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章 初遇金銓

雖然寫小說忙活了很久,張三峰還是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根據同事說的金燕西授課情況,張三峰已經知道金燕西和冷清秋的交集開始慢慢延長。

而且算算時間,這個時候金燕西已經買了冷清秋家隔壁的四合院,除了詩社少了歐陽于堅的存在,自然而然歐陽于堅也不會再幫他寫詩,其他的劇情都在繼續進行。金銓也要起復了,總統發現金銓還是忠於自己的,於是決定讓下野的金銓復職了,這一舉動也讓剛剛從總長升成副總理的白雄起震驚不已,於是又同意了白秀珠和金燕西的交往,也造成了之後的愛情悲劇。

張三峰知道冷清秋面對當年的歐陽于堅和金燕西的同時追求,冷清秋選擇了金燕西,是因為金燕西和冷清秋之間是有愛情的,雖然金燕西的總理之子身份確實也很吸引人。

張三峰之前看劇的時候,也看到過書粉曾經說過同是金銓的兒子,冷清秋選擇金燕西,而不是歐陽于堅,其實就是在告訴世人,冷清秋其實是個貪慕虛榮的女人,但是在劇版,因為是董潔演(2002年的董潔,不是2012年的董潔),所以很多觀眾覺得冷清秋不是貪慕虛榮而是選擇愛情。

反正張三峰看完全劇,還是覺得“iloveyou”橫幅非常羅曼蒂克,還有劇中冷清秋將自己和金燕西的愛情經歷講給女僕小憐聽,告訴她沒有什麼比兩個人真心相愛更重要,支援小憐的選擇。

在這一刻,張三峰覺得冷清秋的愛情選擇沒有錯。再者說他現在也不是真的歐陽于堅,他現在要做的是阻止金銓的死亡,早日完成任務,回到現代去。

送走了同事李得,張三峰望著自己已經完成的存稿,算了一下,覺得自己可以開始覆盤自己的任務了。

在原劇中,金銓的突然死亡,表面上是白雄起工於心計,在政壇上步步為營,勾結軍界,奪取總理大權,然後在金銓宴請各位好友的酒會上,白雄起不請自到,金銓藉著酒勁痛斥白雄起,最後中風駕鶴西去。中風去世是結果,起因卻要一點點去尋找,否則張三峰怎麼改變這個結局呢?

首先金銓作為一個老謀深算的政壇老手,是怎麼被白雄起慢慢奪取權利的呢,離不開金燕西的“幫忙”。金燕西的好友劉寶善任職造幣局採辦科科長,在買材料的時候,報了不少的謊賬,弄了不少的錢,以前的造幣局局長和劉寶善挺熟的,也就一笑了之了。後來新上任的雷局長不吃這套,把劉寶善給抓了。金燕西的國文老師梁海舟在雷局長家做家庭教師,於是金燕西託梁老師當中人,再由劉寶善的太太出五萬塊錢私了,把劉寶善從局裡救了出來。

白雄起指示《春明時報》報道了這件事,說總理的兒子徇私舞弊,總理就是後臺,這樣一來政府的腐敗引起了學生和民眾的不滿,再由白雄起聯合幾個少壯議員好友聯合彈劾總理。雖然這個變局讓金銓解決了,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接招,也讓他力不從心,而且金銓自己晚年生活也不是很不檢點,再加上操心不省事的幾個兒子,可以說,最後被氣的中風去世不光是白家造成的。

作為穿越者,張三峰也準備開始和金銓產生交集了。

戲劇寫得多了,張三峰也接觸到了其他型別的供稿邀請。包括了上海的《申報》,《申報》希望張三峰可以在他們的報紙上也連載一部小說,同時也歡迎他投稿別的類別。要知道《申報》的內容構成包括一政論文章,二軍事新聞報道,三是反映社會實際生活的新聞,四是文藝雜誌和畫報,形式內容都很多種多樣。

這些都是因為《妻子》的名氣吸引來的,但是張三峰並沒有寫他專長的愛情戲劇,而是以現代的觀點開始對南方政事進行了評論,投稿給了《申報》,用的是他《妻子》的筆名。因為名聲在前,《申報》也仔細分析很久,決定刊登,甚至希望張三峰能連續不斷的對南方政府行為進行文章談論。

由於站在後人的肩膀上,張三峰對南方政府所說的評論都被之後一一驗證,終於吸引到了政府的注意。警察局打電話到《申報》,進行了警告。連《申報》編輯們都開始緊張起張三峰的人身安全,同時也擔心政府會封掉報社,於是停止了張三峰的供稿,對他保護起來。

張三峰也不懼怕警告,竟然直接動身前往上海,一方面是由於供稿,上海有些學生領袖開始聯絡他,希望等到他的幫助,一方面是他也想看看這個時代的上海,至於警告,哪位作家沒收到過啊,就當律師函處理了。

民國時期的上海是遠東第一大城市,是當時亞洲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這裡也有著中國首富——麵粉大王榮氏兄弟。

來到上海,張三峰主要想看看民國的實業,也許自己也能在這個時代創個業,也不枉來民國一趟,然後發現民國的實業就是麵粉廠、紡織廠、鋼鐵廠、化工廠和軍工廠,當中普通民眾能做的實業生意,同時也能掙到大錢的就是麵粉和棉紗生意,所以現在中國首富是麵粉大王,有點像現代社會前幾年的首富是房地產大亨一樣,看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印記。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北方,老百姓的主食則為麵食,尤其是張三峰所處的北平,對面粉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得益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列強忙於戰爭,需要進口麵粉。當時的國內外市場巨大,而且榮氏兄弟開辦麵粉廠,不同於手工石磨麵粉,他們增添英制鋼磨,出來的麵粉非常細,且出粉量大,後來還買了更優質的美國鋼磨,改建了廠房,產量大大增加。

榮氏兄弟靠著一戰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迅速擴大企業的規模。短短十年時間,他們透過設立新廠、租辦和收買舊廠等辦法,迅速壯大。國內外的市場就這樣被榮氏兄弟佔領了。

麵粉加工這個行業幾乎沒有門檻,只需要購買麵粉加工機器並學會操作就行。這也是張三峰想開面粉廠的原因,因為也沒啥技術含量,但是利潤巨大。

以前張三峰不相信,麵粉能賺多少錢,到了民國發現一袋30斤麵粉售價是兩塊錢,但是小麥價格30斤是3毛錢,這是多少倍的利潤,就這2塊錢還是現在的售價,一戰的時候,一袋麵粉是3塊錢,最高到了5塊錢,再想想一個麵粉廠一年的產量就是數萬袋,如果開十家麵粉廠,一百家麵粉廠呢,這開的是印鈔機吧。

張三峰看著糧店售賣的“兵船”麵粉,以及絡繹不絕的客戶,想著自己一定要開一家麵粉廠,還興致勃勃去洋行問了麵粉機器的價格,算上廠房機器,辦一個麵粉廠概要四萬塊,本錢他還差一萬五,估計等到《妻子》出版,本錢就足夠了,那就慢慢按部就班吧。

那邊的金家,雖然沒有了張三峰(歐陽于堅)的代筆,金燕西還是憑藉的自己的能力寫出詩文,甚至登到了報紙上,這樣也吸引到了冷清秋的注意,甚至由於沒有了原劇中歐陽代筆的事情,金燕西和冷清秋這邊也不會造成第一次的分手。

金潤之(金燕西六姐)和李浩然也沒有因為勸和金燕西和冷清秋而冷戰。張三峰還在上海的時候,北平的李浩然還聯絡了張三峰,準備在北平、上海和其他幾地同時進行學生遊行,反對這個內戰的軍閥政府。

等到張三峰迴北平,就和李浩然一道向北平政府請願,總理金銓對於遞上去的請願不屑一顧,但是在聽到張三峰說自己的名字歐陽的時候,聯想到了他自己的表妹歐陽倩的姓氏。但是他還不知道面前的年輕人就是他的親生兒子,對於學生的請願一直打著官腔。

張三峰也沒有指望這位總理大人能重視學生的請願,只是想和李浩然一起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麼。

回到金府,金銓也希望金潤之不要參與遊行。直說學生們太偏激,中國的問題是幾百年來,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靠幾個學生就能解決嗎,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這個時候的金銓永遠不會知道,二十年後的一句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見到金銓後,張三峰迴到家中,專門找到了歐陽倩:“今日我同浩然兄一道去總理府請願了,見到了金銓。”

歐陽倩很慌亂,不知道說些什麼。

“金銓聽到我姓歐陽,說他有位故人也姓歐陽。”這句是張三峰編的,他只是想捅破這層窗戶紙,“總理並不希望學生遊行,但是我還會繼續如此。”

“啊,孩子,還是不要再去遊行了。”歐陽倩似乎想要躲開這個時刻,同時也擔心歐陽的安危。

張三峰覺得自己只有以身犯險,被抓進牢裡了,才能觸動劇情,不然歐陽母怎麼去求金銓,甚至不惜說出歐陽于堅也是金銓的兒子呢。

冷清秋和金燕西這時如膠似漆,馬上就要結婚了,請柬也發到了張三峰手上,張三峰拿著請柬,什麼也沒說,只是坐在床上,歐陽倩以為自己的兒子喜歡冷清秋,所以悶悶不樂,安慰他。

張三峰並不是因為請柬悶悶不樂,對於冷清秋的愛情,也許歐陽于堅有,但是他張三峰沒有,他喜歡的是一個不可能在一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