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開店小竅門】
做街邊店的小生意,
運氣很重要。
……
2016年底至2017年暑期,差不多整整一年,我對門店照應的不多。
平常的時間基本被我分成三份,家、賣保險、門店。
其中在家帶孩子的時間最多,去店裡的時間較少,每週去個三四次吧。
有時候是進貨,有時候看一眼就走。
除了春節長假,店裡人手緊張的時候,我一星期在店裡的時間不超過10個小時。
這要是在以前,連一天的工時都不到。
2017的暑期過後,大兒子幼兒園開學了,我賣保險的職業生涯也告一段落。
是的,我從保險公司離職了。
為什麼呢?
因為身邊的朋友都被我忽悠了一圈,該買的保險都已經買了。
剩下沒買的,基本也不會買。
保險營銷員這個職業,一年留存率不到10%,我就是那11%的人。
離職之後,再加上大兒子白天上幼兒園,我的時間又多了起來。
這時,老婆也重新回到職場。
她大學是會計專業,工作不難找。
而且她現在的身份是已婚已育,在就業市場上很吃香。
那段時間,家裡最要操心主要就是小兒子,老人有時會過來幫我們帶孩子,順便做做飯。
我是個閒不下來的人,多出來的時間,我就又回到店裡。
這一年,變化很大。
首先是支付方式。
我依稀還記得一店收到第一筆線上支付的日子,似乎就在2014年。
短短兩三年,線上支付的比例就已經超過六成,剩下四成使用現金的,多半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是電商平臺。
從群雄混戰到巨頭壟斷,也只用了短短兩年。
三店2016年合作的8、9家平臺,到2017年下半年,僅剩下兩家,也就是如今的小黃和小藍。
變化太快,讓人措手不及。
變化不僅發生線上上,同時也發生線上下。
有一次,我偶然路過曾經的一店,也就是和朱磊開的第一家加盟便利店。
然而連鎖品牌的店招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房產中介的招牌。
出於好奇,我走進房產中介詢問情況。
中介小哥對我說,原先的超市早在半年前就已經轉讓。
“說起來,那個老闆挺倒黴的,剛接手了這家店不久,附近就開了一家全家便利店。
喏,就是那家,是直營店。”
我順著小哥手指的方向,大約只隔了幾十米的地方,真的有一家全家便利店。
而且那家店的面積不小,足有70平。
這條商業街上,原本就有一個小超市,一個便利店,現在又多了一家便利店,勢必對原本兩家店的生意造成很大影響。
我想起了一年前接手一店的老章。
那個又高又帥的中年男人。
“你們中介公司拿下這鋪子花了多少轉讓費?”
反正是無事閒聊,我就好奇地多問了一句。
“便利店老闆自已把裝置和貨都折價處理掉了,空轉費大概七八萬吧。”
我對一店裝置和貨物的價值很清楚,若是折價處理的話,估計最多不超過8萬。
再加上8萬的轉讓費,也就是說老章最後滿打滿算收回16萬。
42萬接手的鋪子,經營了半年,16萬出手……
唉,只能說他運氣不好吧……
而我自已呢?
按道理講,我似乎應該慶幸自已當初轉讓的及時。
但我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我當初是為什麼轉讓的?
如果能夠選擇,我寧願虧損轉讓的是我自已,只要家人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