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愚朗聲道:“奴婢敢不效死!”
朱慈炅卻正色道:“本宮一直不喜歡聽什麼死不死的,每個人都應好好活著!”
他的眼神裡漸漸透出一股堅毅之色。
“本宮還想帶著你們一起將咱們的大明變得更好、更強、更大。不過這些事急是急不來的,咱們需一步一步一起走。”
殿內諸人齊聲說道:“奴婢願為陛下與殿下效死!願為我大明鞠躬盡瘁!”
朱慈炅有些無語地輕輕扶額,他突然想起一事,側頭對著一個曬得好似一塊碳的人型生物說道:“正化,你那邊怎麼樣?”
那塊黑炭一張嘴就露出滿嘴的白牙,看得朱慈炅直想笑。
“殿下,一切如常,只是加入了您說的新的操訓設施之後,教導隊的軍士們受傷的不少,如今傷者已過一成。”
方正化撓了撓頭,繼續道:“大多都是在您提出的炮彈坑專案那裡崴了腳,就連盧府臺昨日也扭到了腳。”
“奴婢琢磨著做了一些改動,將原本的土坑挖掘擴大於之前兩倍有餘,由兩寸加深至三寸深,似乎情況有所好轉。”
方正化扯了扯嘴角:“僅兩日功夫,奴婢與教導營的軍士們都已經全部都學會了打綁腿。孫稽勳對此也是稱讚不已。”
朱慈炅沉吟道:“注意勞逸結合,本宮只知道體力耗盡之時,在進行一些靈巧類的操訓時最易受傷,任何人都是如此。”
“你還需謹記,這些操訓之法,本宮只負責提出想法,最終具體實施、改進還得你們這些參與者來拿主意。”
朱慈炅頓了頓,他神色凝重道:“受傷之人需妥善安置,可拿本宮自父皇那邊求來的手令去太醫院召人去治療。”
“再有,伙食給養不變,只有這樣,傷者才能儘快歸隊。你可記下了?”
方正化一個立正,而後一個撫胸禮,他大聲道:“奴婢都記下了。”
朱慈炅最初設計敬禮環節之時,首先考慮的便是前世人民子弟兵的舉手禮、注目禮和舉槍禮,那時的他特別喜歡看閱兵儀式。
怎奈一經他提出後,馬上就被方正化給態度堅決地否決了。
只因在這個時代,軍隊主要裝備的頭盔大致分為三種,分別是笠形盔、缽胄盔和鳳翅盔,其中笠形盔裝備最為廣泛。
笠形盔又稱明鐵盔[1],因為要將髮髻藏入其內,故盔體碩大,重點是盔簷還寬而平,它與缽胄盔均屬大簷笠帽。
只需想想看,你戴個斗笠然後敬個舉手禮,那還不得把斗笠撞翻?而且更為主要的是軍中頭盔種類繁多,它不統一。
於是朱慈炅無奈之下才改變想法,選擇了撫胸禮和捶胸禮。
“明日會有一個身手不錯之人前來觀摩,你要跟他搭搭手,最好能把他打服,而後你給本宮狠狠操練他!”
朱慈炅神色凝重道:“你把他給本宮練成一個標兵,此標兵並非標營之標兵,而是將其培養成一個標準、榜樣、模板之兵。”
“另外近期還會陸續有一些人被送來操訓,你都要親自考較,而後以明日那人之法狠狠操練,這些人本宮日後都有大用。”
朱慈炅緩了口氣,拿起寰兒遞過來的茶盞灌了幾口,而後捏了捏眉心,緩解一下已經悄然襲來的些許睏意。
“別說本宮不念著你們!司海帶來的食盒裡那些吃食,你們幾個就在這裡分著吃掉,而後便各行其是吧。”
說著他便往門外走去。
“本宮此刻實在有些睏乏,需午憩一會。”
“奴婢恭送殿下(小爺)!”
朱慈炅頭也沒回,只是抬手朝身後揮了揮。寰兒、李元福與伍湖、司海二人慌忙跟了上來。
朱慈炅邊走邊道:“元福,本宮改日賞你一整份,今日出宮確實是把你疏忽了。”
“奴婢不敢!謝小爺知遇之恩賞。”
朱慈炅輕輕捂住自已的嘴,打了個長長的哈欠。
“罷了。日後本宮自會習慣。”
朱慈炅突然又想起一事,他停下腳步,回頭蹙眉看著李元福。
“元福,你一會就親自出宮,替本宮採買一些物什兒回來。”
“不知小爺準備讓奴婢採買何物?”
朱慈炅沉吟道:“一隻活的老母雞,一些幹香菇,八角、桂皮、草果、香葉、花椒和老薑這些香料也需買些許回來。”
“奴婢領命!”
說罷,李元福就狂奔著朝永寧門跑去,至於他怎麼出宮,蛇有蛇路、鼠有鼠道,朱慈炅並不擔心。
“記得去找景鴻拿銀子!”
……
是日傍晚,乾清宮偏殿內傳出第一道旨意:李夔龍下獄論罪、抄家,馮銓奪出身、抄家,李若琳奪出身、削籍。
朝廷上下一片譁然,撫掌稱善、大讚皇帝聖明者有之,奔走相告、彈冠相慶者有之,惶恐不安、生怕受到牽連者有之。
天啟皇帝把自已關在乾清宮偏殿之內,一直沒有露面。就連朱慈炅請見,都被談敬給擋了回來,甚至都沒有通報。
最後是同樣守在乾清宮偏殿門口的魏忠賢告訴他,只有談敬曾進去一會,連他都見不著天啟皇帝,朱慈炅這才作罷。
最後,他嚴厲叮囑談、魏二人,事關天啟皇帝身體的御藥房熬製的藥不能斷,晚膳也需得按時進食,否則他就要硬闖。
談敬也很無奈,他只能不停地勸說,告訴朱慈炅天啟皇帝有旨,除了他主動讓人進去,任何人、包括朱慈炅也不能進去。
朱慈炅只得悻悻然返回永寧宮,其間還去了一趟坤寧宮攛掇張皇后去見天啟皇帝,結果連張皇后都吃了閉門羹。
翌日一早,乾清宮偏殿內傳出第二道旨意:周應秋去職論罪、抄家。著起復王永光暫理吏部事,其他人等一應照舊。
至此,朝堂之上的閹黨們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而蟄伏日久的東林人士亦開始相互串聯、蠢蠢欲動起來。
朱慈炅對此絲毫不以為意。
眾所周知,王永光與東林不和,所以不論是誰做吏部尚書,只要這個位置不在東林手中,他們就翻不起多大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