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章 獵人成了獵物

但即使到了這個份上,李雙喜仍然未下令衝鋒,他正用單筒千里鏡藉著月光和火把的照明對城門和城樓進行仔細觀察。

到了明代,千里鏡,也就是望遠鏡已經得到了應用,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有了望遠鏡,1990年發行的中國傑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上,就有鄭和手持單孔望遠鏡的畫面,在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船隊大部分時間都是沿著海岸線航行的,需要用望遠鏡觀察沿岸地形地貌,以此來導航。

李雙喜在用千里鏡尋找伏兵的身影,但朱家仕將伏兵都佈置在了甕城城樓之上,外圍的月城城樓只有寥寥幾個哨兵在懶洋洋的值守。李雙喜極目遠眺,想看看甕城城門是否已經開啟,但距離太遠,光線又太暗,實在看不清楚。但直覺還是告訴他,在這個緊要關頭,千萬魯莽不得,自已的一念之差,葬送的可是數千精銳騎兵,闖軍有幾個數千精銳騎兵,這樣的責任,別說是他一個副將了,就是馬世耀也承擔不起。

就在李雙喜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城門處卻遠遠傳來了喊殺聲,看來守軍終於發現異常了,正企圖奪回城門和閘樓的控制權,閘樓就是拉動吊橋起落的機關所在,只要明軍奪回了閘樓,就可以重新拉起吊橋,斷絕闖軍進入城門的唯一通道,將其隔絕在護城河外。

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容不得李雙喜再猶豫了,一旦錯過,唯一攻克大同城的機會可能就要擦肩而過,於是,他果斷髮出了全體衝鋒的訊號。闖軍騎兵立即取下了馬蹄子和馬嘴上包著的布,迅速用火摺子點燃火把,再翻身上馬,蕭雲林一聲命下:“突!”,率先向城門方向疾馳而去,後面大軍緊隨其後,但場面卻沒有想象中那種排山倒海的氣勢,因為闖軍排成了一長列的縱隊陣形進行衝鋒。

這是因為城門外雖然一馬平川,但吊橋卻很窄,最多隻能容納五六騎並行而過,如果闖軍全體壓上,搞集團衝鋒,必然會出現卡在吊橋前等待過護城河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遭到城頭明軍的大量殺傷,甚至會出現前隊騎兵被後隊騎兵衝撞,墜入護城河的情況,因此,李雙喜早已命令蕭雲林將大軍編列好,只等時機一到,按順序出擊即可。

城頭士兵先是驚恐的發現遠處亮起了繁星般密集的一大堆火把,緊接著匯成一條長龍惡狠狠的撲來,這才反應過來是敵軍來襲了,慌忙發出警報,大批明軍向城頭趕來,更多的明軍則湧向城門,企圖奪回城門,喊殺聲、兵刃碰撞聲、慘叫聲不絕於耳。

蕭雲林帶著十幾名先鋒向吊橋快速接近,150步、100步、70步、50步……,只是瞬息之間,一馬當先的蕭雲林跨馬而過,率先突入城中。

城門處有一群士兵正在廝殺,其中不少還舉著火把,但都是大明官軍的裝束,也無法分辨,闖軍騎兵也不分敵我,徑自橫衝直撞而去,很多兵丁來不及躲閃,就被疾馳的戰馬撞出去數丈遠,當場斃命。沒有被撞到計程車兵來不及慶幸,就又被後面趕到的騎兵撞倒一片,緊接著遭到無數馬蹄踐踏,屍骨無存,剩下的兵士驚恐萬狀,四散奔逃。

衝在最前面的蕭雲林一進入月城城門,就快速搜尋甕城城門的位置,但令他大為震驚的是,橫在他面前的只有城牆,沒有城門,他不得不急忙減速,以便察看情況。

原來,清遠門的月城城門與甕城城門並不在一條軸線上,進入月城城門後,要向南走很長一段距離才能看到甕城城門,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敵人攻破月城城門後,長驅直入攻打甕城城門,給守軍爭取更多的佈防時間。這樣一來,闖軍前鋒的速度就為之一滯,蕭雲林頓感不妙,但他還是抱著一絲僥倖心理,掉轉馬頭向南疾馳,想看看甕城城門到底有沒有開。

他沒有失望,甕城城門也是敞開的,但他沒有立即打馬進入,而是回頭向身後的一名騎兵下達軍令:“從這裡突入!”,那名騎士是傳令兵,背後插著好幾種顏色的令旗,他立即取下其中的一杆令旗高高舉起,對突入月城的闖軍進行引導。作為騎兵統帥,蕭雲林身後跟著好幾個這樣的傳令兵,隨時準備用旗語的形式向全軍傳達命令。

蕭雲林隨即帶領作為先鋒的十幾騎突入甕城,但在裡面遇到了同樣的情況,需要向北繞行很長一段距離才能到達主城城門。蕭雲林也不遲疑,迅速奔向主城門,也就是清遠門。在他的想象中,那裡的守軍已經開門請降,無數官員百姓跪地恭迎大順天軍,無數金銀珠寶和美豔女子任他取用!

但映入眼簾的一幕卻讓他目瞪口呆,一道緊閉的巨大鐵門冷冰冰的聳立在他眼前,打破了他所有的幻想,他瞬間明白了一切,這是個圈套,自已鐵定是被伏擊了,他急忙勒住馬韁,戰馬吃痛,前蹄騰空,發出一聲嘶鳴。

蕭雲林雖然吃驚不小,但憑著多年刀口舔血的經歷,卻並未慌亂,他轉過身,發現大批闖軍正源源不斷的從甕城城門處湧來,由於甕城要比月城狹窄得多,擁緊不堪的闖軍只得向兩邊散開,已經幾乎佈滿了整個甕城,但門口處依然有騎兵湧入,整個甕城現在已經裝下了近千騎兵,可想而知,外面的月城也是這種情況,闖軍的三千騎兵這個時候差不多已經全部被裝進了甕城與月城之中,成了名副其實的甕中之鱉。

蕭雲林剛要下達撤退的命令,此時突然一支火箭直插雲霄,甕城城門與月城城門處落下無數滾木,還在從那裡透過的闖軍被大量砸死砸傷,哀嚎聲一片。

在如此絕境之下,蕭雲林費了好大勁才壓下了心頭的恐慌情緒,迅速反應了過來,明白此時他們唯一的逃生通道就是甕城城門,唯有阻止明軍繼續往下扔滾木,他和他的部下才有可能從這裡逃出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