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之下,田爾耕準備了一份厚禮。你許顯純不是抄家有功嗎?那種喊打喊殺的粗活誰不會幹?
田爾耕獻上的是一箱子朝中文武官員的黑賬目。
朱由檢看了大半夜,看得心驚肉跳,大明朝廷已經到了無官不貪的地步。
從地方上收的稅,縣、府、布政司層層雁過拔毛,到了戶部再拔一次毛,轉到兵部再拔一決毛,再劃到九邊重鎮,經總督、巡撫、總兵、參將,守備、遊擊,十來道關卡,每過一道關卡都要拔一次毛。
等真正到了士兵手上,別說吃雁子肉喝雁子湯了,連碗底都早舔禿嚕皮了。
這是系統性腐敗,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層級的問題。
難怪崇禎帝不信任手下文武大臣。
抄家抄到了五百萬兩銀子,但是要將銀子運到南方去,然後換成糧食,再運到的北方各省,透過府縣官員,切實有效地發到災民手中,卻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每一件事,每一個環節,都會滋生無窮無盡的腐敗。
就像是血管里長了無數多個毒瘤,不把血管裡的血喝乾抹淨,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
這就是王朝末期必然會產生的亂象。
夜已經很深了,朱由檢在西暖閣中來來回回地踱著步。
陝西其實是個死局。
地處西北一隅,土地貧瘠,氣候乾旱,供養著四座軍鎮,四支藩王,再遇上百年難遇的大旱災。
朝廷既沒有人力,也沒有物力和財力去賑災。
放任不管潮水般的饑民必定演變成流寇,然後從陝西進入山西,從山西進入中原腹地。
官逼民反,王朝更替。明亡清興二十年,八千萬人死於非命。
歷史真殘酷啊,朱由檢彷彿看到遍地狼煙,遍地屍骸。
這個死局該怎麼破解呢?
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這些梟雅,起初只是想活下去,並沒有想過稱王稱霸逐鹿天下。
如果生在太平盛世,他們就是身邊最平凡不過的快遞小哥保安大叔小商小販。
滅秦者非六國也,陳勝也。
滅明者非滿清也,李闖也。
人類的尿性就是記吃不記打,沒有從血淋淋的歷史中汲取任何教訓。
朱由檢揪著頭髮,一連聲長吁短嘆。
徐應元輕手輕腳走進來,低聲道:"皇爺……"
朱由檢正想得入神,嚇了一大跳。
"皇爺,剛才工部來人說,皇爺要找的宋應星到了京師了。"
朱由檢從椅子上彈了起來:"快叫他過來!"
徐應元苦笑道:"皇爺,深更半夜呢。"
朱由檢:"少廢話,趕緊去!"
徐應元:"皇爺好歹睡上一個時辰,再傳也不遲。"
朱由檢也的確是困了,一挨枕頭就睡著了。
徐應元輕手輕腳退了出去。
朱由檢一覺醒來,看見外面太陽老高了,氣得大叫:
"徐應元!你個狗東西,不是說了一個時辰叫我的嗎?快去叫宋應星!"
徐應元笑眯眯道:"宋應星早來了,就在外面等著。"
"傳!"
"皇爺還沒用膳呢。"
"少廢話,傳!"
朱由檢隨便洗了一把臉,喝了一碗早茶。
這時候宋應星己經走了進來,很儒雅的中年大叔一枚,《天工開物》的作者,屢試不中,一直都是個舉人,在江西做著一個從七品微末小官,一輩子默默無聞,死後卻青史留名。
宋應星沒想到自己這種官階,居然有面聖的機會,拘謹又惶恐,請過安,便垂手站著。
朱由檢十分隨和地說道:"宋先生請坐!"
宋應星如墮雲霧之中,不會聽錯了吧?
皇上居然稱自己為【先生】?
那是帝師或者宰輔才有的禮遇,自己何等何能當此殊榮?
宋應星是一位科學大咖,在物理、化學、生物多個學科上均有卓越的成就。
首先看生物。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錄了培育水稻、大麥新品種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氣候、栽培弓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又注意到不同品種蠶蛾雜引起變異的情況,說明透過人為的努力可以改變動植物的品性特性,為人工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
妥妥的農學大佬。
大饑荒時代,糧食就是人命,宋應星這種農學大佬,就活該當祖宗一樣供著。
《天工開物》記錄了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臺產技術,簡直無所不包。
妥妥的工科大佬。
大戰亂時代,這是多麼稀缺的高階人才?
朱由檢稱宋應星為【先生】,是由衷的尊敬,宋應星卻更加手足無措了。
朱由檢站起身來,從書架上取出一部《夢溪筆談》,雙手遞給宋應星,笑吟吟說道:
"我聽說宋先生少年時代就喜歡這部書,今天就送給先生了。"
《夢溪筆談》是宋代大科學家沈括所作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鉅著。
宋應星自幼對科學十分痴迷,到處尋找這部書,卻只得了半部。
宋應星雙手接過,翻看了兩頁,墨香陣陣撲鼻而來。他將書緊緊地捧在胸前,依乎一撒手就飛走了,語帶哽咽:
"微臣謝過皇上!只是不知,微臣何德何能,得皇上如此垂青。"
朱由檢笑道:"哪裡,這都是宋先生該當的。"
又和他談了很多,從採煤,水稻育種,到火器製造,水利工程,天文曆法,無所不包。
宋應星對每一個行業都有獨到的見解。
兩人相見恨晚,說不完的話,談了兩個多時辰,停不下來。
宋應星原本無比拘謹無比緊張的,也漸漸放開了,說到會心處,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朱由檢道:"工部缺個得力的侍郎,宋先生是最合適的人選。"
宋應星無比錯愕,"臣只是一個從七品的小吏,怎麼能做正二品的大員?三百年來都沒有這樣的先例。"
朱由檢:"那是因為三百年來都沒有宋先生這樣的人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宋先生不要推辭了,朕有天大的事交給先生辦!走吧,跟朕上一起朝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