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看到了母親的操勞,阿裕上了高中後,比以前愛學習了,他甚至能主動的放下手裡的遊戲,而拿起了封面上有點灰塵的書。母親對阿裕說“你想學什麼都可以,學文科還是理科,我都不管。” “媽,我想考外市的大學。我的室友們沒有一個想讀本地的大學。他們都說想過遠離父母的生活,說男孩子不應該在父母身邊,讓父母限制這個,限制那個。” “我承認,你初中時,我對你的管教有點多,經常不合你的意。但你上高中後,我已經放開很多了。你只要知道學,有想奔赴的目標就是好事。”
阿裕也察覺到自已讀高中後,母親不再那麼嚴厲。有時,他還給父親發資訊說“媽媽居然讓我出去玩。” “她也知道你大了,她管不動了,你要更加懂事才行。” 但筠卻還跟自已的前夫打電話說“兒子跟你說的話,你要告訴我,咱們對孩子的教育要一致。” “還不一致嗎?我每次想去看看他,帶他出去,都要經過你的同意,從不敢直接告訴兒子。” “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兩個人經常聊天,說我的壞話。” “兒子想找我說說心裡話,談談男人之間的話題,我也想跟他多交流,怎麼變成說你的壞話,我都是讓他理解你。”
高中畢業後,父母一起慶祝阿裕考上了大學。阿裕對父母說“你們現在的性格比過去柔和了,不像年輕時那樣互不相讓。你們是不是可以重新。” 筠說“我覺得現在這樣挺好,你出去讀好你的書,我和你爸的關係我們還想保持原狀。” 阿裕想他們的性格是不會變的。
阿埼下了樓,此時的她已經上大學了,她和璋讀的是同一所大學。璋在樓下等著她,現在,她是璋的女朋友。邰得知璋和埼戀愛後,是這樣說的“也好,咱們這個故事算是有了一個結局,不然咱們的父母還老是猜測她會選擇誰。” “小時候,埼的媽媽好像更喜歡你吧,覺得你比較穩定,我呢,話又多,主意又多,感覺我容易變。” “可正是因為你老是表現自已,埼才會更注意你。” “你也暗戀埼多年了。” “不要說多年,那時咱們還是小孩子,還不懂這些事。” “大人們早就想了好多劇情了。說起咱們幾個,苜才是真的走出了自已的路,她沒有參與到這混亂的情節裡。” “她拿著畫筆,早就編出了自已的世界。” “我估計她畢業後,就能開畫展了。那是從她上高中起,就惦記的事情。還記得她在走廊開的那個小型畫展吧?” “記得,她發了好幾張圖,炫耀那個畫展,她也不錯呀,咱們四個人裡面算是出了一位藝術家。”
璋和邰吃完了飯就各自散去。璋明天還要和埼一起出去。見了面,璋告訴埼,他昨天見了邰。“他很失望呀。” “他有什麼可失望的,我看過苜畫的一幅畫,主角就是邰。他們兩個人很有可能。” “我以前沒看出來她喜歡邰呀。” “人家是畫家,你看不懂她的畫就看不懂她的心,人家把自已的感情隱藏在畫中,就咱們這欣賞水平還是不夠,解讀不出她畫裡的深意。” “是呀,咱們在這藝術方面比不過苜,人家以後要在美術館辦展覽。” “但我們和她依然是朋友。”
“我想報文學系。咱們家裡有那麼多書,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讀故事給我聽。我最熟悉的就是書了。” “崑兒,你讀完文學系,以後想從事什麼型別的工作呢?” “就是跟你們現在乾的事情差不多的,媽媽,你也帶我去過你上班的地方,我覺得那樣的地方很適合我,我最瞭解的行業就是你們從事的領域了。雖然你們討論過這個專業不好的那一面,可我喜歡這個專業。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若是我學這個專業,很有可能,我跟你們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崑爸說“他還真適合學文學,你聽他說的話,有理有據,有思想,你沒有白讓他看書。”
崑媽說“我允許你報文學系,但是除了文學系,我希望你能有第二個選擇。” “我的第二個選擇還是和文字有關係的,比如出版,傳媒。” “你是想著如果自已學不了文學,就幫助學文學的人出書呀。” “總之,我的理想就是從事文字方面的工作,與文字共事。” 崑爸表示了支援,“現在的孩子有了想法就說出來,想想我像他這麼大的時候,什麼都不敢說,說之前還要想如果惹怒了父母該怎麼辦?” “如今都反過來了,家長要想這句話說出來,惹怒了孩子,怎麼收場,我同學的那個孩子,如果父母不答應她,她就不吃晚飯。我同學還說她的確不用吃晚飯,她的房間裡全是零食。就是她坐在餐桌旁,也吃不了幾口。崑兒比我同學那孩子好多了。” 最終,崑兒考入了文學系。
惗的孩子叫小鬥,他沒有自已的媽媽那麼喜歡運動,對攀巖的興趣,也是被惗帶動的。惗一個人負責組織家中的娛樂活動。小鬥跟媽媽說“你生了我,可我的性格不完全像你。” “這樣才好,如果你和我一樣,咱們兩個人不停的說,會把你爸煩的想離家出走。” “我以後也不要找一個像你這樣的女朋友,你看看我爸,一到週末,就打掃房間,你呢,帶著我出去運動。我女朋友要是和你一樣,以後打掃房間的就是我。” “你提醒我了,以後我自已去運動,你跟爸爸學習一下如何打掃房間。” “媽,這樣不太好,你一個人在外面運動也是有危險的,我和你一起去,還能保護你。對了,咱們能不能換個攀巖館,我在網上看見一個新開的地方還降價呢。”
“我不換,我對咱們經常去的那個攀巖館有感情。我已經熟悉那裡了,換了新的地方該不適應了。” 小鬥去了新的館,回來之後,他對媽媽說“我算是選對地方了,那個新館裡,有我喜歡的型別。” “你呀,和小時候一樣,我第一次帶你去攀巖館,你一開始不敢爬,結果你看到一個小女孩爬的很好,你也就跟在她後面了。那時我就想我帶你來這裡,是為了有人以後和我一起攀巖,結果,你變成在這裡交朋友了。” “所以,我愛攀巖的媽媽,你的真心遇上我,終究還是錯付了。”
阿容的孩子轉眼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他為小榮選擇了家附近最好的幼兒園。到了小學的時候,小榮成為了班上知識面比較廣的人,因為爸爸經常給他講解很多課外的知識。很多小孩子都喜歡聽他講這講那的。
小榮說“有一個小女孩今天一定要跟我一起回家,說喜歡聽我講故事。” 阿容聽了之後說“我教你這麼多東西是有用的。” 阿容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妻子說“我小學時也喜歡和班裡的一個男生一起玩,現在,我都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你不要說你小時候沒有關係好的女同學。” “有肯定是有的。” “而且還不少呢,你都不知道選哪個,所以遲遲沒有選擇。” “那些人我都不想選,直到你的出現,有一個聲音對我說。” “別說了,你都編不出來了。”
“咱們接著說小榮吧,這孩子,我看他的前途還是挺有希望的,首先,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其次,他會用他的聰明。” “你指的該不會就是能讓女孩和他一起走吧?” “會這個也行,我以前都是看女孩和別人一起走,我只能想什麼時候她能跟我同走那條路。” “那個人是誰呀?” “我看小榮。” “你別看小榮了,你到夢裡去找你的追隨者吧,看小榮把你羨慕的,讓你憶起了不愛和你玩的某個女同學吧。” “我什麼都沒想起來。”
女兒對阿栕說“今天媽媽帶我去了一個公園,我想和爸爸一起去。” “爸爸這週日再帶你出去玩。” “離週日還有幾天?” “兩天。爸爸一會要給一個小哥哥上課,你去找媽媽,好不好?” 她又來到了客廳,媽媽正在玩小遊戲。
看到女兒來了。她問女兒“爸爸在幹什麼?” “他說他一會要給小哥哥上課。” “那你不要去找爸爸,來,媽媽給你講故事書。” 一會,她們聽到了一點他講課的聲音。“爸爸為什麼好像有點不高興?” “因為那個小哥哥沒有記住爸爸跟他說的話。” “那要是我也這樣,爸爸也會對我這麼說話嗎?” “應該不會吧,爸爸對你和對那些小哥哥是很不一樣的。”
他下課後,她讓女兒睡下了,然後,她回到了臥室。“現在的孩子怎麼說都沒用吧,女兒還問我,你為什麼跟小哥哥說話那麼兇。” “兇不兇都一樣,父母兇他們,他們也不會改變,我兇他也不會有什麼效果。我累了,不想說這些孩子了,我們公司今天說要轉型,也許,這是我教的最後一批孩子了。一年比一年不好教,沒有一個孩子聽老師或者家長的話。老師也好,家長也好,對他們來說,只是年齡比他們大的人,他們現在很會反抗大人,還覺得大人的觀點都很陳舊。” “那轉型了以後,你的工作是什麼呢?” “現在還沒有定,我要睡了,明天還要開會。真希望轉型後工作能不那麼累。”
公司的轉型方案是以課程為輔,遊學為主。“我也知道,各位老師這幾年上課都上得很累,想提高學生的成績已經越來越難,不只咱們發現了這一點,家長也明白。因此,家長們更喜歡在玩中學這種形式,也就是遊學。但是,如果我們轉成遊學,各位老師的工作也許需要變成帶隊老師,若是不想參與到遊學專案或覺得公司的轉型不適合自已,也可以選擇辭職。”
懳說完後,筠開始發言“我不想做帶隊老師,但是公司不是想增加繪本課程嗎,我可以領著孩子讀繪本。”惗說“我們女老師都不願意帶隊,我看咱們招幾個男老師,女老師都變成繪本課的老師,不知道各位女老師同不同意?” 筠又說“不教繪本課的話,我們還可以負責遊學專案的招生,和與遊學老師的溝通,畢竟,我們都認識很多適齡的孩子。”
懳總結到“各位女老師的訴求我都明白了,你們家裡都有孩子,不願意做帶隊老師我可以理解。你們說的繪本老師和招生老師,我覺得的確很適合你們。尤其是在與家長溝通時,你們都很有優勢。各位新的崗位安排,我將讓人事透過郵件發給大家。大家不一定是同時收到郵件,如果有人看到別人都收到了,自已還沒有收到,也請耐心等待,那我們的會議結束,在正式轉型前,還請大家給這最後一批學生上好課。”
由於轉型的需要,公司招了幾個年輕的男生,女老師們負責帶隊以外的工作,男老師們負責和學生們在外面參觀。這些男生還挺願意帶隊的,雖然走的路多,可中午吃的也好,如果是自已花錢的話,都不捨得這麼吃。他們也算享受到了公司的福利。女老師的孩子們也有參加遊學專案半價的優惠,若是她們朋友的孩子報名,會享受七折優惠,但幾個孩子要單獨成團。
阿栕在公司轉型後,幹了幾個月,又覺得自已還是對教課感興趣,於是,找了一個線上教學的工作,主要是在網上給學生講課。大家都找到了自已能做的工作。
雖然生活中偶有變化,這些變化,也讓人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明白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幾個女孩子從最初的單純少女變成了明白進入了社會,很多事情不是一帆風順的,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以自已的想法為準。要以包容的心態和開闊的眼界,能夠接受一切變化的心態去生存。當一切走向結局時,也能細數那自已專屬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