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章 扶蘇的馬屁

總共有一百零八名伙伕被斬首,圍觀的民夫無不鼓掌歡呼。

當士兵們清理完現場,將屍體運走掩埋後,扶蘇抬頭看了看天色。

隨後拿起海螺,對聚集的民夫和徭役說道:“今日之事,是對軍紀的一次嚴正執行,我不希望再看到類似的事情發生。”

說完,扶蘇環顧四周,高聲呼喚道:“蒙將軍!”

“臣在!”蒙恬立即應聲而出。

“蒙將軍,你派人整理近半年內修築長城過程中不幸身亡的民夫和徭役,確保對每位亡者的家屬發放補貼,每人500錢,以示朝廷的關懷與補償。”扶蘇的命令堅定而有力。

蒙恬聽後,雖然有些意外,但還是迅速回答道:“是,大公子!臣即刻安排。”

“嘶~”

“真的嗎?我沒聽錯吧!死亡家屬真的有補貼?”

“500錢!這補貼也太豐厚了吧!”

周圍的民夫和徭役們議論紛紛,他們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這樣的事自古前所未有。

\"此外,若你們在勞作過程中遇到剝削、打壓或冤屈,乃至任何不公平待遇,均可直接向各處軍長反映情況。我已下令,任何人不得阻撓你們。我必定會為你們伸張正義!\"

\"多謝公子!\" 眾人聽後,紛紛恭敬地跪地磕頭致謝。

……

\"公子,您為何要如此做?\"回到營帳後,王賁對扶蘇的今日的所作所為感到困惑,終於忍不住提出了疑問。

儘管蒙恬沒有直接詢問,但他心中也期待扶蘇能給出一些解釋。

如果這是出於仁愛之心,他還是有必要來提醒一二。

今日已對百多位廚子執行了死刑,此事尚未向陛下和廷尉彙報,實屬先斬後奏之舉。

更何況,他們身在此處並非為了審案,替這些人伸張正義,主持公道。

扶蘇顯然知道王賁的困惑,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然後緩緩說道:“王將軍,你可明白千里堤壩潰於蟻穴的道理?”

“我明白這個道理,但這與剛才的事有何關聯?”王賁依然不解。

“自大秦一統六國,歲月尚淺,昔日六國的遺族仍舊心懷叵測,暗中窺視著我大秦的江山。為了築牢帝國的根基,大秦亟需動員黎民百姓,投入各種浩大的工程之中。朝廷雖有制度,勞作之民得以糧食與餉銀,然而,人海茫茫,朝廷之眼難以洞察每一個角落,底下的疾苦與不公,往往難以上達天聽。”

王賁蒙恬點點頭。

“爾等可曾深思熟慮?若吾輩今日漠視不顧,任由時光流逝,那六國的遺老遺少必將肆無忌憚,四處散播流言蜚語。他們將無端指責我大秦,誣我以殘暴之名,誹謗我朝榨取民力,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些樸實的黎民,目不識丁,亦未曾親睹真相,他們將如何辨別真偽?他們的心靈易受矇蔽,只憑耳食之言便信以為真。一旦民間的憤怒之火被點燃,民心一旦渙散,我大秦的江山社稷,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這...”王賁蒙恬目光一縮,相互看了一眼。

“真正的威脅並非來自北方的匈奴鐵騎,亦非南方的南越蠻夷,而是潛藏於我們自已陣營之中的暗流。自大秦一統六國,雖天下歸一,然心懷異志者仍不乏其人。他們暗中窺伺,伺機而動,懷揣著復興舊國的野心,時刻準備著點燃叛亂之火。一旦我大秦顯露出絲毫破綻,他們便會以天下蒼生為藉口,高舉反旗,將種種不實之詞,無端加諸於我等忠良之身!”

“公子,若情勢果真至此,我王賁願親率百萬秦軍,誓將那些叛逆之徒一網打盡,不留一人!”王賁目光如炬,彷彿已見那群心懷叵測的貴族,正策馬揚鞭,直逼咸陽城下。他的聲音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決絕與憤怒。

“王將軍,誅殺並非解決之道。六國舊族人數眾多,豈能一一斬盡?真正的力量,在於贏得民心。”扶蘇輕聲說道,他的聲音平靜而堅定,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他輕輕擺手,示意王賁不必激動,先坐下再談。

“只要我們能夠贏得百姓的信任與支援,那些心懷不軌之人自然不足為患。”扶蘇繼續說道,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傳遞出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

蒙恬凝視著扶蘇,心中暗忖,眼前的這位公子似乎已非昔日。

他身上散發出的從容與智慧,讓人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

或許,扶蘇的這種新的治國理念,正是大秦帝國所需要的一股清新之風。

“公子之言,高瞻遠矚,令人欽佩。然而,方才公子提及對亡故民夫家屬予以補貼之事,此事重大,恐怕還需奏請陛下聖裁。”蒙恬的聲音帶著一絲憂慮,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此事後果的深思。

他心中暗自思忖,公子扶蘇當眾宣佈此策,若陛下不予准許,公子日後登基,又如何取信於民?

蒙恬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波瀾,此事若處理不當,恐怕會影響到公子的威望和未來的統治。

“此事我將親筆書信稟明父皇,但這些補貼出自我個人之財,無需動用國庫。”扶蘇語氣堅定,他輕輕一揮手,示意無需再議。

蒙恬見狀,微微頷首,心中雖有波瀾,卻也只得應允。

他暗自思量:若是往昔,自已或許會對扶蘇的慷慨之舉心存疑慮,認為不過是空談。

然而,在咸陽之時,他曾親眼目睹那些貴族為扶蘇送來滿載金錢的馬車,心中不禁對扶蘇的話深信不疑。

經過一番深入的交談,蒙恬與王賁對扶蘇的認識愈發深刻。

他們發現,扶蘇並非只是一位感情用事、滿腔熱血、聖母心爆棚的公子哥,而是一位兼具仁心與智慧的人。

他對於民夫家屬的關懷,並非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後的決策。

這份體恤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建立在對百姓疾苦深刻理解之上的仁政。

心中的疑雲逐漸散去,蒙恬與王賁相視一笑,彼此在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釋然。

他們不再為扶蘇的決策感到憂慮,反而對大秦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

幾日後,咸陽城章臺宮。

嬴政正端坐在龍案前,專注地批閱著一疊疊紙張奏摺。

不同於昔日竹簡的笨重,如今輕便的紙張讓他的案頭顯得整潔有序。

“陛下,上郡有急報!”一名宦官匆匆步入大殿,至嬴政十幾步外便恭敬停步,雙手高舉一竹筒。

趙高立刻步下臺階,接過竹筒後,畢恭畢敬地呈遞給嬴政。

嬴政接過竹筒,從中抽出一卷紙書。

只見開頭幾行字跡工整,情真意切:“我最敬愛的父皇,兒臣雖身在邊陲,然心繫龍庭,每日無不思念父皇的聖容與教誨。”

書信繼續,扶蘇用詞華麗,極盡讚美之能事,言辭間充滿了對始皇帝的崇敬和思念。

嬴政讀著讀著,雖然眉頭微蹙,似是對這番肉麻的言辭有些不習慣,但眼中卻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欣慰和滿意。

“父皇,您的英明神武,兒臣時刻銘記於心。您一統六國,開創千秋偉業,功績堪比三皇五帝。兒臣雖不敢望其項背,但願竭盡所能,繼承您的遺志,為大秦的繁榮昌盛貢獻綿薄之力。”

嬴政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微笑,但隨著書信內容的深入,他的眼神逐漸變得銳利。

扶蘇在信中詳細描述了他在上郡的作為,包括如何鐵腕整頓風紀,對那些剋扣糧餉的伙伕施以重典,以此來維護軍紀和民心。

“這些貪汙腐敗之徒,若不嚴懲,必將腐蝕我大秦的根基,導致民不聊生,軍無鬥志。”扶蘇在信中寫道,表明了自已堅定的立場和對大秦未來的深遠考慮。

接著,扶蘇提到了自已將私人財富用於補貼那些在勞役中不幸身亡的民夫家屬,以此來安撫人心。

嬴政讀到此處,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他知道扶蘇的這番舉措,既是對大秦律法的尊重,也是對百姓的關懷。

但同時,他也意識到扶蘇此舉可能會引起朝中其他勢力的非議。

趙高一直在旁觀察嬴政的臉色,見到嬴政突然變得狠戾的神色,心中一驚,忍不住朝書信看了一眼。

然而,他看到的只是扶蘇對嬴政的溢美之詞,不由得一陣雞皮疙瘩,心中暗自好笑。

“扶蘇,你完了,陛下看你這溜鬚拍馬的話不爽了,哈哈哈。”趙高內心暗自高興,以為嬴政是因為看到扶蘇的奉承之詞而感到不悅。

然而,嬴政的真實感受並非如此。

深吸了一口氣,嬴政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的光芒。

“扶蘇,你做得很好。”嬴政緩緩說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讚許和期待,“不僅處事果斷,對民還有仁心。這才是我大秦需要的繼承人。”

趙高聽到嬴政的話,心中一驚,這才意識到自已剛才的判斷完全錯誤。

書信的最後,扶蘇寫道:“父皇,您的智慧如同璀璨星辰,照亮兒臣前行的道路。兒臣雖遠在千里之外,但心與父皇同在。願父皇龍體康健,國泰民安。”

嬴政輕輕撫摸著書信,眼中閃過一絲溫情。

他知道,扶蘇的這番話,雖然有奉承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兒子對父親的敬愛和對帝國未來的期望。

這份心意,比任何華麗的言辭都要珍貴。

“趙高,”嬴政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決斷,他的目光如炬,顯露出帝王的威嚴,“即刻傳朕旨意,命李斯派遣親信前往驪山、秦直道等地,徹查是否有剋扣民夫徭役之不法之徒。一旦查實,必須嚴格按照秦律予以嚴懲,不得有絲毫寬貸。”

趙高躬身領命,正要退下,卻聽嬴政又補充道:

“且慢,還有一事。近半年來,在這些地方勞作時不幸遇難的民夫,其家屬每人發放五百錢,以示朝廷的體恤。”

趙高微微一怔,隨即應道:“遵旨!”

嬴政稍作沉吟,又道:“這筆補貼的費用,便從扶蘇的府庫中支取。”

趙高心中一樂,但不敢多言,只是恭敬地應了一聲:“遵旨!”便匆匆退下,去安排相關事宜。

遠在上郡的扶蘇,對這一切尚渾然不覺。

他正忙於郡中的事務,全然不知自已府上的財庫,已被自已的親爹嬴政洗劫了一番。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