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8章 袁富貴的一段過往(十四)

手裡空空的李老大,心裡有那麼一下子的失落,又很快就填滿了,有啥比能帶回家錢給婆娘更高興的事呢!

這邊李大嫂熱火朝天的準備著午飯,要熱乎乎,還要有湯湯水水,又是晌午飯。

農村家因為要侍弄田地的原因,一天基本上就是兩頓飯,中午也不是不吃,就是弄點方便帶著的餅子和水,蹲在田間地頭吃一口墊吧一下。

因為不是正經的坐在飯桌前,有飯有菜的吃,所以這一頓就是貼晌。

久而久之,即便是不在地裡幹活,在家的中午也是簡單的吃一頓。

所以李大嫂也就自然而然的做了簡單又快速的手擀麵。

用精細的白麵混合著蕎麥粉,還兌了一點榆樹皮粉,把麵糰揉的硬一點,正所謂軟麵餃子硬麵條,手擀麵的面要硬一點才筋道。

揉好的面蓋上棉布醒一會,李大嫂就這個功夫把家裡的鹹豆乾切成丁,然後放水裡泡一下鹽分,又切了一小碟的鹹肉丁。

人家可是正經的給了錢,還拿糧食換捲菸的,必須得讓人吃上油腥。

院子裡的秋菜有不少,隨便拔了一把油菜,又拔了一根蘿蔔。

李大嫂幹活麻利,把本來準備今天晚上吃的鹹菜頭嗒嗒嗒的切成細絲,仔細的加了點白糖、香油還有一小撮的芝麻,一拌就算弄好一個菜。

蘿蔔纓子也沒扔,撒上鹽,就直接用手使勁的搓幾下,把蘿蔔纓子那股子辛辣味和生氣味搓掉之後,攥掉蘿蔔纓子多餘的水分。

再用清水把蘿蔔纓子上的鹽分沖洗一下,再攥掉蘿蔔纓子多餘的水分。

這時候拍個蒜頭,撒上一點鹽簡單的一拌。同樣都是拌菜,蘿蔔纓子和鹹菜頭那可是完完全全的不同的風味和口感。

蘿蔔纓子是蔬菜的清香還帶著一點蘿蔔本身的辛辣氣,鹹菜頭更多的是醬香味。

大蘿蔔則是切成細絲,備著,一會面條煮上了,蘿蔔絲就著一小把蝦皮翻炒一下成了。

鹹肉丁直接下鍋翻炒出油脂,再把鹹豆乾丁倒進去翻炒一下,然後加上水,蓋上蓋燉一會,等差不多了就把切碎的油菜撒進去,緊接著調上一點水澱粉加進去,一鍋鹹香有葷腥的滷子就弄好了。

弄這些的時候,麵糰也醒發的差不多了,李大嫂捨得用力氣,把麵糰又反覆的揉了幾遍才開始擀麵皮。

擀麵皮的時候,爐子上已經坐上一鍋水了,這邊水一開,李大嫂就把切好的麵條放進去煮。

麵條煮上了,李大嫂一刻都不耽誤,在小爐子上坐鍋,舀上一湯匙豬油,蝦皮和薑末爆香,下蘿蔔絲,撒上一撮鹽幾個翻炒就能出鍋了。

蘿蔔絲炒好了,麵條也煮好了,過了一遍涼水,澆上滷子,三個男人一人一大碗,不夠的,旁邊還有一盆放在涼水的麵條和小半盆的滷子,吃完了自已隨時加。

看著熱乎乎的手擀麵,還有桌上的兩個小冷盤,一個蘿蔔絲,還有一碟紅彤彤的醬豆腐。

最後又拿了兩頭蒜,讓他們就著吃。

袁富貴笑得那叫一個高興啊,要不是林清泉今天早上和他一起吃的早飯,沒人會懷疑眼前這個樂的見牙不見眼的傢伙真的是有段日子沒吃上一口熱乎飯了。

袁富貴看著一桌子的飯菜,也知道這一桌固然有那兩塊錢的原因,但也也是李老大一家子實在,那麵條可是實打實的細糧,這一頓飯李老大家有剩也不多,沒看那還有過著涼水的麵條麼。

袁富貴也不客氣,撈起來大海碗還吞了幾口口水說:“大嫂這手藝光是看著就定好吃,我也不跟你們客氣了啊,真是好長時間沒吃上一口熱乎的了。”

說完就開始嘀哩禿嚕的吸了兩口,感慨一聲好吃,又讓李大嫂把那過著涼水的麵條和滷子端回去跟孩子們分一分。

他們這一人一大碗的都夠嗆能吃了,這麵條一直泡著糟蹋了,不如趁新鮮趕緊吃了。

本來李大嫂還想客氣兩句的,林清泉也在一邊幫腔,李大嫂用的是那種藍邊的大海碗,這一碗至少得有二斤,他們倆一早上在招待所就沒少吃,這會也不是特別餓。

當然了,招待所這事林清泉沒說。

一邊的李老大也樂呵呵的,自家的飯菜能讓人滿意,李老大必然是高興的,這錢手的踏實啊!

主要是,這人也仁義,李老大更加的高興了。

李大嫂也高興,那個廚子不喜歡被食客誇獎的啊,這兩塊錢穩了。

李大嫂知道三個人還要嘮嗑,也就不在一邊陪著了,家裡面幾個孩子從她做滷子的時候就盯著灶臺不挪窩了,她們也是借了袁富貴的光好好貼個晌。

其實剛才,李大嫂做飯的時候,袁富貴就已經從李老大這知道了白家的一個大概。

不是李老大見錢眼開,是袁富貴這貨太能忽悠了,那嗑讓他嘮的,絕對一點被人套話的感覺都沒有。

胡天海地的吹唄,五句話裡有三句是為了自已想問的問題做鋪墊,時不時的來上一句半句的“我聽說啊……是吧?……哎這也有吧……”反正就是讓你沒什麼感覺的就把他想知道的都套出來了。

白家的地主背景,白連城四兄妹的工作,甚至白家在那段特殊時期的特殊待遇,反正只要是村子裡的老戶都知道的,袁富貴現在也全知道了。

這邊吃著麵條呢,袁富貴還感慨:“哎,李大哥,你說這同樣都是地主,怎麼他們老白家就這麼厲害呢!

不僅分到了土地,人家的四個兒女還都是大才啊……嘖……這人比人啊,真是不好活哦!”

李老大咬了口蒜:“哎呀,柱子兄弟,這個要不說白家老爺子是這個呢……”

說著李老大豎起來一根大拇指:“人家之前可是捐了個學校啊,這十里八村的,那個村子沒有孩子在那上學的啊,這學生多了,家長就多,家長多了,那關係不就多了麼!”

袁富貴點頭:“也是啊!不過,這捐所學校可得不少錢吧,不用說別的就是這磚頭瓦塊的,就不少花。他們家就是個地主,要說手上有餘糧挺正常的,可是能拿出這麼些錢麼?”

====================================================

(明天補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