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在孃家住了一個月,在柳兒媽的悉心照顧下,她比來時胖了四五斤,女兒臉也圓了。
柳葉沒有說起她生女兒時楊牡丹冰冷的做法,不想讓柳兒媽聽了難過。
柳兒媽接柳兒時,看到柳葉和外孫女消瘦的臉蛋,心裡有點酸楚,估計到楊牡丹沒有好好善待柳葉和外孫女,又不敢在柳葉面前表露出來。
楊牡丹從頭到尾心裡不願意娶柳葉當兒媳,偏偏柳葉又生了一個女兒,楊牡丹能給柳葉好眼色看才怪呢。
事已至此,後悔也罷,不後悔也罷,婚結了,娃也生了,又能怎樣。
只是看著柳葉,柳兒媽一陣一陣的心疼。
當初柳兒爹媽反對,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知道楊牡丹一輩子要強,不稱心如意的事必定會惹的她心生怨氣。
這種怨氣肯定不會撒在自已人身上,只能撒在柳葉身上。
讓柳兒媽迷惑的是,柳葉是外人,是楊牡丹沒看中的媳婦,可孫女是親孫女,竟然也不放在眼裡。
更讓柳兒媽生氣的是張慶軍,一點也不知道心疼柳葉,更不知道心疼自已的親生女兒。
如果張慶軍心疼柳葉,柳葉和女兒也不會瘦成那樣。
張慶軍雖然有時間就來看柳葉,但從來沒有問過柳葉吃的啥飯,女兒奶夠吃不夠吃,只是來逗逗女兒就走了。
張慶軍和楊牡丹來接柳葉回家,柳葉不想過去,還想多住幾天,楊牡丹說住的時間長了,別人會說她這個婆婆不願意伺候媳婦,柳兒媽只好讓柳葉回婆家。
柳葉回到婆家後,張慶軍到了生產忙季,一週才回來一次,住一晚上就走了。
自從結婚後,楊牡丹要求張慶軍把工資上交給她,理由是張慶軍成家了,以後用錢的地方多,不能像以前那樣,月月花的一分不剩。
那時候柳葉上班,一個月的工資和張慶軍差不多,張慶軍的上交給楊牡丹,他倆就花柳葉的。
懷孕八個月時,有點流產的跡象,就辭職回家養胎。
那時候楊牡丹還希望柳葉能給自已生個孫子,對待柳葉還算關心備至。
生下女兒後,楊牡丹不再強裝下去了,天天爆發著自已的不滿。
張慶軍在家時,還勉強給柳葉一個笑臉,張慶軍不在家時,冷言冷語冷麵孔。
柳葉盼著月子坐滿,最好能在外面租個房子和張慶軍單獨過,這樣楊牡丹就看不見她,也不會惹得她不高興了。
誰曾想張慶軍事事聽他媽的,自已一點都不敢做主。
日子再艱難,還是得過。
柳葉除了帶女兒,還包了家裡的所有家務活。
張老爺子是柳葉進門三個月後去世了,讓他欣慰的是,雖然沒有見到重孫子,可是柳葉已經懷孕兩個月了,也算是見上重孫子了。
張老爺子在彌留之際,給重孫子取好了名字,是兒子叫春天,是女兒叫春花。沒有留下遺憾,很平靜的走了。
無人能阻擋時間的腳步,有人覺得是度日如年,等不到天黑;有人覺得是白駒過隙,眨眼到了晚上。
無論啥感受,時間在每個人面前都會一分不少的走過。
轉眼間春花一歲多了,咿咿呀呀的在院子裡東搖西晃的玩著。
春天的風總是不間斷的吹著,從光禿禿的枝椏吹到綠葉遍佈全樹才歇下來。
春花的臉被風吹的乾裂皴巴巴的,柳葉向楊牡丹要一毛錢春花買只棒棒油,結果沒給錢,還罵柳葉不會過日子,不掙一分錢,還整天變著花樣花錢。
張慶軍晚上回來,剛進家門,被楊牡丹叫到屋裡,兩人不知道嘀嘀咕咕說些什麼。
柳葉正在給春花洗腳,張慶軍進門就問:“你整天一分錢不掙,一家人都養活著你,還事多的不行,今兒買著,明兒買哪的,家裡就是有金山銀山也不夠你這麼亂折騰,以後能不能把錢省著花?”
柳葉明白楊牡丹又挑事了。
柳葉便苦笑著說:“我們結婚三年,把我以前攢的工資和陪嫁錢全花在你和家裡,現在錢花完了,第一次開口向你媽要了一毛錢,給春花買只棒棒油潤臉,沒給把我罵了一頓。還惡人先告狀,說我的不是。”
“啪”的一聲,一個耳光打在柳葉的臉上。
“誰是惡人?好吃好喝的把你養上,不知道感恩,竟然罵我媽是惡人?”張慶軍厲聲問道。
柳葉的眼淚順著臉頰淌下來。
春花看到張慶軍打柳葉,嚇得哇哇大哭。
“以後放老實些,再說我媽的不是,就從這個家裡滾出去!”張慶軍警告說。
楊牡丹站在窗外也罵道:“別想著嫁到我家當娘娘當姑奶奶,輪不上你,我還沒死呢。你個狐狸精,把我兒子害的掙錢還要養你和你的死女子。讓你的死女子別哭了,哭喪嗎?”
柳葉緊緊的抱著大哭不止的春花,也不由得抽噎起來。
“哭哭哭,就知道哭!家裡沒有死人!這個家非叫你哭散夥不可!”楊牡丹喊道。
張慶軍不由得又氣上心頭,朝著柳葉又是兩腳。
“還哭,今兒讓你哭個夠!”張慶軍喊道。
“還不是你把她慣上頭了?啥都由著她來,這下倒好了,一分錢掙不回來,還挑三揀四的,還想給我當家,給這個家當家。真是打到的婆娘揉到的面,婆娘真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給點厲害,以後還會騎在我的頭上撒尿。”楊牡丹更是火上澆油。
張慶軍像著了魔一樣,又給了柳葉兩拳:“能不能再不哭,把我媽氣倒了,有你好看的。”
柳葉嫁給張慶軍,村子沒有調整土地,柳葉和女兒春花都沒有分到地。
柳兒爹媽免得楊牡丹說柳葉吃閒飯,靠他們養活,就每年給楊牡丹送兩麻袋四百斤麥子。
麥子拉到家門口,楊牡丹正眼都不瞧一下,柳葉和柳兒媽兩人把麻袋的麥子又分成小袋子抬進放糧食的屋裡。
有時候柳兒媽氣的不想給,但又怕楊牡丹挑事。
雖然柳葉很少回孃家,也很少說婆家的事,可是柳兒媽心裡清楚柳葉在婆家不受待見。
這就是楊牡丹說的門不當戶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