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章 在被公家脅迫的情況下出意外,還能算因公殉職

當晚,姜華與梁勇被告知明天要早些吃飯,大將軍有事要安排,第二日一大早,一個兵丁就過來叫姜華和梁勇,說是大將軍要見他們。但到了帥帳門口,哨兵卻說馬世耀有緊急軍務處理,讓他們等著,二人只好在帳外不遠處候著,但不一會就感到了陣陣寒意,時值二月,又是凌晨,再加上明末小冰河氣侯的影響,不一會二人就冷的受不了啦,但又怕隨時可能被召見,不敢走開,因而被凍的直踩腳。

好在不一會就有一個文書打扮的人走出帳外讓他們進去,二人這才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暖和暖和了。

一進帥帳,一股暖意撲面而來,原來帳中生了炭火,主將的待遇就是高,二人頓覺心曠神怡。馬世耀見他們來了,吩咐那個文書打扮的人給他們拿了兩把凳子,二人拱手謝過,落座之後,馬世耀也沒說什麼,姜梁二人也不敢先開口,只好這麼幹等著,帳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氣氛,姜華更是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懼,梁勇則滿腹狐疑,他不相信馬世耀會輕易讓他們離開。

過了一會,馬世耀才說:“兩位在我營中作客,招待不周,還請見諒,給姜總兵的回信已經寫好了,還請代為轉交,不過……”,馬世耀說到這裡故意拉長了聲音觀察兩人的反應。

姜梁二人不解的對視一眼,不知道馬世耀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馬世耀看了看他們,嘆了一口氣道:“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妨開啟天窗說亮話,姜瓖之所以派你們來聯絡我,是想與我裡應外合光復大同,想必這對二位來說不是什麼秘密吧!”。

姜梁二人不知道馬世耀為什麼說這個,但以他們的身份,既不好說知道這件事,又不好說不知道,只得什麼都不說。

馬世耀接著說:“本將雖然已經決定趁夜突襲大同,但我部官兵大多是陝西人,對大同城內的情況兩眼一抹黑,因此,我希望你們中的一人留下來給我軍當嚮導,事成之後,必有重賞,送個信嘛,一個人送就夠了,二位意下如何?”。

姜華心中一驚,該來的還是來了,馬世耀這不是擺明了讓他留下來嗎?這一路上不太平,他們二人中誰能安全的回去還用想嗎?但他知道,自已若留下來肯定是十死無生了,馬世耀一旦發覺上當還不得拿他祭旗,自已一個文弱書生哪裡能逃脫!

沒想到這時梁勇宏亮的聲音響了起來,“小人自幼長於大同,對城中街道、商鋪、兵營、官署都一清二楚,願留下聽將軍調遣”。其實,梁勇之所以要冒險留下,倒不全是為了保全姜華的性命,他可沒那麼高尚,主要還是擔心把姜華一個人留下會出現變故,他已經領教到馬世耀的手段了,很是擔心姜華隻身留下後,著了他的道,那閻大人精心策劃的誘敵之計可就功虧一簣了。

姜華一聽這話,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感動,梁勇這是要把生存的機會留給自已啊!自已怎能如此苟且偷生,此時一股書生意氣頓時湧了上來,他嚯的站起身,剛想說些什麼,卻被一個意外情況打斷了。

正在此時,一名親兵突然入帳,對馬世耀耳語了幾句,馬世耀一聽臉色微變,轉身對二人道:“你們先在這裡合計合計,到底誰走誰留,本將有事先出去一下”。馬世耀雖然走了,但那個文書打扮的人卻留了下來,在一旁似睡非睡,對二人視而不見。

姜梁二人一看,心中忍不住暗罵:又他媽來一個圈套!

梁勇本來想要說服姜華的,讓自已留下來的,但轉念一想,如果姜華一個人回去,這萬一路上出了什麼意外,回不了大同,閻大人的計劃一樣會泡湯。現在看來,必須當機立斷了,他拉著姜華遠離那文書後,就從袖中拿出一個藥丸,低聲道:“這是錦衣衛密制的毒藥,見血封喉,可能會幫到你”。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無需多言了,在這種情況下,能選擇自行了斷已經是一件幸事了。

姜華也沒想到梁勇會有這番說辭,看著冰冷的藥丸,不敢去接,但一想到家人,還是強自鎮靜下來,該來的總會來,躲也躲不掉,他用顫抖的手接過藥丸,只是說了句:“算我為閻大人盡忠了,請照顧好我的家人”。

姜華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閻應元有過交待,如果姜華在這次任務中為了成功騙過馬世耀而出了什麼意外,可以按照明軍把總陣亡的待遇發撫卹金,也就是說,算姜華因公殉職,可怎麼聽上去就那麼彆扭呢!當姜華把這句令人心酸的話說出來時,不知為什麼,梁勇竟呆立當場,無言以對。

不一會,馬世耀去而復返,姜華當即表示願意留下給順軍當嚮導,馬世耀欣然同意,文書當即將寫好的信箋交給了梁勇,梁勇深深看了看姜華,就走出了大帳,向大同方向疾馳而去。

回到大同總兵府後,梁勇將馬世耀的回信交給了閻應元,並將其在闖軍大營的經歷作了詳細彙報,閻應元現在擁有崇禎御賜的信物,擁有大同錦衣衛的最高指揮權,負責錦衣衛的一應事務。

閻應元聽聞姜華的事,也是不勝唏噓,嘆道:“真是一個可憐人啊!但這就是戰爭,為了打贏戰爭,讓大明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這是崇禎向他灌輸的思想,要將自已制定的宏偉計劃付諸實施,引領中華氏族走入近代,就必須先讓大明存在下去,不能被農民起義推翻,更不能被滿清這種尚處在奴隸社會的蠻夷所征服。

同時,他跟梁勇一樣,對姜華是否會反水尚有疑慮,但事到如今,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更重要的是,閻應元考慮到,明軍處於據守堅城的有利態勢,只要掌握好關閉城門和拉起吊橋的時機,就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況且,流賊幾千騎兵也根本無力攻城。

下定決心後,閻應元將整個計劃又仔細考慮了一遍,然後就開始進行具體的兵力部署。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