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章 西夏無戰事

万俟卨由於沒處理好罷免劉光世兵權的事,坐了冷板凳,秦檜將其雪藏了一段時間,又重新任命万俟卨出仕為官。

万俟卨擔任了禮部尚書兼參知政事,負責處理西夏事務。

而万俟卨給秦檜出的建議很簡單:

“岳飛功高震主,此次平定西夏,我等只需捧殺!”

秦檜聞言一喜:“對極了!岳飛自已找死,真是天助我也!”

於是万俟卨開始造勢,宣傳岳飛攻克西夏的事蹟,這讓趙構聽到了。

趙構果然有點急了。

“軍隊百姓只知岳飛,卻不知朕?”趙構緊皺眉頭,開始後悔同意岳飛和張浚跟西夏人打仗的事了。

趙構坐在御書房內,心情沉重。岳飛的名字如同驚雷般般在他耳邊迴響,那是一個讓金人聞風喪膽的名字,也是大宋百姓心中的英雄。

然而,這位英雄的光環已經蓋過了皇帝的威嚴,這讓趙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趙構繼續回憶,他想起了幾年前,當岳飛揮師北上,從海上反攻金人,連戰連勝,收復失地的時候,朝中群臣無不歡欣鼓舞,民間更是將岳飛稱為國家柱石,隨著岳飛個人聲望的日益高漲,趙構的心也逐漸沉了下來。

“岳飛啊岳飛,朕該怎麼處理你呢?犯吾法者,唯有劍耳,難道你們都忘了嗎?“

趙構的目光轉向案上的奏摺,那是岳飛請求增兵的奏章。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心中猶豫不決。

他知道,如果繼續支援岳飛,那麼岳飛的勢力將更加難以控制,但如果不支援,前線又恐怕會失去戰鬥力,畢竟岳飛是大宋的屏障。

人的名樹的影,再能打的將軍還不如岳飛坐在前線喝杯茶的效果好。

就在趙構糾結之時,一位內侍匆匆進來,低聲稟報道:“官家,嶽樞密又有捷報傳來。”

趙構的手一頓,眼神如利劍般刺向內侍,內侍的身體嚇得哆嗦了一下,捷報對於他來說既是喜也是憂。

趙構緩緩開口:“念。”

鎮靜過來的內侍清了清嗓子,朗聲念道:“嶽樞密已攻克西夏大多地區,虜獲輜重無數,我軍士氣大振,不日即將攻破西夏都城!”

趙構聽著這份捷報,心中更加忌憚了,他知道,這樣的勝利對於大宋來說是莫大的喜事,但對於他個人的權力來說,卻是一點都不好。

岳飛太能打仗了,大宋百年的邊患西夏,被岳飛兩年不到打亡國了。

這麼能打的將領,趙構把握不住。

但是,趙構還需要岳飛支撐前線,於是趙構命令岳飛打完西夏戰事後,回臨安府受賞。

等岳飛回了臨安,還能翻了天不成?

趙構想了想,下旨意道:“我朝乃仁義之邦,豈能讓西夏亡國,讓岳飛退兵吧!”

趙構決定暫停戰爭,先卸掉岳飛的軍權。

相比宋帝趙構的淡定,西夏皇帝李仁孝快要急死了。

西夏皇帝李仁孝看著面前的使者問道:“那岳飛不肯退兵?可是宋帝趙構已經讓他停戰了啊!”

使者低頭,語氣裡滿是無奈:“陛下,岳飛此人他……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李仁孝眉頭緊鎖,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岳飛,南宋第一犟種,說今天殺你就會殺你,一旦下定決心,便是九頭牛也拉不回。

使者低著頭回道:“我看那岳飛,已經不是宋帝能指揮的權臣了,恐怕岳飛不會退兵,甚至會一舉攻破.......”

李仁孝愣了愣,冷笑道:“好!好啊!這就是宋人的好臣子!就算朕死在這裡,也要帶上宋人陪葬!”

“朕明白了!”李仁孝緩緩地說,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岳飛是決心要亡我西夏,哪怕是違抗聖命!”

使者不敢多言,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

李仁孝沉吟片刻,然後對使者說:“你再去岳飛軍營一趟,告知他,西夏無意與南宋為敵。但若他執意進攻,那西夏人縱使死光了,也不會讓宋人佔到便宜!”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寂靜,眾文武官員面面相覷,心中無不生出一絲寒意。

李仁孝口嗨的話很壯烈,但也透露出一股無奈與悲壯,所有人都知道,面對岳飛這樣的對手,西夏已是岌岌可危。

西夏皇帝已經被逼到窮途末路了,皇帝李仁孝多次向金人求援,但金人絲毫不管西夏人。

西夏在宋金兩國之中宛如義大利,金國多次幫西夏進攻南宋,西夏也佔領了南宋許多領土,但只要南宋騰出手來打西夏,沒了金兵幫助的西夏人就頂不住宋軍的進攻。

金國認為西夏爛泥扶不上牆,索性不管了。而西夏的求援信卻如同雪片一般飄至金國朝廷,每一封都充滿了對生存的渴望和對援助的期盼。

在金國朝廷內部,對於是否支援西夏的議題也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一些朝臣認為,西夏雖弱,但其地理位置對於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若能施以援手,或許能夠在未來形成對抗宋人的軍隊,另一些大臣則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西夏已是強弩之末,投入資源無異於填無底洞。

完顏宗弼則是已經跟秦檜串通好,利用西夏作為犧牲品給岳飛造勢,再用皇帝趙構對岳飛的猜忌,剋制岳飛,爭取一次做掉岳飛,永絕後患。

金熙宗完顏亶一切都聽叔叔完顏宗弼的安排,便同意了此事,直接將西夏使者拒之門外。

西夏皇帝李仁孝得知此事後,心涼了半截。

“城中糧食雖夠支援兩月,但兩月後,又該如何是好呢?”李仁孝將奏章扔在案牘上,心中只有無限的絕望。

李仁孝騎馬走到城牆上,望著城外的宋軍營地,燈火通明,似乎在嘲笑他的無力。

李仁孝深知,若不能儘快想出對策,這城池遲早會被敵人攻破。

翌日,李仁孝召集了所有文武官員,商討對策。

“陛下,臣有一計。”一位大臣上前一步說道,“我們可以暗中派人與敵軍談判,假裝投降,實則是為了爭取時間。”

李仁孝聽後,眉頭一皺:“此計雖然可行,但若被敵人識破,豈不是自尋死路?”

大臣說道:“陛下放心,臣已有詳細的計劃,定能讓敵人深信不疑。”

經過一番討論,李仁孝最終決定採納這個計劃,同時命人暗中準備,同時加強城內的防禦,以備不時之需。

幾日後,西夏的使者悄然出城,前往敵營。他們帶著李仁孝的親筆信,表面上是請求和平,實則暗藏玄機。

宋軍將領曲端和吳玠見到使者,起初頗為疑惑,但當他們看到李仁孝的信後,不禁喜形於色。

他們認為西夏已經支撐不住,即將投降。

於是吳玠將此人押送到了岳飛面前,岳飛看了西夏皇帝李仁孝的親筆信,而信使恭敬的說道:

“嶽元帥之名如雷貫耳,何必糾纏西夏小國不放呢?正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西夏願意割讓一半領土稱臣上貢,還請嶽元帥退兵!”

岳飛聽後,面不改色,一旁的軍師魏建安冷笑地審視著這位使者。

岳飛深知西夏此舉不過是權宜之計,意在暫避風頭,一旦宋軍退兵,西夏必定捲土重來。

岳飛緩緩開口道:“我大宋天威浩蕩,豈容爾等西夏小國反覆無常?跳樑小醜,雖強必戮!回去告訴你們的皇帝,再不投降,大宋兵鋒所指、人畜俱焚!”

使者聞言,面色鉅變,但仍舊保持著恭敬的姿態,試圖再次勸說:“嶽元帥英明神武,天下皆知,但戰爭不斷,百姓受苦,若能以和為貴,豈不是上策?我朝願奉上城內所有的金銀珠寶和一切能換取嶽元帥退兵的東西!”

岳飛說道:“和議?退兵?爾等若真有誠意,便需以實際行動證明,割讓領土,稱臣上貢,這些都是必須的,但要公開向天下宣誓,永不再犯,而且,讓你們的皇帝親自來投降!否則,唯有屠城等著你們。”

岳飛提出讓西夏皇帝李仁孝親自前來投降才願意退兵,西夏使者剛想反駁兩句,被魏建安打的眼珠子差點崩出來。

西夏使者無奈,只得答應將岳飛的條件帶回給皇帝李仁孝聽,岳飛反而更加謹慎,他命令軍隊繼續加強防禦,同時派出斥候密切監視西夏的動向,確保不會受到西夏人突然的襲擊。

“狗急跳牆,兔子急了能咬人,更何況是一個國家的皇帝呢?”

岳飛仍舊很謹慎,而西夏人的軍隊都被他俘虜後充作勞動力俘虜,這些西夏士卒擅長騎術,岳飛便讓他們當步卒搬運物資,全部收繳了西夏人的戰馬。

“西夏軍隊雖然勇猛善戰,但在持久戰中容易疲憊不堪,也不失為好的兵源地。”

魏建安對西夏人作出了評價,認為西夏也是一個合適的兵源地。

而岳飛展現出了他的寬厚和仁慈,他對待西夏戰俘非常寬容,不僅沒有虐待他們,還給予他們食物和醫治傷員,儘量讓戰俘感受到宋軍的善意,方便後面整編西夏軍隊。

看著眼前數之不盡的西夏俘虜,岳飛用大喇叭講道:

“打仗的目的是為了和平,而不是仇恨和殺戮,我岳飛希望此戰後,爾等能夠迴歸故土,過上和平安寧的生活!”

岳飛在魏建安的演講稿下開始給西夏俘虜洗腦,同時拿出來了大殺器-土豆番薯玉米三件套。

岳飛讓俘虜們種植和搬運這些新式作物,同時承諾道:“只要爾等聽從軍令,走的時候每人可以帶走兩斤糧種!”

西夏俘虜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事實上,西夏俘虜們已經私藏了一些番薯土豆玉米,等待帶回家中種植。

起初,西夏俘虜們對這些陌生的農作物感到好奇又警惕,他們不解為何這些作物能在宋朝得到廣泛種植,而在自已的土地上卻從沒見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親眼目睹了這些作物的生長週期短、產量高、耐旱耐瘠薄的特性,內心開始動搖。

“土豆這種糧食,一畝地就幾千斤,足夠一個四口之家一年的口糧!宋人說是給我們,但不可信!我們一定要拿到種糧才放心!”

西夏俘虜們密謀著,然而一旁的西夏將軍蕭合達卻是派自已計程車卒監聽這些俘虜。

因為,蕭合達是遼人,護送遼國公主耶律南仙到西夏聯姻,但是西夏人竟然逼死了遼國公主和她的兒子李仁愛!!!

沒錯!當今的皇位根本不屬於李仁孝!!!

遼國公主耶律南仙所生的李仁愛才是西夏的嫡長子,正兒八經的太子!

西夏背刺遼國,導致遼國滅亡,太子李仁愛質問父親背叛遼國,李乾順處罰了李仁愛,太子李仁愛憂憤而亡,其母親遼國公主耶律南仙也絕食自盡!

因為西夏人竟然綁架了逃亡至此的遼帝耶律延禧!將遼帝交給金國!!!

西夏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金人深知西夏的本質。

太子李仁愛死了,才輪得到二皇子李仁孝繼位,也就是如今的西夏皇帝。

而保護公主的遼將蕭合達憤怒不已,想要造反西夏,復國大遼。

還沒等蕭合達造反,他已經成了岳飛的俘虜。

但是,蕭合達對西夏人的恨,是不可磨滅的!

某個深夜,幾個膽大的西夏俘虜偷偷挖取了幾塊番薯和土豆,還有幾粒玉米種子,小心翼翼地藏在衣兜裡,他們計劃在被釋放回家時,將這些珍貴的種子帶回西夏,希望藉此改善家鄉貧瘠的土地。

這一舉動雖然充滿了風險,一旦被發現,不僅會受到嚴懲,更可能連累同伴,但他們仍然願意為了家人和族人的未來鋌而走險,夜深人靜時,西夏俘虜們會聚在一起低聲討論種植的方法,幻想著這些作物在西夏土地上生根發芽的景象,為首的西夏俘虜還保證道:

“只要將這些糧種送回家,西夏人永遠不用捱餓了!”

而監聽他們的遼人蕭合達只是冷笑。

遼人蕭合達告密了,遼人俘虜被抓了。

宋軍裡最閒的張浚親自審查此事,將藏匿番薯土豆的遼人俘虜全抓了起來。

張浚已經不背AKM步槍了,而是跟岳飛討要了一支格洛克手槍插在腰間。

“你們真是膽大啊,敢偷我大宋的糧食!”

張浚正思索著怎麼處理這幾個偷糧賊,忽然,一個完美的借刀殺人計劃浮現在了張浚心中。

PS:忙得要死,就4000字一章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