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緩步向著府衙走去。
一旁塵長安攙扶老人一同前去。
另一旁的朱元明等人來府衙裡。
所謂的府衙,只不過是一座破廟而已,堂堂的一城府衙,竟然如此破敗,廟內更是一種風一吹就會倒的感覺。
朱元明看著眼前破敗的府衙,心中感慨萬分。他環顧四周,發現廟內只有一個燒火的爐子和一些破舊的傢俱,不禁皺起了眉頭。
“魯明義,這就是你說的府衙?”
“陛下,臣無能,江都城遭受天災人禍,府衙無力修繕,只得委屈陛下了。”
魯明義跪在地上,面露愧疚之色。
“好了,先起來。”
朱元明揮了揮手,示意他站起來。
他走到爐子旁,坐下,看著眼前的破敗景象,心中充滿了憂慮。
“魯明義,你說這江都城的情況如何?”
“回陛下,江都城現在是一片荒蕪,人口凋零。原本有數十多萬人口的繁華城市,現在只剩下了十戶人家。”
魯明義的聲音有些顫抖,他看著朱元明,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無奈。
“那你們有什麼打算?”
朱元明看著魯明義,想知道他們有什麼計劃。
“陛下,我們打算盡力修復一些基礎設施,然後向周邊的城市和朝廷請求援助,希望能夠重建江都城。”
“嗯,這是一個辦法,但需要多長時間?”
朱元明明白,想要重建一個城市,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陛下,如果一切順利,大概需要十年的時間。”
魯明義回答道。
“十年太長了,我們等不了這麼久。”
朱元明搖了搖頭,他知道十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
就在這時,塵長安攙扶著老人走進了府衙外等候,站在人群裡。
塵長安只見這府衙是龍氣懷繞,十分充沛,其中還有一道龍的虛影浮現。
“這隻有我能看見嗎?”
塵長安不由著發出疑問。
不等細想前就有人暈倒了。
前方一位跪派六七十老人,突然昏倒,引得有陣騷亂,而這動靜也引來府衙裡,朱元明等人。
朱元明走在其他隨行大臣前面,連忙走下臺階,一眼就看出來老人是長期沒進食,才昏倒。
“來啊!快給取些食物發給大家,快去!”
很快,侍衛就將香噴噴的白麵饃一一發給百姓。
久違的白麵膜香氣,讓老人狼吞虎嚥。
老人這樣吃,看來是很久沒吃飽了。
朱元明看到老人的樣子,心裡很是不忍。他想到了自己小時候,也曾吃不飽飯,過著忍飢挨餓的日子。
塵長安退在一旁角落,默默地觀察著。
朱元明向老人走去,扶著他坐下,溫和地問道:“大爺,你叫什麼名字?”
老人看著朱元明,渾濁的眼睛裡流露出一絲感激,他回答道:“回陛下,草民姓楊,名青山。”
“那你們有多久沒吃過白麵膜了?”
朱元明關心的問道。
老人聽後,他想了想說。
“有三四年沒吃過糧食,十多年沒吃肉了。”
老人的話音落下,身後的小孫女童言無忌。
“爺爺,來年春季我們吃過肉,吃著我滿臉是油。”
小孫女此言一出,身後皇子就怒斥道。
“你孫女說吃過肉,你為何欺君!”
而老人連忙解釋,但臉上卻是滿臉痛苦之色。
“那是人肉啊!皇上。”
“什麼!人肉。”
“人肉你都吃,你是畜生啊!”
而經歷多了的朱元明一眼就明白,他大聲怒斥,沒經歷過疾苦的皇子
“住嘴。”
兒時的經歷告訴他,在這裡面一定有天大的苦楚。
果然,朱元明一問。
老人哭訴今年的開春,家裡的長孫餓死了,僅剩的孫女也奄奄一息,為了讓孩子能活下去,他忍痛用自己的長孫,換了鄰居家的三個孩子。
“他吃我的人,我吃他的人!是易子而食呀~”
說到這裡,老人已經是泣不成聲,他的眼中滿是淚水,心中充滿了悲痛和無助。
一旁的孫女也是被嚇的哇哇大哭。
身後的皇子慚愧地看向朱元明。
這才明白自己的無知。
朱元明聽到老人的哭訴,心中五味雜陳,流淚面臉仰天長嘆,心裡滿是愧疚和自責。
天下分裂,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
此次巡遊更讓朱元明心中已有了自己的想法。
……
他帶著隨行大臣一定要商量出一個結果,讓江都在短時間恢復生機。
“魯明義,立即派人去周邊的城市購買糧食,無論花多少錢,都要先讓江都城的百姓有飯吃。”
朱元明吩咐道。
“是,陛下。”
魯明義點了點頭,立刻派人去執行任務。
與此同時,朱元明帶著其他大臣,開始在江都城內巡視,他們發現,江都城的基礎設施已經破敗不堪,很多房屋都已經倒塌。
“這個江都城的基礎設施必須儘快修復,否則百姓們無法安居樂業。”
朱元明看著眼前的破敗景象,心中充滿了憂慮。
“是,陛下。臣一定會盡快安排人手,修復江都城的基礎設施。”
戶部尚書回答道。
朱元明點了點頭,繼續巡視。在巡視的過程中,他發現,江都城內還有很多問題,需要他去解決。
“劉泊溫啊!有什麼推薦的人,誰來治理江都?”
朱元明詢問一直隨行的劉知溫。
“啟稟陛下,微臣有一人推薦,此人名為楊憲,乃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官員,曾在當地治理一縣之地,成績斐然,可堪大任。”
一直隨行沒出聲的劉知溫回答道。
“哦!楊憲?”
“啟稟陛下,此人學識淵博,精通政務,而且為人正直,素有威望,對於治理江都城,臣認為他是最合適的人選。”
劉知溫繼續說道。
“好,那就他了,既然你這麼推薦,咱對你放心。”
“是。”
而楊憲也不簡單,就在朱元明帶著大臣們巡視江都時,他自己就從隔壁海陵,買回了一隻公雞。
連夜騎馬奔跑了一百八十里,買來了一隻公雞,告訴自己治理江都的決心。
就是為了讓江都城有雄雞報效之聲。
在古代農民是雞鳴而起,日落而息,雞鳴是一天的勞作開始,也是人們對希望的開始。
楊憲的作法就為了告訴皇帝,自己能一夜買來江都城的希望,也有能力讓江都城在短時間興起。
這更讓朱元明大喜,讓楊憲治理江都一定是他最正確的決定。
讓他以七品小官,治理江都,所有的一切困難都可以提。
只要求一點別當貪官汙吏。
“凡是一切要求,戶部都必須優先安排,不得拖延。”
“三年豐收,五年重建江都城。”
這是朱元明對楊憲的要求。
楊憲自然是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