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662章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在侯府休息一夜之後,第二天上午,李廣便前皇宮,面見皇上。

在養心殿裡,皇上端坐在案前,李廣趕緊上前,跪倒在地,給皇帝磕頭。

“兒臣拜見父皇。”

“慶兒快快請起,不必多禮。”

皇帝說完,欠身離坐,就要站起身來。

他身子前傾,扭動著身子,可硬是沒有站起來,看來皇上的身子骨已經不行了。

李廣趕緊上前,將皇上扶住,開口道:

“父皇慢點,不要傷了龍體。”

皇帝有點尷尬,只得重新坐好。

直到這時,李廣才仔細打量皇帝,多日未見,皇帝好像蒼老了許多。

朝廷整頓吏治,推行多項惠民政策,大北朝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近幾年來,皇帝理政的風格突變,可謂是雷厲風行。

皇上非常辛苦,可以說是日理萬機,很少有時間休息。

看著皇帝那蒼老的面容,李廣含淚開口。

“父皇辛苦了,一定要保重龍體。”

皇上嘆了一口氣,開口道:“朕已上了年紀,已近大限,天命難違呀。

想當初,先皇歸天之時,還未到知天命之年,如今朕已年逾花甲,上蒼對朕已是非常眷顧了。”

確實如此,李廣當初離開京城避難,距離當前,已整整十年。

十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也就在十年裡,大北朝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事情,在此之前,很少發生過。

“慶兒,這次回京,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皇帝開口問道。

“啟稟父皇,兒臣此次回京,一是看望父皇和母妃,另外兒臣想做一件大事,還請父皇支援。”

皇上點了點頭,李廣這些年來,做了不少大事,為大北朝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次他辦一件大事,肯定非常重要。

“慶兒要做什麼大事,說給朕聽聽。”皇帝開口道。

“當前,正陽縣已將縣城搬遷至水仙鎮,新縣城的發展如日中天,為大北朝其他地區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

新縣城發展的潛力不可估量,幾年前水仙鎮就修建了通往外面的運河,這條運河為水仙鎮快速發展,發揮的重大作用。

兒臣想利用三年時間,修建一條從水仙鎮通往京城的官道,這條官道沿途將連線著十多個重鎮,一旦官道修通,沿途的重鎮也將得到快速發展。

不僅如此,從水仙鎮到京城,新建成的官道要比原道路近好幾百裡,大大縮短了通行的時間。”

李廣的話,讓皇帝有點震驚,修建官道,那可不是小事,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將是巨大的。

“從水仙鎮到京城,長達一千多里,慶兒可算過要投入多少人力和財力嗎?”

“我與正陽侯已經測算過了,三年內修通這條官道,將動用二十萬勞工,花費兩千萬兩銀子。”

皇帝吃了一驚,兩千萬銀子可不是個小數目,大北朝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如此。

目前的大北朝,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不可能有這麼多銀子,修建一個如此浩大的工程。

李廣看出了皇帝的心思,便開口道:

“父皇不必擔心,兩千萬銀子由我和正陽侯籌集,不需要朝廷負擔,水仙鎮有十萬大軍可以參與修路,還有十萬勞工缺口,這個還需要父皇幫我解決。”

皇帝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只要不伸手向朝廷要錢,事情就好辦了,勞工的問題,不難解決。

“慶兒,勞工問題,不難解決,涉及修建官道,將面臨諸多問題,道路測繪,開闢山道,遇水建橋等問題都必須要專業的工匠來解決。

明天早朝,朕將此事拿出來商議,由工部牽頭,落實此事,三日之內,必有結果。”

“謝謝父皇。”李廣興奮開口。

李廣有如此的大手筆,修建一千多里的官道,還不需要朝廷出錢,這對大北朝來說,是多麼大的福祉。

皇上一高興,慢慢的站起身來,開口道:

“慶兒,陪朕到御花園去走走。”

“遵旨。”

李廣起身,攙扶著皇帝,離開養心殿,前往御花園。

皇宮裡的御花園,不是很大,園中景色秀麗,綠意盎然,百花爭豔,見此情景,皇帝心情大好。

“慶兒,目前已有不少朝中大臣去過水仙村,他們對那裡的美景讚歎不已,說那裡是人間仙境。

現在水仙村已是正陽縣的縣城了,那些美景還在嗎。”

“當然還在,此次縣城搬遷,非常注重環境保護,美麗的景色都得以保留,同時還開發了一些新景點,比之前更加美麗。”李廣開口道。

“看來朕是要前往水仙村一趟,去看看那裡的景色,還有慶兒住過的農莊,以及小黑和雨紅。

可朕這身子骨,無法承受車馬勞頓,看來這輩子是去不成了。”

“父皇不必擔憂,只要父皇把身體調養好,一旦官道修通,道路寬闊平整,馬車行駛在官道上,應該感受不到顛簸之苦。”

“可這條官道需要三年才能修建完成,朕是怕等不到那個時候了。”皇上嘆了一氣道。

“父皇千萬不要這麼說,只要父王注意調養,不要太勞累了,身子骨很快就能好起來。

另外修建官道,只要勞工足夠,只需兩年能完工。

這次慶兒回去,給父皇建造一個行宮,以後父皇可以經常來水仙村療養,父皇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好。”

“好的,就依慶兒所說,從現在開始,朕便全心將身體調養好,兩年之後,去水仙村。”

就這樣,李廣在皇宮裡,上午陪皇上,下午去後宮陪姚貴妃,直到用完晚膳,才返回侯府。

次日早朝,皇上拿出一道奏摺,將李廣提出修建官道之事,讓眾臣商議。

修建一千多里長的官道,絕對是個大工程,必須舉全國之力,歷時多年才能完成。

此事事關重大,眾臣都不敢開口,戶部尚書紀大人更是一言不發。

他知道這麼大的工程,國庫根本沒有那麼多結餘,就是省吃儉用,沒有五年的時間,是湊不了那麼多錢的。

雖說這幾年日子好過一些,大北朝這麼大,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