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很快逝去,有寧大真君坐鎮的天衍宗迅猛的發展著,百年間的擴張,大有天下第一宗門之勢。
一個溫暖的午後,斜躺在紅楓下,看著遠處稍顯嫌棄的煮著大鍋的小師父。
陽光透過層層紅楓灑下斑駁的光影,純白的衣衫染上些許陽光的顏色,一襲長髮,周身散發著與天地交融的氣息,一切都顯得平和而又自然。
“我餓了!”
聽到小徒弟的話,玉玲夕緊緊抱住了自己面前的大鍋,似是要將大鍋蓋起來一般。
“我的,都是我的,你要吃自己來煮。”
寧心笑著看著玉玲夕那護食的模樣,豎起了一根手指。
“一壺猴兒酒。”
看了看面前已經有些吃膩歪了的火鍋,腦中回憶著猴兒酒的醇香,舔了舔那柔嫩的紅唇。
“兩壺?”
“那你得餵我吃。”
“餵你?不行不行!我玉玲夕的尊嚴不容踐踏!”
“五壺!”
“成交!”
斜躺在玉玲夕的懷中,閉著眼,享受著小師父周到的服務,溫暖的陽光,溫柔的和風,熟悉的清香配上可口的靈獸肉,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寧心腦中情不自禁的希望時間能就此停留在這一刻,自己和眼前的小師父能就這樣一直生活在這天機峰。
“我們再去旅行一次吧?”
“好!”
只當和幾十年前的出行一般,吃膩了天衍宗的各色食材的玉玲夕已經開始期待起了各地的美酒佳餚。
……
紅楓樹上,寧心目光微眯的看著屋內的玉玲夕拿出天機寶鑑,習慣性的卜算著天機。
雙手不斷擺動,玉玲夕所看到的天機線條不斷被改寫,最終化作了和上次出行差不多的情景。
看著滿臉期待的小師父坐上上次出行用的鑾駕,寧心的臉上同樣掛上了笑容。
這是一場無人知曉的旅行,小偷、強盜、汙吏……
各式各樣上次不曾見到的事物層出不窮的出現在兩人面前。
人間依舊是那個人間,沒有那麼多的瓊樓玉宇,有的只是遍佈各地的普通茅屋,亦或是簡單的小木屋。
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不斷地壓榨在這些普通的凡人身上,如同大山一般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
更讓人驚歎的是,這些苛捐雜稅又恰巧卡在了一個極限,讓這些凡人終日忙碌,奔波於生計,無心顧及它物。
在修仙者的推動下,困擾了世界無數年的王朝週期律就這麼巧妙的被解決了。
一路走來,玉玲夕從最初的歡聲笑語,到面帶困惑的不斷演算著天機,再到最後麻木的走過一個個普通的小村落。
看著這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凡人,看著他們之間的情仇愛恨,子承父業,一代又一代的延續同樣的生活。
……
這場旅途並沒有持續太久,哪怕每到一處,寧心都會給自己的小師父買上些許當地特色的靈酒,也沒能改變玉玲夕那糟糕的心情。
天機峰上,白玉案臺前,玉玲夕最為信任的天機寶鑑被放在案臺中央,師徒二人相對而坐,也不說話,就這麼看著彼此。
終是玉玲夕忍受不了這沉寂的氛圍,亦或是她覺得在道途上自己的小徒弟走的遠比自己要遠,不能給小徒弟先開口的機會。
“你到底想做什麼?”
笑著看著眼前的小師父,寧心指了指案臺中央的天機寶鑑,又攤了攤手。
玉玲夕面色複雜的看著陪伴了自己數百年的天機寶鑑,又看了看眼前愈發成熟的小徒弟。
拿起面前的天機寶鑑,一言不發的轉身走進了小屋。
“嘭”
屋門的撞擊聲在空氣中迴響。
看著離去的小師父,寧心的臉上依舊掛著笑意,不急,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屋內,天機寶鑑被重重的扔在地上,趴倒在柔軟的大床上,玉玲夕迷茫的看著面前熟悉的床頭。
身為天機峰峰主的她怎麼會不明白自己那小徒弟的意思呢,但已經同天機糾纏了大半輩子的她又怎麼可能否定自己那幾百年存在的價值呢?
……
往後的歲月裡,寧心又安排了數次類似的事情,一點一點,緩緩的讓小師父意識到她所看到的天機與命運的真相。
哪怕寧心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的所作所為都在天機之中,但他依舊去這麼做了。
他希望自己的小師父能夠不留遺憾的度過自己的一生,而不是如現在這般頹然無措。
百年很快過去,這百年間天衍宗蓬勃發展,正式成為了天下第一宗門。
期間,寧心度過了自己的360歲生日,悄無聲息的破入了那傳說之中的大乘之境。
天地之間出現了一股吸引力,冥冥之中,寧心意識到自己只要想飛昇就隨時可以破界而去升入仙界。
溫柔的目光看向了遠處睡的正香滿是哈喇子的玉玲夕,又看向了自己生活了數百年的宗門,寧心搖了搖頭壓下了自己飛昇的衝動。
當代的宗主在徵得寧心同意後製定了減少出世的發展方向。
寧大真君的故事漸漸化作了傳說,只有各大宗門的高層才知道這世間有這麼一位足以橫掃乾坤的存在。
因真君的存在而收斂的魔門愈發放肆,在這百年間不斷的試探,發現確無天衍宗高層出面代表寧真君的意願干涉天下後,正魔大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不同於上一次,長時間的太平讓正道諸宗忘記了該如何去戰鬥。
長期以來他們都專注於研究如何讓百姓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資源,儘可能的擴大資源的總量,從而將更多的人的資質兌現出來,培養更多的中流砥柱。
他們不曾注意到,在這幾百年間他們已經失去了曾屬於他們的民心。
魔門以各種蠱惑性的話語煽動百姓,一時之間天下戰火瀰漫,硝煙四起。
面對拿起刀劍的百姓,這些仙門中人顯得極其茫然,從小接受文明教育的他們彼此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至此,正道聯盟分裂成了三半。
一方支援向這些叛亂的百姓揮起屠刀,殺出個滾滾血河,哪怕為此屠了半數生靈也在所不惜。
一方認為百姓之所以會反叛,是因為他們世俗王朝和仙門中人對他們過於嚴苛,沒有對他們進行思想上的教育,才導致他們極易被策反。
應當給他們一個機會,只誅首惡,還天下一個太平之後,統一規劃,適當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加強文化思想上的教育,讓百姓繼續安居樂業。
第三方則是居於兩者中間,他們認為應當強硬的誅殺那些叛亂決心強的敵人,以暴戾的手段震懾他人,接受主動投降者,殲滅那些抵抗勢力,分而治之。
將炮灰的職責交給投降勢力,削弱其力量,最終讓一切恢復戰火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