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還要慢慢走下去的路,還是這星移斗轉又半載。陳梨安一直沒有停下自己奔波南北的腳步。
周榕知道陳梨安的性格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但凡是有一點不正確的地方,陳梨安都控制不住自己要管上一管。
可眾人現在到底算是半個公眾人物,周榕擔心後者大大咧咧惹出不好解決的事情來,也耽誤臨畢業這段時間的心情——能夠調開的時間就一定跟著陳梨安來BJ,久而久之,也多少學了些太獅。
“感興趣就一起學,到時候兒你和你們那個一塊兒的男生,嘉宇也能組一隻獅子,你們回去廣東想要演一演也行啊!”
有心學,張老師就有心教,從來不會藏私。
陳嘉宇來了,太獅隊伍裡多了個穩妥又活潑的獅尾。
現在周榕總跟在陳梨安身邊,太獅隊兒也就又多了個踏實靈動的獅頭。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雲去洗淨了山河,月明照見了今昔,人生就在無數個昨天和今天理,看見了一直被期待著的明天。
窗外的植被已經到了南北一色的時節,唯一不同的或許就只有那些屬地特有的植物品種。就好像是這些南南北北的年輕人,或許有著屬於地方的鄉音,可不變的是一顆繁茂向上發展的心。
“其實我覺得和老師……師父說一下兒咱們換一下時間可能更好。”
“我聽師父說,這不是又要為了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拍一些宣傳片兒,師父的意思是拍進去意義不一樣。”
醒獅的代表性傳人不少,陳醒這些年早就評上區級傳承人,幾個已經被收過的徒弟又被抓來重新做了個拜師儀式,‘嘁哩喀喳’拍了一通兒。太獅這邊兒,張老師是國家級傳承人,收徒儀式更是意義非凡。
“師父的意思是也是咱們做了這麼多,也希望能夠讓咱們在後面做什麼的時候兒更‘名正言順’一點兒……不然其實還想給咱們一些時間思考思考,到底想不想拜師。”
一晃兩三年,大家早就見到了張老師和阿姨們的為人,哪裡有什麼“不願意”?
“哎,還說呢,你論文匯報的怎麼樣?”李染染繞來繞去終於還是提了一句,“我記得你說你們老師有讓你當他研究生的意思?是還打算進行這個課題?”
“嗯,我現在也基本上打算確定繼續跟著我們這位老師了。”
“那挺好,那挺好,後面有什麼需要的我們也都能配合。”
長風過眼是歲月常在,清茶一盞奉獅途相遇。幾個年輕人正式拜了師,張老師的話照舊感人肺腑:“曾經我們不收女徒弟,現在我們早就收了不止一個女徒弟。”
“好的是拿來傳承的,要隨著時代改變的,就應該毫不猶豫的去改變。”
“其實幾個孩子不知道,我們和他們另一位師父陳醒也已經提前取得了聯絡。”這是李染染和李元妙為了陳梨安三個人準備的驚喜。
醒獅隊裡的大師姐也喜歡太獅,可這份喜歡並不足以支撐李元妙專門來學一學——沒有厚植與鄉土之間的情懷,李元妙也不希望把學太獅單純的變成“學著玩玩”。
“所以你不和我們一起學學麼?”
目光裡是兩位師父坐在太師椅上看著下首兒站著的三個徒弟,李元妙和李染染分別站在陳醒和張老師身後,目光剎那的交錯之後,李元妙開口問著。
“你不是也沒和我們來學?”
李染染此話一出,兩個姑娘心照不宣的沒有再多說什麼,一雙眼裡只映照著面前的陳梨安和兩個男孩子。
或許開始的那一天,誰也沒有想到過今天,兩位師父能夠肩並肩坐在一起,眼看著這群孩子一起並肩成長到能夠真正意義的扛起事情,扛起舞獅下一代,或者說下下一代的大旗。
“這部分……”專程來拍攝素材的負責人顯然也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這樣戲劇化的插曲出現。
“怎麼?你們是……”
“沒有,沒有,兩位老師非常好。”當然好,好到從來沒有人想過南獅、北獅還可以在除了表演和比賽的另一處天地同臺。
而這份同臺還有這一個相同的名字:“傳承”。
“師父?”三個年輕人一時間也說不清此時此刻是驚喜更多一點,還是不可思議更多一點。
陳醒師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有明確表態過,而如今又是張老師代表太獅的收徒儀式。
誰能想得到兩位師父端坐面前,在一處,為了兩方傳承?
“你們師孃也過來了,可是她不願意被拍進去,現在就在後臺。”陳醒的話終於把眾人的思緒拉回了當下。
當下就是當下,當下就是現實,現實就是總在把那些夢裡面想想都要覺得自己荒誕的事情,變成當下。
獅衣穿好,穿上獅子鞋,再披好囊,扣上獅頭。準備就緒,鑼鼓聲起,引獅人幾個抓著繡球空翻出場,一聲“阿黑”叫出場外的獅子。
“嘩啦嘩啦。”
“嘩啦,嘩啦嘩啦……”
“咚中才,乙才倉!”
“拜四方!”獅頭和獅尾用只有對方聽得見的聲音,對著要做的動作。
繞著方桌,一起一落,一起一落……再繞回正面的時候,太陽光剛巧落在獅子的眼裡,平添神韻。
鼓樂聲聲鑼一響,獅醒東方共兩鄉。從拜師禮,到完整的把申遺的影片拍攝工作完成,又是夕陽斜照,半牙彎月在遠山的陰影裡隱現。
還不回來的時間和情感早都有了新的寄託,一聲聲的鑼鼓響敲進了幾顆心,也把那些不該纏繞在青年心頭的過去一聲聲敲遠,把那些無可奈何與煩擾敲散。
“不多留兩天?想當年我還專門兒去你們廣東那邊兒看過你們醒獅……說實在的,早些年比賽倒也是經常見。”
“不留了,那邊還有一群小孩子等我回去。”
“好啊,你們那邊小孩兒學這些的環境好,我們這邊很多家長還是更願意捲一捲學習。”
“孩子們自己喜歡,總有一天會自己找上來的。”
“是啊,總有一天會自己找上來的……”
也總有一天會像是每個人希望的那樣:總有一天,你知道醒獅,也知道太獅。
知道它們雖居南北,也是一脈相承。
知道他們大洋相隔,總是一處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