,卻處在華夏文化影響圈下的國家,除了那個小日子過的不錯的腳盆雞,也沒誰了?
不過,經歷過那樣屍山血海的戰爭,勝利後,後世的兔子為什麼沒有把腳盆雞吞併,設定郡縣,歸於中央管轄?
劉徹不理解。
我打贏了,這塊地方不就是我的嗎?怎麼那腳盆在後世跟著白頭鷹屁股後面吃灰呢?
難道那腳盆貧瘠到後世的兔子不願意設郡縣,甚至連羈縻也不願意?
而且,在對待這樣堪稱想要對華夏實行亡國滅種的國家,後世居然還會有人真心喜歡他們嗎?
學習他們的長處可以理解,但居然還想穿和服?
自已的祖國都還沒滅亡就想剃髮易服了?
劉徹表示很不理解。
【“我告訴你為什麼容不下!”,那個男聲自問自答道。
一張陸軍軍官學校的照片出現在天幕上。
“抗戰時期,20萬黃埔生,殉國19萬。”
天幕上配著一些合適的畫片。
“350萬川軍出川,回鄉僅有13萬。”
“就在川軍出川前,一位年邁的老父親,親自做了一面死字旗,為兒子送行。”
一副白底黑字的死字旗屹立著。
那位老父親道,“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份上盡忠,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
(因為那不是和服,而是充滿血淚的歷史!)
(銘記歷史!)
(我們雲南的滇軍,回來的也很少)
(粵軍最先出來打,97萬粵軍,只有3000歸)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那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數字,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一刻也不敢忘啊!!!)
(德械師傷亡慘重啊)
……】
天幕下,各朝各代的人都被這些數字震撼了。
儘管早就知道,後世在與侵略者的戰爭中死傷慘重,建國後不久的那場戰爭更是揭露了後世經濟的窘困。
但是,單獨一地就有幾百萬人從軍抗敵,歸家者不足十分之一,而後世的州郡估計不下二十個,地地皆是如此。
一地就有百萬人從軍,全國怎麼也有數千萬人奔赴戰場。
而犧牲者,更是不計其數。
底層的平民百姓可能並沒有實感,但上層的官員最為震撼。
在高產的糧食還沒有普及的時代,整個國家只有幾千萬的人口才是正常的狀態。
一場戰爭,幾千萬人奔赴戰場,幾千萬人戰死沙場。
犧牲的人數就已經是早期時代整個國家的人口總數了。
這一刻,各朝各代的皇帝們以及文武大臣,才對這是一場關於國家存亡的戰役有了切身的體會。
在我國古代,敵我雙方的軍隊數量加起來超過百萬之數的戰役就不多,更何況單獨一方超過千萬的戰役。
而且,單單是士兵就死傷千萬,那平民百姓呢?
各朝各代的有為之君出奇的憤怒了。
不知道日本地理位置的朝代,皇帝們紛紛下令尋找,左不過就是我國周圍的一個小島,不存在找不到的情況。
而知道日本地理位置的國家,皇帝大臣們紛紛摩拳擦掌,開始計劃怎樣對日本進行戰爭。
我國軍隊要從哪裡出發,哪裡登陸,那日本島上的地形又是怎樣……
一切都需要充足的準備。
這種事,急不來。
但是,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等待這個撮爾小國的覆滅!
【“世人眼中只知享受的富二代,卻組成了視死如歸的中國第一代飛行員。”
“閻海文,在日軍包圍下,將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已,犧牲時年僅二十一歲。”
閻海文喊道,“中國!無被俘空軍!”
“民國大法官之子,沈崇海,飛機故障的情況下,放棄跳傘,毅然與日艦同歸於盡,犧牲時,年僅26歲。”
沈崇海:“我和我的戰機,就是射向敵人的最後一顆子彈!”
“總理老師之子,張錫祜,在遭遇雷雨天氣時,冒險飛行,因座機失事,以身殉職,犧牲時,年僅25歲。”
張錫祜:“兒雖不敏,不能奉雙親以終老,然亦不敢為我中華之罪人。”
“陳懷民,被五架敵機圍攻,放棄跳傘,毅然與一架敵機同歸於盡,犧牲時年僅22歲。”
“他的未婚妻聞訊後,穿著他送的旗袍跳江殉情。”
陳懷民:“每次飛機起飛的時候,我都當作是最後的飛行,與日本人作戰,我從來沒想著回來。”
“高志航,頂著敵軍空襲,堅持開機起飛迎戰,可飛機尚未起飛,他已被敵機炸彈吞沒,犧牲時,年僅30歲。”
“戰後,人們看到他的雙手,仍緊緊握著飛機的操縱桿。”
高志航:“身為中國空軍,怎麼能讓敵人的飛機飛在頭上?”
“在所有的學生都犧牲後,們的老師孤身一人起飛,毅然決然的衝向32架敵機機群。”
老師:“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
(世界上原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魯迅)
(倭寇驅盡日,我兒還家時)
(他們明明可以享受無上奢華,但卻甘願為國盡忠,致敬!)
(家家皆縞素,戶戶皆白綾)
(總一有天,馬踏東京賞櫻花!)
(這才是世家氣度)
(他們還那麼年輕)
(當年他們也是跟我一樣大)
(先輩已逝,我何德何能,能替他們原諒?!)
(不是槓,這是《一把青》劇照,非本人)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止寸於人)
(血海深仇怎能放下!)
(是因為他們的奮不顧身,才有我們的安定樂業)
(看不得這種,眼淚忍不住)
(提起過往,是為了讓後代繼續強大)
(這位老師叫李向陽!)
(他駕駛的還是訓練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