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朱由檢任命周遇吉取代李國禎為總督京營戎政,總攬京師防務,周遇吉開始在崇禎支援下大力改革三大營,裁汰老弱殘兵和市井油滑之徒,招募青壯流民練兵。而閻應元則去唐通的營地選拔士兵,雖然這些人仍由唐通直接統領,但唐通奉命受閻應元指揮,對此,唐通雖有所不滿,但朱由檢補發了密雲兵積欠的軍餉還是讓他喜不自勝。
鑑於王相堯、張永裕私通李自成的教訓,崇禎撤回了大部分監軍太監,原來的大同監軍楊茂林被撤回,改派錦衣衛前往。與此同時,張縉彥、朱純臣、王相堯、張永裕被抄家滅族,王相堯、張永裕作為皇帝內臣,吃裡扒外,罪大惡極,被判凌遲處死,張縉彥被判斬首。但在張縉彥的揭發下,魏藻德、陳演、光時亨也被查抄家產,押入天牢聽候發落,受到牽連的官員達數十人之多,錦衣衛和東廠查抄的銀兩摺合上千萬兩之巨。
但這麼大的動作,不可能不在朝堂上掀起波瀾,這天,崇禎正在處理奏本,王承恩來報左都御史李邦華求見,一聽到此人的名字,朱由檢就皺起了眉頭。
歷史上的李邦華可是有名的忠臣,李自成攻破北京後,他寧可自縊殉國也不願屈從,但他喜歡犯顏直諫的毛病也很是讓人頭疼,這在國泰民安的時候對皇帝確實是有好處的,唐初的魏徵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唐太宗能夠開創貞觀之治,就與其能善納魏徵的諫言有很大關係,但現在是明末啊!是大廈將傾之際,現在需要的是力挽狂瀾,是鐵腕治國,而不是臣子對皇帝行事作風的指指點點,更何況,現在的朱由檢是穿越者,通曉華夏未來300年的興衰榮辱,是這些愛鑽牛角尖的諫臣難以企及的。
崇禎本來是不想見李邦華的,但考慮到自已最近這麼大的動作總要有個說法,不能因為不明不白而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於是就叫王承恩讓他進來了。
不多時,一個身穿正二品官服,鬚髮皆白,但還算硬朗的老者走了進來,當時的李邦華已經70歲了,這在古代已經是高壽了。
李邦華拱手道:“臣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見過陛下”。
崇禎擺了擺手道:“愛卿平身”,連看都沒看李邦華一眼,繼續批閱奏本。
李邦華立在原地,頗為尷尬,過了好一會,他才憋出一句:“陛下……”。
崇禎打斷他道:“李愛卿有何事?”。
李邦華今天本來是想犯顏直諫的,被崇禎這麼往邊上一晾,一時之間竟然不知從何說起了。
又沉默片刻後,李邦華只好硬著頭皮道:“臣今天是為了彈劾錦衣衛掌刑千戶高文采而來的,高文采僅憑張縉彥的口供就將魏藻德、陳演、光時亨三位重臣緝拿下獄,請陛下治他的罪”。
朱由檢一聽這話,勃然大怒,李邦華該不會是以為現在還是崇禎初年,錦衣衛可以被朝臣們以剷除閹黨之名肆意彈劾吧!現在的崇禎壯大錦衣衛的實力還來不及,怎麼可能自斷羽翼,作為天子直屬的特務機關,強化錦衣衛的實力就是加強皇權。況且,高文采是奉李若璉之命行事的,而李若璉是直接受命於皇帝的,你李邦華有幾個腦袋,敢質疑皇帝的做法!
還沒等崇禎有所反應,一旁的王承恩已經怒喝道:“大膽李邦華,居然敢誹謗聖上”。朱由檢放下奏本,看了看李邦華,按下怒火道:“你就不怕朕治你的罪嗎?”。
李邦華心中也是一緊,歷史上的崇禎可是殺了7個總督和11個巡撫,連薊遼總督袁崇煥這樣長期鎮守山海關和遼東的統兵大將都說殺就殺,更別說他李邦華了,但他既然敢犯顏直諫,就不是個怕死的人。
李邦華鼓起勇氣道:“怕!但臣更怕陛下擅殺大臣,弄得人人自危,以致動搖大明根基啊!”。
崇禎一聽這話,再也壓不住心中的怒火了,不禁拍案而起,李邦華不由自主的抖了一下,連一旁的王承恩都大驚失色。
但崇禎沒有立即發作,而是快步在殿中踱了幾個來回,這虧得是現在的崇禎知道李邦華是個忠臣啊!要是換作以前的崇禎,三個李邦華都不夠砍的。
朱由檢來回踱步的工夫,跪在下面的李邦華已經冷汗直冒,他雖然不怕皇帝立即命人把他推出去砍了,但這種臨死之前的煎熬卻讓他難以忍受。
過了良久,朱由檢才對李邦華冷冷的說:“那依你之見,朕該如何處置魏藻德、陳演、光時亨三人?”。
李邦華緩了一口氣道:“應交由三法司會審,在人證物證齊全且充分的情況下,再定三人的罪不遲”。
三法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個部門,刑部主管審判,大理寺負責冤案、錯案的駁正、平反,都察院負責監督,三個部門形成相互制約的關係,但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就是互相扯皮,效率低下。
崇禎道:“那要是李自成殺過來了還無法對他們定罪怎麼辦?”。
李邦華不假思索的說,“可以將他們先行羈押,待退敵之後再審”。
崇禎怒火中燒,吼道:“那要是他們的家丁黨羽為李自成開啟城門怎麼辦?”。
李邦華頓時語塞,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來。崇禎對王承恩道:“把信拿給他看”,王承恩忙稱遵旨。
李邦華用顫抖的手接過信件,一看便大驚失色,這正是劉五給帶給李自成的那封信,以及李自成給張縉彥的回信,信中提到了魏藻德、陳演、光時亨三人的名字,原來劉五是錦衣衛的人,冒充張縉彥的家丁給李自成送信,從而拿到了魏藻德、陳演、光時亨三人勾結流賊的證據。
此時的李邦華已經是無地自容,恨不得在地上找個縫鑽進去,因為自已的魯莽,險些害了皇帝,害了大明社稷,他伏在地上顫聲道:“臣糊塗,為此等亂臣賊子求情,險些害了陛下,萬死也難辭其咎,求陛下降罪!”。
朱由檢臉色稍緩,對李邦華道:“你起來吧!你犯顏直諫,提出問題,本無可厚非,但這遠遠不夠,朕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人。你忠心是有的,但最大的毛病就是一根筋,不撞南牆不回頭”。李邦華膽戰心驚,連連稱是。
朱由檢本來是想讓李邦華取代魏藻德擔任內閣首輔的,但現在看來,他是高估這個人了,李邦華忠心有餘,能力不足。加之他性格耿直,得罪的人太多,勢必難以履行內閣首輔的職責。
朱由檢考慮了一會,想起歷史上的李邦華曾在巡撫天津期間,整頓過天津軍務,成績不錯,此外,他提出過改進操練方法、慎重選將、精製火藥、集中武器、節約金錢、演習大炮等建議,在整軍練兵方面還是有一套的,與其讓他在督察院礙自已的眼,還不如讓他去幫周遇吉練兵呢。
想到這裡,朱由檢對王承恩道:“傳朕旨意,免去李邦華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職,改任兵部侍郎,協助周遇吉訓練京營兵馬”。這也算是量才而用,因為兵部侍郎掌管的正是武選、地圖、車馬、甲械等事務。
李邦華連忙拜謝聖恩,雖然任兵部侍郎只能官居三品,比起左都御史來降了一級,但對他來說,今天能撿回一條命已經是萬幸了,又怎會計較這些呢?誰又能真正做到不怕死呢?
李邦華走後,一個小太監啟稟道:“戶部尚書,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蔣德璟在門外等候召見”。
崇禎在龍椅上坐定,道:“宣!”。
這個蔣德璟可算得上是明末的一個厲害人物,他博文強記,在典章、國防、律法、屯鹽、水利等方面都頗有心得,可以說是全才,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著作。蔣德璟尤其是善於收集、掌握情報,對邊關重鎮瞭如指掌,更難得的是,他為人正直,體恤百姓,忠心耿耿,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後,蔣德璟寧可南逃返鄉也不願委身事賊,最難得的是,蔣德璟還年富力強,當時只有50歲。比起袁可立、孫承宗,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蔣德璟進殿後,立即向崇禎拱手施禮,朱由檢笑著讓他平身,像看寶貝一般觀察了他一會道:“蔣愛卿,可知朕今日召你入宮所為何事?”。
蔣德璟再次拱手道:“臣不知,請皇上示下”。
崇禎笑道:“依蔣愛卿看,朝廷如今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麼?”。
崇禎的這個問題讓蔣德璟很是驚呀,此前他不是沒有向皇帝進言過,但以前的崇禎心浮氣躁,急於事功,根本聽不進去。今天,皇帝居然主動問他,還是在單獨召見的情況下,這讓蔣德璟很是激動啊!天子終於回心轉意了。
蔣德璟平復心情,整理了一下思緒道:“陛下,我朝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建奴,雖然如今李自成大軍壓進,但僅憑其不納糧的口號,就決定了他走不遠,我中華以農業立國,田賦是根本,百姓不納糧,請問李自成的大順如何運作,總不能一直流竄下去吧!而蒙古四分五裂,林丹汗死後,實力更是大不如從前。而建奴已經建國稱帝,還控制了朝鮮,整合了蒙古大部,五次入關劫掠,擄走我大明百萬子民和數不盡的財富,因此,建奴是最大的威脅”。
崇禎對蔣德璟的分析深以為然,但他畢竟是古人,在認識上還是有侷限性的,因此,朱由檢糾正道:“非也,這只是表面上的,追根究底,大明的最大的敵人是天災,其次內部的貪官汙吏,建奴只能排第三,只要前兩個問題解決了,建奴就翻不了天”。
這個說法讓蔣德璟禁不住大驚,在他的印象中,以前的崇禎雖然勤於理政,但就個人才能而言,是非常有限的,不僅識人不明,在很多政務上也是不得要領,往往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而今天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卻一下子抓住了問題的核心與根本,怎能不令他肅然起敬。
因此,蔣德璟恭恭敬敬的向崇禎行了個大禮,口中喊道:“吾皇聖明”。
這就聖明瞭,朱由檢心道,看來即使是蔣德璟,在皇帝面前,也得放低姿態才行啊!崇禎緩了緩又道:“那朝廷現在最缺的是什麼呢?”。
“錢糧!”蔣德璟脫口而出。
“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崇禎問道。
“這個……,”蔣德璟欲言又止,誰都知道銀子都流到官員、勳貴、士紳、商賈手裡去了,朝廷沒錢,但蔣德璟作為臣子總不能讓皇帝去抄家撈金吧,他也沒那個敢子啊!
崇禎見蔣德璟欲言又止,鼓勵道:“愛卿但講無妨”。
蔣德璟猶豫片刻道:“臣以為,當仿效天啟朝舊例,開新商稅”。
崇禎擺手道:“新商稅是要徵,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朕知道愛卿想說而又不敢說的財源,無非就是抄家罷了!”。
蔣德璟見皇帝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自已再也不能怕這怕那了,他把心一橫道:“回陛下,抄亂臣賊子的家的確是解決問題最快捷的途徑,但也不能光靠抄家,田賦依然是根本啊!”。
崇禎笑道:“既然愛卿如此開誠佈公,朕也就不藏著掖著了,朕打算免去山西、陝西、河南、北直隸一年的賦稅”。
蔣德璟面露驚愕之色,崇禎看看他,又道:“這些省份都是被流賊荼毒過的地方,其實,就算是收稅,也收不上多少來,朕已經查過了,戶部在全國最多也就是能收上來2000多萬兩銀子的稅款,而從這四個省一年只能收不到200萬兩銀子,如果免除一年的賦稅,農民就能留下足夠的種子耕種,來年如果風調雨順,就將是一個豐收年”。
蔣德璟一聽這話,心裡就犯嘀咕了,免除一年賦稅好是好,但皇帝何以能篤定明年風調雨順呢?
但皇帝既然已經這麼說了,自已作為臣子只能無條件支援了,況且這也是蔣德璟實現自已施政理念的機會,因此他向崇禎拱手道:“陛下,僅僅免除一年田賦是不夠的,還要制止強佔民田,鼓勵墾荒,尤其要招募流民墾荒,還要有種子、耕牛、農具,這可不是200萬兩銀子能夠解決的”。
崇禎道:“這個愛卿可以放心,錢的事朕會想辦法”。
蔣德璟道:“陛下,還有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那就是農民種出來的糧食乃至莊稼會遭到流賊尤其是建奴的搶奪和破壞,不解決這個問題,農民難以安心墾荒啊!”。
崇禎道:“這個問題朕已經想過了,既然流賊建奴要來,總是要面對的,朕已經決定要打造一支能在野戰中擊敗建奴的軍隊,如果只是固守城池,不敢野戰,敗亡只是遲早的事”。
蔣德璟深受感觸,向崇禎拜道:“陛下英明,大明振興有望了”。
崇禎對蔣德璟道:“朕打算讓你擔任內閣首輔,準備實施今日所說的這一切,你可願意?”。
蔣德璟連忙下跪道:“臣求之不得,臣謝主隆恩”。蔣德璟當這個首輔,也是需要勇氣的,要知道歷史上崇禎在位16年,換了17位內閣首輔,且他們的下場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