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四十二)五指山下

大鬧天宮一時爽,五行山下火葬場。

被壓山下500年。自王莽篡漢,朝代更迭,世事變遷,唯獨悟空始終於山下掙扎。何曾見過昔日的兄弟來救,何曾見過曾經的手下可憐?500年的長期監禁,究竟能讓悟空明白什麼?

有些規矩雖然無理,但就是不容挑戰。有些人物即使無能,但就是不容替換,不是如來幫著玉帝,更不是玉帝不容悟空。實在是悟空破壞了遊戲規則,不打壓不行,不懲治不忠!500年的苦思冥想,悟空終究頓悟了,天庭也罷,地府也好,就連靈山,尤其是人間,終究主打一個人情世故。不是不可以強大,但必須置身體制內。不是不可以出息,但一定要在編制中。

500年後,觀音奉如來命令前往大唐拓展業務,途經五行山,終究要為500年前的計劃畫上一個圓圈,形成一個閉環。

觀音:“阿彌陀佛。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被困囚在此,可憐吶可憐?”

觀音到底是老江湖,到底懂得攻心為上,拿捏心理。500年來,悟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過往的輝煌。觀音只用一句話便戳中了悟空的痛處,逼著悟空更加追悔莫及,勢必會端正態度,趕緊向觀音靠攏。再看悟空一句話,便證明了自己的改過自新。

悟空:“是誰在背後揭我的短?”

注意,大鬧天宮不再是輝煌戰績,而是短處,是錯誤、是衝動,最是不該。面對悟空如此態度,觀音很是滿意。

觀音:“你可認得我嗎?”

悟空:“認得認得,您不就是南海觀世音菩薩嗎?您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觀音:“我奉如來佛旨,到東土大唐國尋找能去西天取經的人,方才聽見你的笑聲,特留殘步前來看你。”

明明需要悟空參與甚至主抓取經專案,觀音為啥不直接說明,非要故弄玄虛呢?我讓你辦和你求我辦,結果雖然一樣,但意義大有不同。

觀音畢竟是領導,領導哪有求人的時候?面對悟空如此,面對八戒如此,面對沙僧如此,就算是唐僧同樣需要要求,方能得到取經許可。

如此這般,人情最是明顯,責任最是能夠撇清,領導的權威最是能夠凸顯。所以別總是覺得領導糊塗或者無能,或許只是我們的思維沒有跟上。觀音暗示悟空,再看悟空給出的反應。

悟空:“那如來編織著法兒,騙了我,把我壓在山下500年了。菩薩,您大慈大悲救俺老孫出來吧!”

剛誇完悟空,悟空反手就是一個正面南牆,口口聲聲如來騙了你,如來是誰呀?那是觀音的頂頭上司,你自己說觀音會如何回應?幫你指責如來的不是?還是趕緊制止足夠讓你延長期行的胡言亂語。即將加入取經專案,還是如此不懂規矩,觀音當然要敲打敲打你。

觀音:“這猴頭罪孽深重,救你出來怕又生禍患。”

注意,觀音對悟空的稱呼不再是什麼齊天大聖,而是猴頭,更是搶掉了猴頭的罪孽深重。至於領導是不是真就騙了悟空,我沒聽見,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我的領導最是英明。聞聽此言,悟空再度清醒,趕緊修正了自己的說法。

悟空:“不會不會,菩薩,你大慈大悲,給俺老孫指條門路,救俺出來吧!”

翻譯一下悟空的這句話,菩薩您畫條道,我跟著走就行。再說的直白一些,只要您能救我出去,條件隨便您開。觀音終究是完成了收攏工作,內心歡喜給出了回應。

觀音:“天下自有救你之人,卻不是我。”

悟空追問:“那救我之人,他在哪?”

在哪兒?盛世大唐。

是誰呢?大名陳玄奘,又患江流兒,乃系觀音託付南極仙翁送於殷溫嬌,天生佛子,註定的取經人。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取經專案的規劃早就做好,既然一切盡在如來的掌握之中,為什麼就非得500年後呢?

細看歷史發展,不難找到原因。王莽篡漢以後的500年,哪有什麼繁華光景,更沒什麼合適土壤。時局動盪,人心惶惶,你讓如來怎麼安排?我們先來聽聽大乘佛法的具體效用。

“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解百冤之劫,能消無妄之災。”

如果佛家於亂世傳經,殺伐不斷,紛爭不止,大乘佛法的效果又將如何體現?豈不直接打瞭如來乃至整個靈山的臉?所以不是如來不想提前安排,實在是沒等到合適的時機。等到盛世大唐出現,等到人人安居樂業,社會安樂祥和,如來再來安排傳經,情況自然大大不同。你敢說八方進貢、四海稱臣的大唐盛世,皆因唐王英明?明明是大乘佛法救了大唐,造就了盛世光景,找準時機,事半功倍。

如來到底懂得營銷之道,到底懂得拓展業務的精髓。離了五行山,在與豬八戒,沙和尚,同樣的套路,同樣的方式,就連小白龍都提前確定了具體工作。未見大唐模樣,便已確定了取經專案的組成。

觀音的工作效率,不服不行,來到大唐,化作老和尚的模樣,長安城內盡皆稱呼長老,多麼好的一片土壤,多麼容易拿捏的民眾。觀音笑了,領導就是領導,最是眼光獨到。

茶樓坐定,唐僧父母的故事娓娓道來。有人說唐僧的出身滿是迷團,他的父親壓根就不是陳光蕊,而是水賊劉宏,甚至還提供了諸多證據,說什麼殷溫嬌早有醜事,堂堂丞相之女之所以拋打繡球尋親,就是為了趕緊找人接手。

本就是小說,本就是虛構。選親方式當然能有多種,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扈三娘壓根就不會嫁給矮腳虎,賈寶玉和薛寶釵更不會走到一起。

繡球選親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地,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怎麼到了西遊世界就變成了不合理的所在?再說陳光蕊和殷溫嬌的婚禮過程,有人說很是倉促,分明就是想要趕緊確定關係,趕緊甩出殷溫嬌這個燙手山芋。

我親愛的同志,婚禮過程並非關鍵,當然要一筆帶過。真要是三書六禮、三媒六聘的詳細介紹,還取經不?還成佛不?哪還有人情世故的表現時間呀?

還有人認定水賊劉宏早就和殷溫嬌相識相戀,殷溫嬌已然懷有唐僧,所以劉宏才會憤怒打死陳光蕊,然後留給殷溫嬌一句這樣的選擇,“你若從我,萬事皆休。若不從我,一刀兩斷。”

糾結的關鍵就在這句,“一刀兩斷”真就是本有情義,一刀兩斷,再無往來,這就是一句威脅而已,意思就是要殺了殷溫嬌。原文交代,“只因身懷有孕,未知男女,萬不得已,權且勉強相從”,哪有什麼早就相戀的意思呀?

再說殷溫嬌,三月生子且不言,說書唱戲的常有描寫,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三年零六個月方才降生的哪吒,又該如何解釋?更何況原文字就有交代,“吾乃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特送此子於你。”

唐僧是星君送來的,自然不能按照正常的情況看待。再看殷溫嬌當時的狀態,正於花庭感嘆,壓根就沒有一點要生的跡象,如果不是星君出現,唐僧不會那麼早降生。

再看殷溫嬌對待唐僧的態度,有人只看見一句:什麼到了江邊正欲拋棄,便認定殷溫嬌要殺了唐僧,因為唐僧肩負著報仇的使命,此舉是為了保護劉宏。咋就不能聯絡上下文呢?咋就不能看看殷溫嬌此前的心理活動呢?

要殺他還寫什麼血書?要殺他還裹什麼汗衫呢?要殺他還說什麼,倘若皇天見憐,他日還得相逢?從如來的二弟子到後來的陳玄奘,81難早就開始佈局。原著交代。

金蟬遭貶,第一難。

出胎幾殺,第二難。

滿月拋江,第三難。

尋親報冤,第四難。

一切都在如來的計劃之中,一切都是註定的過程,哪有什麼另外的劇情?最是正常的一段附錄,偏就解讀成了另外的故事,還偏要聲討什麼,你壓根就不懂西遊,啥也不是。

故事講完,茶客們紛紛感嘆,最多的說法就是這個假狀元也沒得好報。

本是江邊一水賊,搖身一變狀元郎,而且樂享變形十八年,最後落得一個活剮心肝的下場,當然是沒得好報,畢竟公平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只是遲到的公平還叫公平嗎?只是18年以後的報應還叫報應嗎?眼看陳玄奘果然按照規劃成為了大唐高僧,觀音隨即開始了取經專案的最終敲定。

老和尚:“貨賣袈裟,貨賣袈裟,錫杖,能識此寶者分文不取,不識此寶者重金不賣。”

再看唐王,只是給了四字回應。

李世民:“帶回宮去。”

你有我所求,我有你所需,本就是安排,當然很默契,只是為了擁有大唐這片盛世土壤,涇河龍王要犧牲,唐王太宗要折騰,陳玄奘更是需要擁有這段悽苦的人生。最是可憐殷溫嬌更是從容自盡。

所以取經專案到底為了什麼?所以,西遊世界究竟如何存在?

諸君!西遊記就講解到這裡了,感謝觀看,更感謝諸君的支援。

後續估計會出番外,看時間而定,有緣再見!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