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9章 報復

“陛下,這是否從長計議。”

身為內閣首輔的孫傳庭不得不站出來說道。

君子六藝,是可以從德、智、美、體各方面來強化士子們的能力。

可是皇帝把事情想得有些簡單了。

“首輔有何建議?”

崇禎見狀詢問道。自己並非無道昏君聽不進忠臣良言。

“啟奏陛下,科舉牽一髮而動全身。”

“君子六藝雖好,可是實際上我大明的學子們光是一樣讀書就已經令大多數家中很困難了。”

“特別是那些寒門子弟。”

“如果在增加射、御兩科。”

“恐怕寒門子弟的處境就更加難了....”。

孫傳庭仔細的說道。

射、御,所要耗費的錢財更甚,王公貴族和世家子弟們則沒有這方面的恩怨,家中都有先生教。

而普通的寒門子弟,上哪裡學習射、御去。

如此一來,差距再次變大。

甚至可能會出現科舉再無寒門子弟的情況。

到時候世家再次把持朝堂,那麼從隋唐開始的科舉制度都會完全崩壞。

影響太深了。

崇禎這一舉措雖然是想效仿先賢可是隻會適得其反。

果然,聽到孫傳庭的話,崇禎陷入思考中。

自己的想法還是太簡單了,光想到了好處,沒考慮到難處。

“.....是朕考慮不周了。”

反應過來的崇禎主動說道。

此言倒是讓滿朝文武松了一口氣。

皇帝不會犯錯,也不怕皇帝犯錯。

他們怕的是皇帝一意孤行。

“臣有本啟奏!”

就在這時,兵部尚書李靖站出來說道。

“準。”

“啟奏陛下,臣以為可以讓各地解甲歸田的將官士卒們中的佼佼者,在各地縣城充當天下士子們射、御的老師們。”

李靖鄭重的說道。

如今已經是崇禎三十四年了,大明一批接著一批計程車卒因為年齡大瞭解甲回鄉。

這麼多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一個好的去處。

如此一來,又能給那些將士們找一個好點的歸宿,又能幫助那些學子們。

崇禎聞言,瞬間眼冒精光。

“李卿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啊,這個主意好。”

“由朝廷提供俸祿,免費教學。”

“這樣一來便可以節省寒門士子的開支。”

“至於科舉可以因勢利導,下一屆科舉先可以試行,不計入成績。”

“由內閣和六部完善後,再正式施行。”

崇禎面帶笑意的說道。

聽到皇帝這麼說,大臣們才鬆了一口氣。

由朝廷出俸祿,無非就是戶部壓力大了點。

如今國庫還算充盈,倒也拿的出這筆錢來。

“陛下!”

“東海一事,當早做決斷。”

“如今不光是京師百姓,天下百姓都在看著呢。”

“若是不嚴懲,史可法、李過等人,那如何令天下臣民歸心。”

“交趾、東吳、安西數省百姓皆會不服啊!”

左僉都御史柳生朗聲說道。

他發現再這麼下去,話題就跑偏了。

“北海之戰,到底有無平民百姓還無法確定。”

“東海的將士們平叛有功,有功不賞,反而處罰,是合道理。”

“單憑一面之詞,朕不能妄加決斷。”

崇禎淡淡的說道。

“陛下!”

柳生見狀還要說些什麼。

卻被崇禎打斷。

“既然柳卿依然抱有疑問,朕便任命你為欽差大臣,前往東海親自調查此事。”

“如何?”

崇禎的想法很簡單,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柳生既然抓著此事不放,那麼便讓他去東海看一看,經歷一番。

東海省雖然已經平定數年了,可是一直都不太平。

像柳生這種高官,常年居住在京師之內,自然體會不到那種生命受到威脅的感覺。

等他到了東海,遇到倭國舊部,崇禎相信,他的看法會改變的。

“臣遵旨!!”

皇帝都把話說到了這個地步,而且還讓他當欽差,自己去東海調查取證。

柳生自然無話可說,只能接下這個差事,不日出發前往東海。

左僉都御史都無話可說後,其餘想要彈劾史可法他們的人也紛紛識趣的閉上了嘴巴。

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離開京師前往東海的。

萬一半路上遭遇海嘯,或者遇到山匪、倭寇舊部什麼的丟了小命,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見眾人再無異議,崇禎也沉聲開口道。

“根據史可法的奏摺中所言東海叛亂,其中還有荷蘭人的影子。”

“東海水師已經抓獲了主謀此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男爵,正在押送進京的路上。”

“荷蘭人,竟然敢直接插手我們大明的事情,還煽動叛亂。簡直豈有此理!!”

大臣們聞言,紛紛吹鬍子瞪眼道。

“此事絕不能善罷甘休,既然早晚要戰,不如現在就徹底剿滅荷蘭東印度公司!”

武將方面也紛紛開口。

現在大明與西方各國大戰的事情已經是板上釘釘。

雙方距離撕破臉皮只差一個導火索了。

與其讓敵人來點燃這個導火索佔得先機,不如大明自己來做。

不光如此,接下來李靖的一番話,更是令大明的滿朝文武罕見的意見一致。

“啟奏陛下,兵部近幾個月來接到了來自交趾布政司顧炎武、東吳大都督魯肅、安西巡撫李斯等各地的告急奏報。”

“奏報上嚴懲幾省皆有大規模叛亂髮生,而在這些叛亂的身後,都藏有西洋人的影子。”

李靖沉聲說道。

交趾、安西、東吳,不比東海,他們距離大明京師更是遙遠,等到奏報傳到京師時,都已經過去一兩個月了。

“番邦外夷,欺人太甚!!”

滿朝文武瞬間炸了鍋。

“陛下,臣以為當以牙還牙,給西洋人還以顏色,否則大明顏面何存!”

英國公張世澤站出來說道。

他的話基本可以代表整個勳貴武將們的意見。

而這一次,文臣們也不再反對。

有些事情,退無可退,無需再退。

“由兵部、五軍都督府協商,給朕拿出一個舉措來。”

崇禎冷冷的說道。

大明的報復將是雷霆之擊。

“遵旨!!”

隨著大朝會散去,左僉都御史柳生便著手準備作為欽差前往東海。

而兵部則和五軍都督府商議從哪裡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