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眾臣不語,皇帝便明白了七八分,修建一條連通十多個重鎮的官道,確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可這麼大的工程,就要花費鉅額資金。
一旦啟動這項工程,就意味著朝廷在近幾年內,其他的事就幹不成了,這肯定是不行的。
皇帝精神狀態不錯,對這項工程興致很濃,眾臣們知道,這項議案是李廣提交的,如果他們提出異議,怕引起皇帝不高興。
出現這種事情,戶部應該拿出主導意見,想到這裡,眾人便看向戶部尚書紀大人。
皇上見狀,也看向戶部尚書,見其低頭不語,便開口問道:
“紀愛卿,你是大北朝大當家的,說說你的看法。”
紀大人知道自己無法迴避這個問題,便抬起頭來,開口道:
“啟稟皇上,修建官道,臣沒有異議,可國庫資金告急,僅能維護正常的支出,如果此時修建官道,將動用龐大的資金,臣對此無能為力。”
“那紀大人測算一下,修通這條官道,需要花費多少銀子?”皇帝開口問道。
紀大人考慮了一會兒,開口道:“不考慮人力費用,僅修路的材料費用,至少需要兩千萬兩白銀。
國庫根本拿不出如此龐大的資金,如果要籌集這些資金,至少要給微臣五年時間。”
皇帝點了點頭,看來紀大人確實是自己內當家的,他預測的數字與李廣提供的大差不差。
“至於修路的費用,就無需紀大人操心了,這筆資金由李廣和正陽侯負責籌集,朕在早朝上將此事提出,就是讓眾臣商議一下,如何進快將這項工程落實下來,早日動工。”
皇帝的話,讓眾人驚奇不已,修建這麼大的工程,竟然不需要動用國庫資金,由此可見,李廣和正陽侯的實力太雄厚了。
既然不缺資金,那事情就好辦多了,眾臣們開始活躍起來,堂下一時議論紛紛。
見眾臣議論得差不多了,皇上看向工部尚書劉安東,開口道:
“劉愛卿,修建官道的資金問題已有著落,下面就是工部的事情了,你們辛苦一下,三日之內,拿出一個穩妥的方案,儘快啟動這項工程。”
“遵旨,臣將親自來辦這件事情。”
皇帝見差不多了,便宣佈退朝,修建官道雖然由工部牽頭,但還需要各個部門通力合作,才能將此事辦好。
三日之後,工部劉大人面見皇上,呈上建設官道的詳細方案。
李廣拿到方案後,非常高興,對方案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看來工部還是有能人的,這份方案製作得非常精妙,考慮的問題全面、周到,對在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有相應的解決辦法。
事情辦完後,李廣便與皇上告別,返回水仙鎮,與趙賢商量,開始著手修建官道前的準備。
修建官道的資金,並非一次性支付,這些資金主要是用來購買建築材料,由於採取分批支付的方式,所以對趙賢並沒有什麼壓力。
很快工部派來了技術人員,開始勘測線路,進行周密的計算,選擇最佳的修建線路。
這次工部出動了強大陣容,即便如此,線路還是勘測了三個月,這段時間,李廣調集了十萬大軍,已經到位,參與修路。
朝廷其他部門也沒有閒著,經過多方努力,共調集了二十萬勞工,這樣一來,參與修路的總人數,達到三十萬人。
為了加快道路建設,根據工部提供的修路方案,官道將分三段進行建設,這樣可以讓效率達到最高,等到三段道路修建完畢,只要將其連線起來,整個工程就基本完工。
由於參加修路的勞工達到三十萬人,工期也將大大提前,要不了三年,工程就能完工。
時光飛逝,很快又過去了大半年,三年一度的殿試即將舉行。
歐陽南在京城已經生活了三年,三年來除了供職翰林院,其餘的時間都是在苦讀。
期間趙賢和李雪來過京城,非常關心他在京城的學習和生活。
作為譽滿京城的帝師房東流,在近一段時間,也待在京城,對歐陽南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房先生知識淵博,對歷年來的殿試頗有研究,歐陽南在他的點撥下,受益匪淺。
殿試的考場設在皇宮大殿內,由皇帝親自主持,故而受人矚目。
在古代,眾多學子為追求人生信仰,實現人生價值,紛紛投身於科舉考試之中。
而殿試,則是科舉考試的最高殿堂,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榮譽,透過了這場考試,就獲取了進士身份。
成為進士,非常不易,可以說是透過層層選拔,透過嚴格數次變態的考試,只有那些脫穎而出的才子,才有可能成為進士。
進士地位崇高,權力顯赫,可謂是風華絕代的人物。
進士的才華,世人有目共睹,他們不僅在文學上有著卓越的成就,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也有著廣泛的才能。
進士能夠擔任的官職非常廣泛,但並非一帆風順,只有在前期任職中,有著出色的表現,才有可能得到了上司的賞識和提拔,從而獲得了更高的官職。
不管怎麼說,能參加殿試的學子,都是天之驕子,他們已經注備了一定的學識和才幹,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為己任,勤奮好學,博覽群書。
當然參加殿試,脫穎而出,既要有實力,也要有運氣。
這段時間,京城裡非常熱鬧,早在三個月之前,各地的學子便雲集京城。
由於京城要舉辦多場考試,這些考試持續多日,殿試是最後一場,定在十五那天進行。
雖然殿試只考一天,但還是倍受世人關注。
殿試當天,歐陽南與眾多考生一樣,來到考場,這是一場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
歐陽南第一次見到皇帝,發現皇帝已經垂垂老矣,不過給人的感覺是慈眉善目,非常和藹。
此時主考官宣佈考試開始,考卷發下來後,考生們便開始答題。
相比而言,殿試沒有鄉試和會試那樣變態,但氣氛絕對是最緊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