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景瑗拱手道:”回大人,大同城中共有百姓十四萬九千三百餘人,糧食還是不少的,但多集中在商人手中,其中以八大晉商囤積的最多”。閻應元知道,崇禎此時雖然還沒有動八大晉商的意思,但已命楊永對這些與滿清有勾結的奸商嚴加監視,防止他們在暗中作怪。這還是在朱由檢在寫給他的諭詔中說的,筆者這裡為了碼字方便,就將諭詔統稱為信了,從出京城開始,閻應元與崇禎來往的信件就沒有斷過。因此,閻應元也沒有打算向八大晉商在大同的分號動手,只是下令以市價向城中商人購買糧食以充實府庫,但禁止他們將糧食運出城。衛景瑗向旁邊的戶部郎中徐有聲囑咐了兩聲,徐有聲向二人拱了拱手便下去執行了。
衛景瑗從袖中拿出紙筆,將閻應元所說之事一一記下,隨即又接著道:“城中現在一共有300多口水井,其中出水的有200多口,因白登河、桑乾河穿城而過,城內百姓大多取用河水”。
閻應應聽後吩咐道:”從現在開始,要派可靠的人日夜看守主要水井,防止流賊在城內的細作投毒“。但顯然,在西北之地,200多口井是無法滿足十幾萬人一月乃至數月的用水需求的,況且,西北連年乾旱,連續一個月不下雨都是常態,也不能寄希望於老天幫忙。
想到這裡,閻應元託著下巴又道:”另外,發動城中百姓將所有的器具拿出來取水,以備不時之需,流賊一旦圍城,定然會想方沒法破壞大同城的水源,此事非同小可,你要親自去抓,務必辦好”。
衛景璦苦著臉點了點頭,這看守水井還好,讓老百姓取水儲存怎麼弄啊,總不能挨家挨戶的檢查他們的儲水情況吧?”。閻應元看出了他的心思,只好又道:”如果這個辦法不行,就在河邊多挖些水池吧,能存多少是多少,總比沒有水強”。
衛景瑗聽罷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向閻應元拱手道:”下官怎麼沒想到呢,多謝大人提點”。
閻應元擺擺手,止住了衛景瑗下面奉承的話,又道:\"那府庫中還有多少鎧甲兵器呢?”。閻應元接著問。
衛景瑗拱手道:“啟稟大人,下官剛剛去看過,府庫內有鎖子甲、板甲、棉甲,還有長矛、腰刀……”。
閻應元打斷他道:”報個總數就行了,本官現在只是大體估計一下”。
衛景瑗恍然,再次拱手道:“共有各類鎧甲九千六百四十副,各類武器六萬件,雖然這些鎧甲武器都比較陳舊,但絕大部分都是儲存完好的”。閻應元點點頭,心想,好在鎧甲兵器還算充足,雖然大同的邊軍主力在與滿清的作戰中損失殆盡,但鎧甲兵器卻沒有太大的損失,這也與沒來得及運往遼東前線有關,這樣一來,自已發動百姓守城也就多了幾分底氣。
閻應元頓了頓問道:“兵器還算充足,但鎧甲太少了,得想別的法子”。
衛景瑗心道:一萬多守軍,九千副鎧甲,都快人手一副了好不好,這還叫少。他想了想,在一旁提醒道:”大人,城內還有一個很大的兵器鎧甲作坊,產量不低,連鳥銃、三眼銃、弗朗機炮都可以鑄造”。
閻應元略一思忖便已明瞭,大同畢竟是九邊重鎮之首,有這樣的生產實力也不稀奇,但即使如此,也應付不了全民長期守城的消耗。
閻應元轉念一想,又對衛景瑗道:“衛知府,鎧甲之中可有紙甲?”。
“紙甲?”,衛景瑗一時摸不著頭腦,但他略一思忖,就想到了什麼,拱手道:\"大人說的是不是南軍所穿的紙甲?”。
閻應元一笑道:“也差不多,可有儲備,城中可有人會做?”。
衛景瑗拱手道:”這個倒是沒有,至於城中有沒有人會做,屬下確實不知,但屬下這就派人去查”,他對自已在這方面的疏忽很是自責,一臉愧疚。
閻應元忙制止道:“不必了,陛下在信中已經詳細寫明瞭紙甲的製作方法,大致是將多層紙棉加水夯實,再做成一塊一塊的綁在身上,雖然厚度可以達到一寸,穿起來非常臃腫,但卻非常適合在寒冷乾燥的北方用於守城”。
閻應元說著便從懷中拿出他昨晚抄錄的製作工藝流程,連崇禎給他的配圖閻應元都照著畫了下來,他之所以不把朱由檢給他的原件交給衛景瑗,是因為皇帝寫的信可不是一般的信,相當於御賜之物,隨意轉交他人相當於犯了欺君之罪,這封建社會的規矩就是特多。
衛景瑗看著手中寫滿字的厚厚一沓紙目瞪口呆,長年居住在紫禁城的大明皇帝朱由檢,居然會做紙甲,要知道,當時工匠的地位是很低的,別說皇帝了,就是他這個前大同巡撫,就是頂級工匠,要見到他,也是很難的。而且,這紙甲是還是南軍的裝備,因此也是在南方製作的,北方人極少會這個,別說大同城了,就是京師,會做紙甲的工匠也沒幾個。
閻應元看到衛景瑗在那裡愣著發呆,乾咳了兩聲,他才回過神來,沒辦法,皇帝會做紙甲,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閻應元正色道:“衛大人,你立即物色儘可能多的人手,在城內找一塊合適的地方,按照陛下給的方法造紙甲,進度隨時向我彙報,不得有誤”。衛景瑗向身旁的另一個戶部郎中朱家仕點點頭,朱家仕會意,向二人拱手後便下去執行了。
衛景瑗又連忙在他的小本本上記下來,已經密密麻麻的記了好幾頁了,這位新官上任的閻大人,真是雷厲風行啊!
閻應元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道:“城中的火炮和守城器械情況怎麼樣?“。
聽罷,衛景瑗忙從袖子裡掏出了一張紙,看了看拱手道:“回大人,大同城中現有紅衣大炮共十七門,分佈於城北關、東關、南關三個附城和西城門,另有弗朗機六十三門,虎蹲炮一百零三門,還有“神火飛鴉”若干”。大同城有四大城門:東面是和陽門,南面是永泰門,西面是清遠門,北面是武定門,其中東南北三座城門都有附城,附城是一座自成體系的小城,與主城互成犄角之勢,唯獨西門沒有,歷史上,姜瓖就是與李自成裡應外合,從西門攻入大同域的。閻應元聽罷鬆了口氣,雖然兵力不多,但好在火炮看上去還不少。
閻應元道:”以上所列的鎧甲兵器要加派人手打造,城中的鐵料、火藥和滾木礌石也要加緊儲備,城外的木料能運進來的都運進來,運不進來了就地銷燬,流賊隨時都會來,這些資源不能留給他們,雖然李自成慣於流民衝城,但也要防止他們造盾車”。衛景瑗躬手稱是。
思忖片刻後,閻應元又道:”對於城外的百姓如何安置,衛大人可有計較?”。
”這……”,衛景瑗是一臉懵啊!懷疑自已聽錯了,城外的百姓?現在他連城內百姓都顧不過來了,哪裡管得了城外的百姓。
閻應元也不打算兜圈子,直接把他的想法說了岀來,道:“流賊將至,現在疏散城外的百姓,堅壁清野是來不及了,但卻可以將他們就近轉移到附近的山上,即使闖軍搜山,對他們進行抓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樣既可以防止流賊的實力急劇增強,也可以牽制其一部分兵力”。衛景瑗點稱是,旁邊已經回來覆命的徐有聲立即道:”屬下這就派得力的人去幹這件事”,接著便拱手而去。
閻應元心道,對大同城附近的百姓來說,流賊來了不但不會不納糧,還會徵用他們的糧食,不然李自成大軍吃什麼,好在陛下已經昭告天下,免除了山西今年的稅賦,一個要搶他們的糧食,一個是免他們的賦稅,高下立判,這樣一來,發動大同全民守城,就容易多了,聖上英明啊!
想罷,閻應元讓衛景瑗退下去辦這幾件緊急要務去了,他自已則在椅子上疲憊的坐了下來,開始閉目養神,剛才的佈置確是費了他不小的精力。但沒過多久,出去偵察敵情的探馬就進來報告了。
從探馬的口中得知,流賊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了西安堡,距離大同城只有兩百里,而且是劉宗敏的騎兵,根據探馬估計有五千餘騎,兩百里也就是一日行程,閻應元立即下令關閉城門,拉起吊橋,嚴加防備。
隨即,閻應元又叫副總兵朱三樂前來議事,朱三樂進來後躬身行禮,閻應元擺了擺手,就讓那個探馬把剛才的訊息又講了一遍,朱三樂向閻應元拱手道:”流賊遠來疲憊,我軍以逸待勞,末將願領一隊人馬去探探劉宗敏的虛實,請大人準允”。
閻應元搖搖頭道:“不必了,劉宗敏所部都是騎兵,他們這麼急著趕來,肯定是準備在姜瓖的裡應外合之下對大同發動突襲,既然姜瓖本人及其全族親信都已經被除掉,只有騎兵的劉宗敏是不會輕易攻城的”。
頓了頓後,閻應元問朱三樂道:”朱大人,大同城中現有多少騎兵?”。
朱三樂忙拱手道:”誅殺姜瓖的親兵後,只剩一千二百餘人,騎術精湛的的只有三百餘人”。閻應元聽後一陣無語,好傢伙,你一千多騎兵去探人家五千騎兵的虛實?不知道誰探誰的虛實?
正在這時,陳明遇派來的信使到了,他與唐通率領的騎兵與輜重隊距大同城還有兩天的路程,但在途中卻遭遇到了流賊小股探馬的襲擾,閻應元聽後不禁一驚,心道:”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劉宗敏現在西安堡,距離大同僅一天行程,陳明遇和唐道離大同還有兩日行程,他們又遭遇了流賊的探馬,看來劉宗敏是要打輜重隊的主意啊!即使他不打輜重隊的主意,其主力騎兵也會搶先一步到達大同城,到時候,陳明遇、唐通他們想要進城可就難了。
想到這裡,閻應元轉向朱三樂道:”朱大人,一千二百騎兵中有能力與流賊一戰的有多少人?”。
朱三樂自知剛才失言,紅著臉道:”只有八百騎”。
閻應元也不打算為難朱三樂,徑直說道:”把帶隊的將官叫來見我”。
朱三樂應聲而去,不一會就帶來了一個精瘦的漢子,那人一看就很有精神,進帳後立即向閻應元叩拜,行動乾淨利落,口中道:“大同騎兵千總高偉拜見閻大人”。
閻應元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比較滿意,盯著高偉道:”本官打算派你出城與流賊騎兵一戰,你可敢去?”。
高偉再次拱手道:“如果大人下命令,末將責無旁貸”。
閻應元聽岀他話裡有話,忽然來了興趣,又看了一眼高偉道:“那如果本官不是下命令,而是徵求你的意見呢?”。
高偉拱手道:“末將不敢”。
閻應元揮了揮手道:“高千總但講無妨,本官現在就是在徵求你的意見”。
高偉正色道:“謝大人,如果沒有大人的軍令,末將是不會出城與流賊交手的,闖軍慣於流竄作戰其輕騎兵機動性本就強於我軍,且其一兵道常配備一兩三匹馬,打仗時可以隨時更換,使之不至於疲勞,因此,我軍並沒有以逸待勞的優勢。闖軍的重騎兵模仿西夏的“鐵鷂子”,全身披掛,慣用騎兵陣形,連孫傳庭的戰車陣都不是其對手,更不要說我們了”。
高偉果然是軍中的武將,說起話來直來直去,全然不顧及閻應元二品大員的身份。一旁的朱三樂不住用乾咳來提醒高偉,可這小子充耳不聞。
閻應元聽後,深以為然,不禁感嘆,除了關寧鐵騎以外,現在闖軍騎兵的戰鬥力已經在明軍之上了。
但閻應元還是面色凝重的看了看高偉道:“現在本官命令你率騎兵出城接應輜重隊,與闖軍的重騎兵硬扛,你敢不敢?”。
“敢!”,高偉不假思索的說,“既然大人決心已定,末將就豁出去了,打不了一死,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閻應元走到高偉近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放心,護送輜重隊的還有三千騎兵,我們也不是毫無勝算,更何況,還有陛下準備的秘密武器呢”。
“秘密武器!”眾人齊齊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