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竊國者為諸侯”的刺激,威國公岑巍不日上奏,請調涼州巡撫馬薔為紅海總督,由馬家軍鎮守紅海、開鑿華夏運河。
他既能上這個奏摺,就是和馬家達成協議了。
朝廷準了。
至於遷徙西北迴民到埃及的事,等馬家軍在埃及站穩腳跟後再議不遲。
因馬家軍以騎兵為主,兵部令東海水師派兵派船護送他們到西亞。剛剛回朝的東海水師又被派了出去,這一回領的是朝廷的旨意,正是責無旁貸。
當然,護送這種事,是不用指揮使徐恭親自去的。
如今整個南洋,從大灣到馬喇甲再到天竺、波斯灣都在我朝的控制下,不用擔心中途被人襲擊。
最需要擔心的是西北的旱鴨子會不會暈船、水土不服……
調令一出,早已集結好軍隊的馬薔率領馬家軍精銳分批抵達津港,由東海水師派船接應,送到西亞去。
他們從西北到津港,一路穿州過府,由威北侯岑恪帶兵“護送”,其中防備之意,馬家軍上下心知肚明。
心中對遷徙到埃及去更加期待……馬薔說得對,與其在這裡永遠被人防備著,不如藉助朝廷的勢力,到海外去建立自己的國家。
天師道那些人都能在爪哇建國,難道他們還不如天師道?若論“政教合一”,他們才是行家!
馬家軍素有“西北狼”之稱,看到這些狼一船船地被送走,朝中重臣都露出了笑容。這禍水西引,硬是要得!
遼闊的大海上,一艘艘大船南下、西去,前往陌生的遠方。而遙遠的西亞,也有獲勝的戰士載譽而歸。
姜殊和錢勇以雷霆手段平定了滯留在埃及的奧斯曼殘軍、擊退了來試探的小股波斯兵馬,又和張和光合作,扶持了埃及傀儡政府,和埃及政府正式簽訂了關於開鑿運河及紅海地區駐兵權的協議。
完成了任務,姜殊便對錢勇說:“埃及的事就交給姐夫了,我要回去娶媳婦了!”
錢勇笑道:“好!你儘管回去,奧斯曼帝國失了大義,其國內對征討埃及爭論不休,一時之間不會捲土重來。朝廷想必也有了決議,接管埃及的人也該來了。”
奧斯曼帝國本來就在走下坡路了,他們的重心又一直在歐洲,就連國都也在歐洲,對地處非洲的埃及早已力不從心。
現在埃及自己要脫離奧斯曼,其國內不少人便覺得,這個偏遠之地沒多大利益,為了這個地方和強大的華夏帝國為敵更沒必要。
既然埃及人要臣服於異教徒,那就隨他們好了,遲早必受到真主的懲罰。
爪哇天師道和張和光已經勾結上了,逐漸控制了埃及上層,現在這個地方局勢是比較平穩的。
姜殊又謝過錢勇,才帶著自己的仰光軍揚帆起航,浩浩蕩蕩地往仰光城而去!
父親既答應了他的婚事,想必不會食言……現在他還沒收到朝廷的邸報,不知道朝廷升他為馬喇甲城主的訊息,但無論做不做城主,他都要娶蕭瑢!
他徵西亞的功勞,足以讓他風風光光地迎娶蕭瑢了。
對於男人來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越難到手的越念念不忘。
姜衡為求娶周佳恆,發奮讀書考科舉;姜殊為了光明正大的和蕭瑢成為夫妻,所費的心更是不小。
這可是他真刀真槍獲得的姻緣!
此時已是初夏,波斯灣暖流是逆時針的。姜殊從埃及到天竺茫買城是逆流而行,但有蒸汽戰船,逆流也沒有影響航速。
茫買城早已不是英屬東天竺公司的地盤,如今這裡是南洋聯軍徵西亞的基點,還有駐軍留守,姜殊在這裡短暫停留補給,便繼續往仰光而去。
從茫買到仰光就更近了……
姜殊站在高高的甲板上,心情激動、興奮又有些忐忑,心心念念多年的事終於要實現了,他竟有種不真實感。
本來……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就只能把人搶了往海上去了~~
此時的仰光城,從城主盧遠揚到普通百姓都喜氣洋洋,討論著西亞大捷和即將到來的大喜事。
陸寬和林海帶著人到緬甸提親,就是在仰光城登陸,再往緬甸國都東籲城而去。
他們兩人,一個是呂宋總督,一個是馬喇甲總兵,都是南洋舉足輕重的人物,抵達仰光是軍民夾道相迎的。
陸寬和林海大張旗鼓地去東籲城提親,又讓這個好訊息傳遍了整個緬甸。
是的……大多數緬甸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好訊息。
當年英吉利人入侵緬甸,從南到北一路掃蕩,把緬甸老國王和幾個王子都殺了,東籲城幾乎成為廢墟,這是整個緬甸的浩劫。
而後,是華國助他們復國。
華國在仰光建城、駐兵,防止了西洋人再次來犯。建城需要大量的人力,讓經歷浩劫的緬甸百姓有了吃飽飯的地方,這些年從緬甸各地前往仰光城的人越來越多……
對於強大的宗主國,緬甸百姓都很羨慕尊崇,恨不得自己也是華國人。
這些年,緬甸國內也有些聲音,把國都遷到仰光,讓緬甸成為華國的一個省,他們都成為華國人!
至於國王……女王不是姓蕭嗎?這和華國其他地方的藩王是一樣的。
這些民意,自然是有人刻意引導。普通百姓本來沒多大見識,不過人云亦云罷了……
而民族意識較強烈的富人貴族,這些年陸陸續續被蕭瑢削乾淨了。緬甸的官府裡,更多的是從內地來的讀書人,國內也通行華國銀幣、定漢語為官話、官府文書用漢字。
整個國家上行下效,以說漢語、寫漢字為榮。
世人皆慕強者,不用兩代人,緬甸就被同化得差不多了……這不戰而屈人之兵,正是當初顧卿支援蕭瑢入主緬甸的目的!
蕭瑢的兒子孟康也改名為蕭康。
他一開始牴觸改姓,不是因為蕭康這個名字拗口,而是……“孟”是緬甸王室最後的象徵了。正如民間議論的,如果改姓了蕭,那這緬甸王和華國其他蕭姓藩王有什麼不同呢?
但是母親說得也有道理……緬甸人本來就沒有姓啊!
所謂國姓“孟”,也是前王室為自己取的漢姓……王室本身也是沒有姓的。有的人名前加上“德欽”,意思是“主人”;“吳”意思是叔伯、“郭”為哥哥……
蕭康凌亂了,覺得自己堅持姓氏沒有意義了。
而且,顧卿含糊地告訴他,他完全就是漢人血脈……蕭康終於放棄抵抗了,就做蕭家藩王挺好的。
面對強壯的華國,他也以身為華國人為榮!
……蕭康只能這麼說服和安慰自己,反正命運無法抵抗,也只能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