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不凡抱著陳曉曉來到屋內坐下。
“曉曉,你身上都溼透了,下來把衣服換了吧,一會可要著涼哦。”
陳曉曉不知道是害怕還是害羞,搖搖頭,表示不想離開卓不凡的懷抱。
卓不凡就這樣坐在小榻上,雙手懷抱著陳曉曉,靜靜的感受著周圍的一切。
屋外電閃雷鳴,暴雨滂沱;屋內兩人緊緊依偎,連彼此的呼吸都能聽見。
雨水早已將兩人的衣衫淋溼,卓不凡的白色長袍緊貼胸前,一品武者的境界讓他的純陽之氣在身形上凸顯。溫潤如玉的俏公子少了之前的嬌氣,替換而來的威武和陽剛。卓不凡粗壯的臂彎威武有力,厚實的胸膛寬廣堅硬。陳曉曉就這麼輕輕地側著頭趴在卓不凡的胸膛上,像是在聆聽他的心跳。
卓不凡輕撫陳曉曉的秀髮,低頭看著懷裡的嬌羞少女,又找到了那時怦然心動的感覺。陳曉曉鵝黃色的抹胸浸水後掩飾不住內藏的奧妙,雖然小巧,卻也可愛。兩人誰都不願打破時空的寧靜,彷彿外面的一切都已毫不在乎。
卓不凡猶豫再三,饒是經驗豐富的青樓公子,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應對。
這個時候, “吱嘎!”,房門突然被人推開。
“不凡哥哥,不凡哥哥!”
張蓉蓉進門前還是不知道敲門,進屋撞見室內的情況,趕緊用她的大手遮住笑臉,說道:
“哎呀,對不起,對不起,打擾兩位了。”
張蓉蓉看著卓不凡抱著陳曉曉,舉止親暱,心裡想到,都說宮女和公公也能結伴,看來所言非虛。她連忙退出房門,突然折回來說道:“不凡哥哥,大將軍有請。”
陳曉曉聽見有人進來,連忙從卓不凡懷裡離開,三步一小跑進了裡屋,再也不想出來。
卓不凡笑了一笑,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衫,便跟隨張蓉蓉來到議事廳。
天時已到,慕容月再次和卓不凡商議進軍江流城的方案。卓不凡此刻便將自己的謀劃全盤托出,兩人徹夜長談,再對其中的細節仔細推敲。
......
陳曉按照曉卓不凡的要求,記錄著這場百年一遇的暴雨。
九月十四日,大雨如注,連下六個時辰不止。
九月十五日,暴雨,天亮方歇。
九月十六日,雷雨又至,日夜不停。
......
九月的這場大雨足足下了大半個月才止住。西陽城外的九黎江水位暴漲了十多米,江水都快淹到城門口了。
這一日,大雨初歇,天空瀰漫著江水的味道,慕容月帶領卓不凡一行人沿途視察百姓的安置點。這一次大暴雨,南征大軍在卓不凡的指導下,提前做好了準備,雖然暴雨帶來了水患。不過,南鄭大軍早早地為百姓開闢了高處的安置點,並將重要的物資及時轉移。
沿途的百姓,對於南征大軍感恩戴德,尤其是慕容月,聲望達到了極高。百姓見到慕容月來視察,紛紛前來道謝,如果沒有軍方的提前預警,這次洪災不知道要帶走多少無辜的性命。
江流翻滾不息,渾濁的江水夾雜著房屋的梁木、百姓的牲畜、林間的樹木迅速飄走,眨眼之間便不見了蹤影。
卓不凡深有感觸,開口吟誦:“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江水滾滾來。”
慕容月等人雖是軍人,聽得如此佳句,也是紛紛拍手叫好。
“卓公公,好詩文,好才情,本將軍佩服。”慕容月帶頭稱讚,底下眾人更是連聲喝彩。
卓不凡拱手錶示謙遜。“大將軍過獎了,過獎了。”
這場暴雨,僅僅是西陽城附近就讓十數萬百姓流離失所,雖然給大周帶來了一次奪回江流城的絕好時機,不過看著眼下的災情,慕容月高興不起來。
卓不凡吟誦的詩詞,雖是寫實,卻透露著幾絲悲涼。卓不凡沒有把後面的兩聯念出來,不想徒增傷感。
卓不凡進言道:“大將軍,天災不可避免,切莫過於悲嘆。大破者大立,此次我們若能把握時機,一舉奪回江流城,不但大週轉危為安,更可以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慕容月點點頭,當下最重要的是收復江流城,到時候便可集我全軍之力幫助大家重建家園。
視察完百姓的安置點後,便來到了最後一站,西陽船塢。
西陽船塢,是大周最大的戰船生產地,這裡彙集了整個大周最好最多的戰船,如今連方圓百里的漁船都全部集中了過來。因為提前得到了洪水的預警,所有的船隻並沒有受到過多的損害。
幾百艘船隻集中在一起,場面蔚為壯觀。
步戰改為水戰,慕容月心裡有顧慮,憂心忡忡。
“大將軍,為何事煩憂?”
慕容月說道。
“卓公公,你有所不知道,我們南征的兵士並不擅長水戰,有些還不會水性。這幾天操練,將領們反映很多士兵暈倒嘔吐。如此大大降低了我軍隊的戰鬥力。”
大周兵士不習水戰天下共知,如今為了出其不意,走水路進攻。雖然藉助了大水的優勢,也暴露了不擅長水戰的弱點。
卓不凡解釋道:“大將軍,我們這次進攻江流城,關鍵不在於水上決戰,而在於出其不意地攻城。因此,我們借用水勢的目的在於運輸,將士兵和攻城器具快速運到江流城城下,”
張蓉蓉問道:“此去江流城水路二百餘里,我們順流而下也要五個時辰左右,如果士兵暈船,到了江流城下,恐怕也沒有戰鬥的能力了。”
卓不凡深知,這的確是一個問題。暈船和暈車一樣,那滋味十分不好受。暈船的人到了目的地,只想倒頭就睡,你讓他去砍人,估計只有被砍的份。
卓不凡感覺這個問題非常熟悉,記得某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也遇到過,思慮再三,他一拍腦袋,脫口而出。
“鐵索連舟。”
“鐵索連舟。”張蓉蓉跟著說道,眼裡充滿了疑問。
卓不凡仔細的講解他的計劃:按照船體大小,十到二十個一組,將船體用鐵鎖連成一個整體。這樣一來就能大大提高船體的穩定性,士兵乘船如履平地,自然不會暈厥。大型的攻城器具也能裝上戰船,甚至連疾風營的戰馬都可以在甲板上任意馳騁。
張蓉蓉聽了感覺這是一個好主意,點頭稱讚。慕容月有自己的顧慮:
“如此以來,雖然可以降低兵士們暈船的風險。不過把船體都綁在了一起,船隻機動性大大降低,如果有什麼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卓不凡搶先回答道:“大將軍是擔心敵人用火攻。”
慕容月皺起眉毛點點頭。
卓不凡神秘一笑,說道;“我也有安排。”
鐵索連舟這樣的“妙計”自然不是卓不凡想出來的。慕容月要是知道周瑜借東風火燒赤壁的故事,恐怕當場就要把卓不凡推出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