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時常想自已要寫出怎樣的作品,那時我嘗試著寫了一些,可是都沒有認真地表達出自已想要表達的東西。
這部作品,還是不算好,我還是沒能完全靜下心來,不過它讓我明白了我一直追尋的是什麼,我想要更加真誠地去寫作。
我希望我的作品,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是貼近現實的,這是我的追求。
在呈現出來的作品裡,有一些關於人物的描寫,或許會讓讀者產生厭惡的情緒。我想能夠站在人物的角度,描寫出不同人的不同性格,和麵對生活時的態度。在文中,我也是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書寫。我同樣討厭品性卑劣的人,但作為一個作者,我需要儘可能將這個角色的形象展現出來,讓讀者們能夠清晰地瞭解這個人物。
如果這部作品有幸被更多的讀者看到,我只有一個小小的請求,不要因為書中的角色,遷怒到我的身上。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經歷著殘酷的人事。小說的題材有很多,我還是想能夠將我看到的小人物的生活,書寫下來。
或許他們無人問津,他們不值得書寫,但這也是他們平凡的,掙扎出汗水的生命,是鮮活的。
也許,在這之後,我會繼續堅持著我心中的方向,又或許我會同章秋一樣,為了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去奮鬥。但不管怎樣選擇,我們都不會放棄自我,我們仍舊會好好地活下去。
在我看來,人生命的本質,只有兩個字——堅韌。我們在逆境中咬牙前行,面對困難,直面風雨,我們會低頭,會彎腰,但絕不會倒下。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寫下,關於章秋:
在母親和吳老三之間,她是絕不可能選擇後者的。在前途、自我實現和感情之間,她也是絕不會選擇後者的。
她活著,她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成為她自已,這就是作品前半部分的主旨。
她或許未經歷太多複雜的人事,或許沒有洞察壞人的機敏,她年輕、幼稚、衝動,她幻想,這一切都不會左右她的選擇,她的成長環境鑄造的性格,只會使得她抉擇,一切只為成為她自已。
或許憤怒,或許感動,又也許被打動,她仍舊不會因任何人和事改變內心的方向,她不會成為任何人的附屬品,不會被任何人束縛,她生命的本質就是一場綻放,一切挫敗和質疑,都是綻放前的準備,是引線,她只會成為她自已,賦予她自已角色的意義。
……
在全文臨近結尾時,我卡頓到現在,又耗費了幾天的時間,捨不得結局,總覺得應該寫得更好的,又因為自身的惰性,使得作品有很多的欠缺。
這條路才剛開始,遠比我想象的漫長,它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踐行。
……
作品完成了,關於章秋的故事,我停下了筆,但她的人生之路,正在另一個平行空間裡繼續著。
我將重回現實,繼續著我的人生之路。
如果有幸,能有更多的讀者看到,我想我會感到無比地幸福。如果沒有讀者看到,能夠完成這樣一部算不上完美的作品,寫出自已想些的,我也已經很知足了。
再見,章秋,我親愛的朋友,願你早日實現你的目標。我愛你。
你的朋友
陳一
2024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