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章 開店越來越難

【每天一個開店小竅門】

私人門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未來開店需要更加謹慎。

……

時間轉眼來到2018年元旦。

開展社群團購生意後兩個月,張姐離職了。

帶著那每週400單的團購,離職了。

呵呵……

這生意沒有門檻嘛,誰都能做。

張姐在當上團長之後,她就自已拉了一個群,那些經常團購的老客戶,她都維護的很好。

至於貨源,那就更簡單了,一個電話就能搞定。

傷。

太傷了。

自已辛辛苦苦積累了兩個月,用的還是本身實體店、兩個微信群的資源……

打麻將被上家截胡的感覺體驗過嗎?

是不是有點像董永輝和俞敏洪前段時間的故事?

可遇上這種事,我能怎麼辦?

去把客戶搶回來嗎?

如果是前兩年,我也許會這麼做。

但2018年,在開店的第6個年頭,在經歷了開店路上的種種之後,我已經沒有了爭強好勝的心。

也可能是自已年紀大了吧。

我聽過一種說法,35歲是男人的一道坎。

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會發生些許變化。

我想,這種說法多少有點道理。

公務員考試不也是以35歲為限嗎?

張姐比我大一歲,也是八零後。

她幾年前離了婚,孩子跟前夫在老家。

張姐自已孤身一人來到蘇城,沒房沒車。

面對這樣的人,我又如何狠下心去搶?

就當是每月少賺幾千塊錢吧。

我安慰自已:

張姐不是離職了嗎?

這樣每個月的人員工資也減少了,兩相抵消,約等於自已沒有損失。

就這樣吧。

開店越來越難。

門檻高的,幹不來;

門檻低的,競爭多。

同行業的人,明槍暗箭地跟你對著幹;

連鎖品牌,隨時隨地在你的店旁邊再開家新店;

店商平臺(包括線上支付),壓榨著你微薄的利潤;

社群團購,以極低的成本搶你客戶;

高昂的房價,壓制著居民的消費力……

我利用工商管理學的知識,將自已目前遭遇的外部威脅一一羅列出來。

從以上清單中不難看出:

第一項,同行競爭,自古就有,不必多說。

第二項,連鎖品牌的擴張,根據行業不同有所區別。

比如說便利店行業,從2010年至今,一直都處於擴張期,門店數量不斷增加。

整個市場對便利店的需求相對固定,每新增一家連鎖門店,就意味著有一傢俬人小店的份額被擠佔。

再比如說奶茶店,20年前還有不少私人小店,10年前還是植脂末加果糖的時代。

可如今呢?

連鎖品牌已經佔據了至少90%的市場份額,你平常還能看到私人奶茶店嗎?

清單中的後三項:店商平臺(包括線上支付)、社群團購、高昂的房價,它們都是在近些年出現的新威脅。

而這些威脅,都是我們小商販無法抗衡的。

高房價的威脅,也許會被時間沖淡。

就比如最近一年,各地的房價都在下跌。

但是電商平臺、社群團購,包括現在的直播帶貨。

這些新的商業模式既然已經形成,未來勢必一直存續下去,它們都是實體店永遠的競爭者。

由此可見,實體店,尤其是私人開的街邊小店,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

一個某馬生鮮,讓多少小商販失去了飯碗?

他們最後還要被那個姓馬的笑話:

“你們被淘汰,是因為你們跟不上時代。”

你知道嗎?那些人賣了大半輩子的菜,開了大半輩子的小店,他們除了做點小生意,什麼也不會。

我很想問一句:

你讓他們怎樣去跟上時代?

去融資?去搞APP嗎?

呵呵,真是可笑。

他們丟了飯碗,只能去送外賣。

這也許就是你說的,跟上時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