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章 興建鹿門學院,絕美黃月英

先是司馬徽南下襄陽,接任典學一職,黃承彥接任勸學為其副手。

龐德公則是隻想歸隱,不願出仕。

孫策便於其歸隱地用新式水泥斥資新建鹿門學院,成功說服其出任院長,教書育人。

司馬徽和黃承彥雖然掛了正、副教育部長的名。

但具體事務都是由辭去典農差事的向朗等人負責。

如統籌經費撥款,在各地建學堂,招募士人下鄉講學等事務。

荊州三隱實際負責的還是教學生。

儘管現在鹿門學院初創,三隱就已經收下教導近百名學生。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被三隱授課,更不是所有人都能與三隱立下師徒名分。

只有真正優秀之人如小諸葛亮、小龐統、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

以及在中原遊學慕名而來進修的諸葛瑾等人,才有此資格和福分。

不過目前鹿門學院足以容納五百餘名學子,這還是孫策考慮不累到荊州三隱的貼心妥協。

畢竟孫策歷來都是,堅持走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發展道路。

不過孫策留足了擴充空間,將來隨著學子變多,擴大學院規模容納三五千人沒什麼問題。

在孫策心中,這鹿門學院起碼要保持兩三千年的遙遙領先,成為業內標杆。

至於其餘學生的教導,孫策則是聘請了從長安而來的王粲和原來劉表手下的宋忠等人擔任講師。

劉表手下也許沒有多少頂級人才,但博學多聞,擅長經學治學一道的人簡直不要太多。

州府官員若是得空也會前來蹭課學習,或是客串講座。

而孫策自然不會讓鹿門學院的學生閉門造車,脫離實務。

初步學有所成,但因年齡太小,代表人物是小諸葛亮和小龐統。

或還未徹底出師的,代表人物便是其餘五人。

孫策要求荊州三隱每年至少為學院弟子安排兩次社會實踐,分配到官府或者州府幫忙一段時間。

為了讓他們能夠提早接觸政務,獲得寶貴豐富的經驗,確保成才,孫策也是操碎了心。

每年有這麼多學子固定幫忙,不管是忙多忙少,幫大幫小,官府的壓力自然減輕許多。

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孫策佈置的重要事情上。

當然了,因為這些學子還未正式出仕,自然是沒有俸祿可拿,但食宿還是會提供的。

社會實踐結束,官府作為用人單位也會為學子出具實踐評價和評級。

也是學院對學子們每年考核排名的一部分重要參考。

完善考試考核排名制度,自然也是孫策為這個時代做的一大貢獻。

孫策就喜歡這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

孫策不僅為這些學子建書院搭平臺、請頂流名師供資源、完善制定管理制度。

還免學雜費和食宿費,提供人文關懷。

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和精力,如此敬學重學之心,足以令天下人動容。

雖然只有諸葛亮這種能獲得三隱認可的出色人才,才能獲得免學雜費和食宿費等特殊優待。

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他孫策又不是錢多了燒的,真做慈善的。

其餘才能不顯或是天分不夠的學子,總之就是沒能被三隱或其餘講師認可,收為弟子的世家豪族中人。

想要進入學院學習,學費、書本費、住宿費、伙食費等各種費用,自然是一點都不能少。

至於平民和窮人家的孩子?

各郡各縣都已安排了義學。

除了負責基本掃盲義務教學,還會選拔優秀少年提供深造教導。

視其天資程度,由相應級別的學堂免費收納。

最優秀者自然是推薦到鹿門學院,交給三隱教導。

舉薦地方官府能夠加分,孫策對各地郡、縣每年的各項工作可都是要發榜單排名的。

孫策堅信,這些工作一定要注重視覺化和排名制。

這樣手底下人幹著也有勁不是?

只可惜自己身為主公,不能參加考核排名,錯過了此等充實有益身心的福分。

只能說實在是令人遺憾!

鹿門學院在頂流名師和良好教學環境,以及孫策親自操辦等金字招牌加持下,自然是轟動荊州。

第一批學子五百人已經全部招滿,如此師生比例正好確保最優教學效果。

孫策也就沒有盲目攤大餅,留待什麼時候多拐些老師來,便是學院繼續擴大規模之時。

“鄭玄、蔡岳父、盧植、皇甫嵩,還有王司徒你們快到碗裡來。”

雖然擴大學院規模的事情短期還沒戲,不過僅這五百人的學生入學就讓孫策收穫不小。

不提人才儲備這最重要的收穫,單論金錢。

以水泥建造不僅美觀、實用、效率高,人工和材料成本還極低,比石木便宜不知多少。

因此,孫策除去書院的建造成本和發給各位老師的高薪,還能淨賺不少。

隨著學院擴大走強,孫策都不敢想象自己這到底是贏幾次,贏多少。

千萬不要覺得孫策是在壓榨這些優秀師生。

孫策這不過是雙贏多贏共贏。

孫策新建的鹿門學院極為大氣,佔地不菲,更是當世第一個用水泥製成的建築。

前所未有的建築材料,和孫策融合古今中外前所未見的建築風格,看著令人極為心喜。

除了諸多講堂教室外,藏書閣,宿舍,自習室,辯論室,沙盤兵演室、活動室應有盡有。

開設儒、法、兵、陰陽、道、醫、算、經濟、金融等十餘門學科。

而經濟、金融學自然是出自孫策手筆。

教材則是孫策根據後世所學,結合古代形勢修改而成。

荊州三隱看後對孫策把孫策視為天人,極為欽佩。

孫策也不吝嗇,多次抽空親臨學院為這三人和其弟子徐庶等人傳授解惑。

收穫了小諸葛亮、小龐統等人的崇拜和尊敬,輕鬆和眾人打成一團。

和孫策關係最要好的還屬8歲的小黃月英,畢竟小黃月英天資不凡,有國士之才,不遜男兒。

孫策自然起了愛才之心,在黃府見到黃月英,相處過後便勸說黃承彥,讓黃月英入學。

並且還說服黃承彥,放棄讓黃月英女扮男裝的想法。

並不是因為孫策發現黃月英金髮白皙,活潑可愛粘人,端的是一個絕世美女坯子。

單純是出於欣賞人才。

真不知道黃承彥這糟老頭子出於什麼心理,非要騙人說自家女兒黑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