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流離,心無所寄,唯有西天如來,能解我一世困惑。”
沅芫一直在內心深處,告訴自已。
於是,沅芫背起行囊,啟程向西,前往西天弗蘭寺。
前路茫茫,不見路。
沅芫的腳步卻不肯停歇。
她希望能夠在弗蘭寺受戒皈依,希望三寶佛法僧,能除她一世不解苦,一世不得苦。
踽踽獨行了四百九十天,沅芫終於遠遠地看見了弗蘭寺。
她欣喜若狂,擺舟過岸,入寺拜佛。
那日,正好趕上弗蘭寺每三年一次的皈依法會。
沅芫欣然往之,填名報到。
受皈依前,所有受皈依弟子均須留下皈依緣由。
而沅芫寫下的是——於紅塵底處爬行,飽嘗人生悽苦,留下一身傷痕,一世難解之困惑。望我佛慈悲,解我困惑。
隨後,沅芫沐浴更衣,潛心皈依。
皈依法會結束,罄聲入魂,沅芫雙目微閉,淚溼眼角。
受賜法名之時,沅芫起身,拜謁三皈本師,抬頭一瞬,如夢一生。
因為她的師父不是別人,正是了緣法師,正是曾經的逄滂!
二十一年不見,只一眼便看見你從前容貌,這就是眷戀。
沅芫低著頭,不敢讓了緣法師認出。
可是她的淚水還是出賣了她。
受賜法寶之時,一顆晶瑩剔透的淚珠,重重地滴落在了緣法師的手背上。
了緣法師注視著自已手背上的淚痕,萬千思緒湧上心頭,他情不自禁地落淚,正好滴落在沅芫的那道淚痕上。
沅芫看見了緣法師落淚,便知他已然認出了自已,於是抬起頭,注視著了緣法師。
四目相對,兩人佇立原地,相顧無言。
轉眼間,人煙散盡,兩人抱頭痛哭,任淚水縱橫。
檀香燃盡,淚水漸停。
心中的萬千遺憾,萬千感慨已化作淚水,釋放。
了緣法師嘆道:“阿彌陀佛,想我修行十九年,卻依然難斷塵緣。何為了,了不了,了了,是為了。何為緣,兜兜轉轉,總能再見,是為緣!”
相逢一夜雨,各自安寢,夢迴遺世。
爾後弗蘭夢醒,卻見花花世界,不過琉璃盞中夢。
琉璃破,蓮舞失。
原來百轉千回所有事,不過是修行路上了緣夢!
一夢碎一夢醒,一夢醒後一夢生。
一世尋覓苦,再見如隔世,已不是紅塵!
睡蓮花開翩翩然,苦行僧於虛空中醒,抬眼見,千字謁文滿,佛陀冉冉來……
佛足點地,天搖地晃,苦行僧從孤舟醒來,孤舟靠岸——弗蘭寺。
時日暮,弗蘭寺寺門緊閉。
寺門前的烏檀樹在雨中伸出了雙臂。
何為天何為地,何為人,何為六道,何為芸芸。
天不見日,雨不斷線,磨心礪行。
赤腳走過的腳印等不及回頭,苦行僧的迷惘等待著張狂。
抬眼,碩大的烏曇切斷了雨線,修苦不避緣。
烏曇之下,苦行僧盤膝而坐,腹中冷痛無有可食。
遂起身摘取烏曇之果,三顆入腹,頓感飄飄。
苦行僧入定於虛空,眼珠極轉,六識自關……
日起,雨停,寺門開。
烏曇樹下,苦行僧漸開六識,眾生永珍如夢一場,低眉垂眼間,忽見足下般若拈花座,金光熠熠。
苦行僧遂欣然而笑:“
一切苦由舛,一切舛由塵,一切塵埃定。三千世界,眾生永珍,終成虛妄。唯有潛心修行,登極樂淨土,方為正果。”
苦行僧終於看破紅塵命舛,腳踏般若拈花座,升極樂淨土,入補佛位,修得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