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解說更是胡言。如有過度,全當消遣,這一難。(本書根據dy正說影片改編)故事太過簡單,不得不借助原著的力量。這一難,悟空大展神威,輕鬆打死了一個沒有後臺、沒有背景、沒有修煉到位,甚至連話都不會說的妖精——七絕山紅磷大蟒,難道真是觀音為了績效考核而不得不拼湊的?
疑難不重要,重點是我們需要藉助西遊世界的外殼,深究職場生存之道,再次領略人情世故的魅力,離了小西天,唐僧師徒來到陀羅莊,卻見家家關門閉戶,想必又是什麼精怪作祟,西牛賀州嘛,西天將至嘛,不貪不殺,養氣潛靈。
真不知如來當初的宣傳文案到底是誰寫的,不覺得打臉嗎?悟空用了手段,好不容易敲開了一戶人家,得知唐僧要前往西天取經,老者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老者:“長老們要到西天去取經?”
唐僧:“正是”
老者:“呦!那個地方可去不得吶!”
唐僧:“為什麼?”
當然,原著交代的原因是七絕山難過,但或許老者還有別的話說,生在西牛賀州,長在佛光的照耀下,老者最是清楚佛家的本來面目。
大唐明明是萬邦來賀的盛世光景,偏要到妖魔橫行的西牛賀州來取經,學習什麼?學習如何將後臺背景發揚光大?還是學習如何將人命視為螻蟻,隨意踐踏,大唐何等光景!取經回去,耗了一千多年沒緩過神來。再看唐僧,壓根就不搭理這茬,而是另外開闢了新的話題。
唐僧:“敢問施主貴姓?貧僧進莊時見家家關門閉戶,這是什麼原因吶?”
啥意思?你說的我難道不知道?可你覺得我能有什麼辦法?觀音忽悠唐皇,唐皇下了死命令,我又把牛吹出去了。紫金缽盂我也收了,“御弟”的稱呼我也領了,更重要的是,我還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前喊出了“不取真經,誓不還”的口號,我還能怎麼辦?
當然,老者不明白唐僧的苦衷,還是先進入正題,先介紹一下妖怪的事情,聞聽此地有妖,悟空的眼睛突然就亮了。
妖怪並非重點,積累人情積攢人脈才是關鍵。更重要的是,這種事情對於悟空而言,百利而無一害。成功了,那是助人為樂、積德行善可以加分的。失敗了,妖怪就是破壞取經專案,再請幫手就又能積累人情,想到這裡,悟空主動站了出來。
悟空:“老頭,你看我的本事如何?”
老頭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你呀?不行,你看你瘦小枯乾,還不夠他一頓飯嘞。”
八戒大笑:“哈哈哈,老頭沒看上你。”
唐僧都忍不住笑了:“哈哈。”
老頭走到唐僧跟前說道:“我看這師傅有法力。”
眾人都大笑:“哈哈”
老頭又對悟空說:“你?不行。”
正所謂先“敬羅衣再敬人,先敬皮囊再敬魂”。長得俊俏、衣著光鮮,如果再有香車寶馬相伴,那就一定不是壞人,最起碼看起來不像,就算是真壞,你也只會聽見“討厭”的評價。
唐僧生的俊俏,再加上佛衣加持,那就一定是得道高僧,那就一定法力無邊。聞聽如此,悟空當然不服,但該如何回話卻是一門學問。
悟空:“你這老頭又說錯了,我師父長得俊是俊,但不會捉妖!俺老孫醜是醜,可我手段多著呢。”
如果別人奉承領導的不對,你可以否定,但你否定的物件絕不能是領導,而是對方。而且你還要提前準備好領導另外的優點,著重強調保證領導的存在感,保證領導的優越性。更為關鍵的是,你還要注意對比性,用領導巨大的優勢壓制你微弱的優點,用領導微弱的缺點凸顯你最明顯的短板。反正領導就是比我強,而且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悟空吹噓自己的整個過程,八戒一直在偷笑,沙僧則是一本正經,甚至還開始主動幫腔。
沙僧:“老施主,是真的,我大師兄是美猴王,他有條金箍棒是專打妖怪。”
美猴王?金箍棒?和一個凡人說這些,意義在哪裡?請注意,這句話並非說給老者聽,而是說給悟空聽。堅決擁護,無條件支援,反正我的大師兄就是能,而且還是無所不能。
就整個專案總而言,沙僧給自己的定位始終不變,面對師傅,恭恭敬敬,面對悟空,無條件服從。面對八戒,就勸一句,聽就聽,不聽拉倒。
存在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後的結果。就這種特大專案而言,無過便是功能,忍就一定會有結果。維護住師傅,他會念你的苦勞。維護住悟空,他會替你發聲。得罪了八戒沒關係,還有大師兄幫忙壓制。如果資歷平平、能耐平庸,那就莫不如學習沙僧,少說話多做事,抓住關鍵人物,倒也能夠等來成功。
但凡牽扯到這種助人為樂的好事,自然少不了唐僧的出場,取經固然很重要,但取經過程中的考驗同樣重要。形象要時刻維護,口號更要經常喊響。
唐僧:“老人家請放心,有什麼難處儘管跟我的大徒弟說就是了。”
藉著悟空的威名,維護自己高僧的名頭,唐僧到底是唐僧,總能抓住一切彰顯慈悲為懷的機會。可等到老者介紹了妖怪的神通,我們再來看唐僧的反應。
唐僧:“悟空不可大意,要是那妖怪神通廣大,你拿他不住該怎麼辦呢?”
有了這句話,如果降妖不成,或者佛祖怪罪唐僧,非但沒有責任,甚至還有著事先提醒的先見之明,責任都是悟空的,誰叫你吹噓自己,誰叫你多管閒事?
等到了悟空的承諾,見識了悟空的本事,老者趕緊召集村民宣佈了這個訊息。只是陀羅莊降妖,早就給村民們帶來了陰影。
請和尚來,“光頭打的似個爛西瓜”,賠償了喪葬費不說,和尚的徒弟“心還不歇,至今還要告狀,不得乾淨,”
請道士來,“死在山溪,卻如一個落湯雞。”有鑑於此,村民們必須“先禮後不爭。”
村民甲:“這位長老,你要是捉住了妖怪,這銀兩就少要一點,要多了我們實在拿不出來啊。”
悟空笑道:“俺老孫是個積德的和尚,只想為民除害。不要你們的銀子。”
一聽不要銀子,村民們沸騰了,八戒趕緊趁此機會提出了別的要求。
八戒:“再有一條,要捉到妖怪,你們給我弄點齋飯吃,招待一下就行了。”
再看唐僧的反應。
唐僧:“八戒不要胡言。”
我高僧的形象還要不要了?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口號都是喊著玩的?佛像需要金度,菩薩需要香火,但我們就必須不吃不喝,不求回報,要不然佛祖會怪罪我們的。
殊不知,免費的東西從來都是最貴,他不要你的錢,他要你的信任,而這份信任能夠帶來無盡的供奉。
有本事捉妖,還不準備要錢,悟空一下就變成了活菩薩。而唐僧更是被捧上了高位,在一聲聲救苦救難的吹捧中逐漸迷失了自己。
第一戰,悟空打跑了妖怪,坐實了自己的神通,唐僧滿臉微笑,盡情享受著村民們的擁戴,甚至連訓斥八戒都只是一帶而過,來不及展開批評。
八戒:“師傅,那妖怪的眼睛比兩個燈籠還大,連猴哥都沒捉著,我看明天咱們走吧!”
唐僧:“八戒!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怎麼這樣懶惰呢?”
八戒回懟道:“你不是著急取經嗎?這白耽誤功夫。”
我親愛的八戒同志,難得一次不懂事,絕不能影響領導享受眾星捧月的感覺,更不能質疑領導的任何決定。好不容易有了一次重新整理存在感的機會,領導豈能放過?
好不容易有一次主動出擊的機會,領導可不得好好表現嗎?靈山的領導們你們都看好了,並非我被妖怪抓走,我們團隊才有除妖的動力。牽扯到為民除害,我們也是不遺餘力。牽扯到宣揚佛家的時候,我更是全力以赴。如此通透的唐僧,哪能不好好安排。如此優秀的弟子,如來自然要賞賜佛位。
首戰告捷。村民們看到了除妖的希望,開始提出另外的要求,能不能順便解救被妖怪擄走的親人?
面對村民們的請求,唐僧先是支支吾吾並無正面回應,直到悟空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悟空:“大家不要擔心,不要擔心,一定幫你們捉住妖怪再走!”
再看唐僧,立馬挺直了腰桿,信心滿滿,中氣十足。
唐僧:“眾位施主,不要擔心了,不要擔心了,等我這個徒兒捉住了妖怪,說不定能夠救回你們的親人吶!”
不要擔心和不要擔心了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前者只是安慰,後者卻是承諾。藉著悟空的威風,唐僧再一次贏得了無數讚賞和奉承。可一旦營救失敗,唐僧還是有話說,沒那個本事你瞎逞什麼能?
更重要的是,唐僧還深諳語言藝術,懂得話不說滿的基本原則。人家說的是,“說不定”救回來皆大歡喜,救不回來大家莫怪,進退攻守主動權盡皆掌握於唐僧手中。等到悟空除掉了妖怪,我們再看村民們的反應。
村民:“唐長老,你幫我們殺了這個妖怪以後,我們大家都安生了,我們大家可要感謝感謝!”
真正的功臣被你們概括了,大家感謝的是唐長老。所以諸君!別光顧著埋頭拉車,抬頭看看路,停下修修車,再不濟你總要看看前進的方向對不對吧?
妖怪?瞎說,明明是進步的階梯,明明是擁有佛家編制的考試。紅磷大蟒修為不夠,甚至連話都不會說,為何還要鬥到三經時分未見勝敗,就算八戒加入戰鬥,還要鬥到東方發白?悟空到底成熟了。
先敬羅衣後敬人,先敬皮囊後敬魂!
不信你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