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章 推行仁政

翌日,晨光初照,咸陽城的大街小巷中,賣報童們的身影穿梭其間,他們手中的報紙如同晨風中的一紙飛鴻,將最新訊息傳遍每一個角落。

大秦報社的報紙,不僅在城內流傳,更被送往了周邊郡縣。

賣報童們稚嫩的嗓音,帶著一絲自豪,將頭條新聞娓娓道來:“頭條板報,長公子扶蘇抵達上郡,嚴懲貪腐,一百零八名剋扣糧餉者受處刑!”

“小孩,快,給我來一份!”一名中年男子,坐在酒館中,酒杯未放,便急切地向窗外的賣報童招手。

“好嘞,給您!”賣報童接過錢幣,熟練地放入斜挎包中,遞上報紙後,又繼續他的喊賣之旅。

街頭巷尾,人們聽聞此訊息,紛紛慷慨解囊,爭相購買。

報紙頭條赫然印著:“戊辰月甲寅日,扶蘇公子抵達上郡,聞民夫徭役之苦,追查之下,揭發貪汙剋扣之行。朝廷伙食有定規,而此輩貪腐之徒,為私利而不顧他人死活。公子以雷霆手段,嚴懲不貸,共處刑一百零八人,還百姓以公道。”

在這亂世之中,如此公正之舉,實為罕見。

中年男子讀罷,不禁對扶蘇公子肅然起敬:“嘶~長公子此舉,真是仁愛之至,上郡之行,首當其衝竟是肅清貪腐。”

“正是,他們服役已是艱辛,若再被剋扣糧食,如何得以飽腹?”一旁的酒客附和道。

“周兄,你快看看,後面還寫了些什麼?”另一桌的青年,目不識丁,急切地詢問著周姓中年男子。

“長公子宣佈,三月內在上郡服徭役的死亡家屬,將獲得五百錢的死亡慰問金。”周姓男子讀罷,深吸一口氣,感慨道:“奇哉,此乃我生平首次聽聞‘死亡慰問金’之說。”

“扶蘇公子真乃仁人也,我在老家時,便聽聞陛下徵召百姓修建長城、驪山、秦直道、靈渠,其間喪生者不計其數。”

“趙兄,自古哪個朝代不徵民夫?哪個朝代不死人?又有哪個朝代能如我大秦,既給錢又供食?”周姓男子,身為咸陽土著,老秦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對趙姓男子的言辭頗為不悅。

趙姓之人,祖籍邯鄲,祖上趙國人,與周姓男子這位老秦人,自然在觀念上有所差異,兩人的對話中,隱隱透露出地域與歷史的糾葛。

“是是是,周兄說的是,在下胡言了!”趙姓男子訕訕一笑,連忙圓場,似乎意識到自已言辭的不妥。

“周兄言之有理,咱們百姓去服徭役,不僅有足夠的糧食,還能領到工錢,如今不幸遭遇不測,更有這死亡慰問金可領。雖然五百錢不算多,但總比空手而歸要好得多,這等待遇,哪個朝代能比?”另一人點頭附和,周姓男子聽後,也不禁點頭表示贊同。

周姓男子的目光再次聚焦於報紙上,他的聲音隨著閱讀的深入而逐漸提高:“陛下對扶蘇公子的舉措表示了高度的贊同,並已指派廷尉李斯大人,前往驪山、秦直道、靈渠等地,徹查那些剋扣民夫徭役的不法之徒。此外,陛下還下令,對這些地方半年內無故死亡的民夫家屬,補發五百元死亡慰問金!”

“陛下聖明!”酒館內響起了一片讚歎之聲,眾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敬佩神情。

“這真是前所未有的舉措,陛下和扶蘇公子都是我大秦的明君啊!”一名老者捋著鬍鬚,眼中閃爍著淚花,感慨地說。

“是啊,這樣的仁政,定能安撫民心,穩固我大秦的江山社稷。”另一名客人點頭附和,語氣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不過,早聽聞扶蘇公子仁義,沒想到殺伐也是如此果斷!這一百零八人說殺就殺了?”另一桌的一名男子,帶著幾分驚訝和不解,低聲議論。

“你懂什麼?扶蘇公子此舉,恐怕是想讓他們少受些罪,死得痛快些。換作我,對這些貪腐之人,直接殺頭都難以解恨。”一名滿臉絡腮鬍的魁梧男子,猛地一拍桌案,聲如洪鐘,對那名男子的質疑顯得頗為不滿。

酒館內的氣氛因這番言論而變得緊張,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這兩位男子身上。

周姓男子見狀,連忙打圓場:“各位,各位,扶蘇公子此舉,既是嚴懲不貸,也是警示後人。他以身作則,展現了朝廷對貪腐零容忍的態度,這是對所有百姓的保護。”

那名質疑的男子,在眾人的議論聲中,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已的言論有些不妥,他低下了頭,不再言語。

而那魁梧的絡腮鬍男子,見眾人支援自已的觀點,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他高聲道:“正是如此,扶蘇公子的英明決斷,必將載入史冊,成為我大秦的一段佳話!”

酒館內的氣氛再次活躍起來,眾人繼續熱議著扶蘇公子的事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今日的頭條內容,是扶蘇公子特意寫信給淳于越和叔孫通,讓他們將這份報道撰寫並置於頭版頭條。

雖然扶蘇公子並不知曉皇宮內的詳細情形,但大秦日報有專人駐守宮中,負責將可公開的時政新聞撰寫成文,傳遞給民眾。

在咸陽宮的早朝上,依照慣例,第一件事便是君臣共同閱讀當日的報紙。

李斯、馮去疾等重臣在閱覽了扶蘇公子的報道後,紛紛建議將此新聞加量印刷,發往全國各地,以正視聽,鼓舞民心。

嬴政對此表示贊同,認為此版報道確實值得推廣,於是下令大秦報社加班加點,務必儘快將報紙印製完成。

於是,大秦報社內,連續三天燈火通明,工匠們不分晝夜地忙碌著,印刷機的轟鳴聲徹夜不息。

快馬加鞭,一匹匹駿馬背上不僅馱著信使,還有左右各掛著一大包報紙,從咸陽城出發,奔向大秦的每一個郡縣。

酒館內的議論聲漸漸平息,但那份報紙所帶來的影響卻在全國各地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