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6章 躬行農事(二)

“有了紅薯和土豆,我大宋就倉廩充實,沒有饑民和流民,社稷也就大定了,陳耆老,拜託了。”江萬載道。

“這個紅薯,是我大宋子民至寶啊!陳耆老,無論如何,都要種它出來,大宋千千萬萬子民拜託您了!”文天祥說著,便朝著陳景沂跪拜下去。

“大人,使不得,使不得。”陳景沂忙對著跪拜。

自古官不拜民,文天祥這一拜,在場的眾人都怔住了。

“陳耆老躬耕隴畝,操心民眾疾苦,晨窗夜燈,不倦批閱,編成農學鉅著《全芳備祖》,不但充盈了我大宋書庫,更是農人之智慧結晶。此番陳耆老受重託,要種出紅薯和土豆,解民眾數千年之困,某願替天下蒼生作此一拜。”文天祥動情解釋。

“祖王爺,文大人,各位大人,草民已是古稀之年,想來時日無多,本擬在家度日安享,奈何異族入侵,民不聊生,草民再無他求,定將祖王爺和各位大人所託,用餘生之功,殫精竭慮,力爭三年時間完成託付。”陳景沂保證道。

“陳耆老,那咱們約定三年為期,本王保證要人給人,要地給地,還要給你置辦一些農具和畜力,為我大宋子民,為天下蒼生造福。”趙德芳無比認真的說。

方洪趕緊上前道:“請祖王爺放心,我們將把陳耆老安排過來,這一方屯田交給陳耆老,對陳耆老的要求,凡是和耕種相關的,保證有求必應。”

跟著陳景沂過來的江口村村民興奮異常。陳千廿六也跟了過來,他正為陳空崖不帶他而苦惱,心道我去不了軍營,我就過來耕種,到時候這些紅薯和土豆還不任我吃食?

接著,趙德芳又拿來一個袋子,將裡面的物品分給眾人,每人領取了數個。

“祖王爺,這像是地果?落花生?”江萬載問道。

趙德芳猛然一驚,難道這個時代已經有了花生果?印象中花生是美洲植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才開始在舊大陸傳播,花生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是1530年代。

其實這次是趙德芳沒有考究清楚,1600年明朝中期蔣一葵作《長安客話》最早已經記載有落花生。另據清朝《滇海虞衡志》記載:落花生,為南果中第一,以其資於民用者最廣。宋元間,與棉花、蕃瓜之類,粵估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以榨油為上,故自閩及粵,無不食落花生油。且膏之為燈,供夜作。按照《滇海虞衡志》的說法,花生在宋元時候已經開始種植,並且用來榨油。

1958年在浙江吳興錢山漾原始社會遺址中,首次發現了兩粒碳化的花生種子,經碳14測定,距今4700年,這證明我國在新石器時期,花生就已存在,而南美洲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古老的花生遺物,比我國要晚1000多年。

趙德芳只好訕笑道:“對,這是花生,是食用油的主料。江大人,如今我們食用的油料都是什麼?”

“有蕓薹油,胡麻油,豆油,還有動物油脂。”江萬載回道,他所說的蕓薹就是現代的油菜花。

“此花生果飽含油脂,榨出來的花生油最為香甜,畝產可達五百斤以上,一斤花生可產三兩油,大家品嚐一下。”

趙德芳說著,和眾人將花生殼剝開,將花生籽放進嘴裡咀嚼起來。

眾人有樣學樣,將花生吃的嘎嘣脆響,滿口飄香。

“祖王爺,此花生竟然如此美味,比地果好上百倍不止。”江萬載道。

趙德芳悠悠覺得,他所拿的花生已經是改良數百年,八百年前的大宋朝落花生哪有得比?他也就理解了為何歷史文獻裡沒有留下來關於花生及其衍生品的記載。

“這個花生就當做改良款吧,給我大宋人民再增加一些油料,還有各類花生糕點。”趙德芳暗想,“玉米也是高產作物,可惜船上還沒有發現能作為種子的玉米粒。還有菸草,還有橡膠樹,也該種植了。還有西紅柿,洋蔥,南瓜,還有向日葵,抽空一定好好找找種子,實在不行,就派船隊去美洲非洲了。”

聽著趙德芳的介紹,不止是陳景沂這些農人,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祖王爺是真正的天人,帶過來這麼多好東西,如果能夠普及,那將是多麼富裕的一個大宋啊。

隨後,趙德芳親自下田,帶領眾人開始勞作,第一犁由他親自扶犁,陳景沂牽牛,犁鏵在鬆軟的泥土裡穿過,身後留下一溜翻開的散發著泥土香的溝壑。

趙德芳其實對種田還是很有體會的,他生長在農村,從小就跟著大人在田裡耕作,雖然主要是玩耍,偶爾跟著乾乾農活,但這也為他打下了種田基礎,耕地、除草、澆水、碾場、揚掀樣樣都會。曾經趙德芳第一次看見雪白的化肥,以為是白糖,抓了一把就往口裡捂,結果可想而知,最後成為笑話在村內流傳。

稻穀育苗本就是國人強項,流傳了數千年,眾人很快就完成了。土豆和紅薯的種植也很簡單,平整好土地,整齊碼放在土裡,再澆上水即可。趙德芳講解,陳景沂帶領著大家乾的熱火朝天,翻地的,堆隴的,澆水的,施肥的,江萬載、文天祥、陸秀夫等人也加入耕作,茶倫和薩仁圖雅也是各自扛著一把鋤頭,直乾的香汗淋漓,嗓子冒煙。

過午,方洪著人送來午飯和茶湯,眾人就在田間用餐。趙德芳將辣椒醬分給大家,那獨特的香辣味再次讓大家回味良久。

“這個辣椒醬主料就是辣椒,磨碎後新增一些醬料,再消毒、發酵而成,辣椒比茱萸辣味濃,此次也留了一些種子,不久之後也將是一道日常食用的蔬菜。”

太陽西斜,落日餘暉中,十數畝上田懷抱著剛剛種下的種子,滿懷希望的開始了孕育。大家看著忙碌過後的成果,一個個都充滿了希冀。

“今日勞煩大家了,我們種下的是種子,收穫的是希望,不久之後,這裡將會帶來天大的驚喜。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本王會再次回來,與你們一起收穫。”趙德芳道。

其實這時候他心裡也腹誹了一下,很多作物都是兩百年後的哥倫布環遊世界後,在大航海時代被慢慢傳播到中國的,現在提前出現,而且是集中在東方大國出現,不久的將來,農業高度發展,促進工業革命,看你們白種人還自恃優越,還有何機會侵佔別國?你到我大宋來,讓你們看看我東方大國的富饒強盛和國泰民安。

方洪趕緊道:“今日祖王爺開犁第一田,實乃我大宋洪福,時日可期,豐收在望,我們全城子民都盼著您再次到來。下官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我府欲將此田立為要地管理,擬改建為圍場,想請祖王爺賜名。”說著鋪上筆墨紙硯。

趙德芳心道,這個方洪能夠審時度勢,眼光深遠,是有大才之人,說不定還想借此青史留名。

他思忖片刻,道:“就叫皇家種植園吧。”說著讓王清惠大筆一揮而就,蓋上大印。“可由陳耆老擔任園長。”

方洪領命,陳景沂誠惶誠恐,再次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