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祀一和先鋒士兵匯合,蕭撻覽就命令士兵們組成一個圓形的圍困圈,企圖將王承祀圍困在裡面。王承祀意識到蕭撻覽的計劃,是要將自己困死在這裡,於是他急忙下令將士們向營門移動。可是,陣型越龐大,其機動性也越低。一旦移動,整個陣型的完整性就會大大降低。蕭撻覽識破了王承祀的想法,於是加緊了對烏龜陣的圍困。王承祀想要將士兵們化整為零,組成更小的作戰陣型,可是在遼軍騎兵的進攻下,這些陣型很難單獨應對騎兵的攻擊。無奈之下,王承祀只得移動到一個小山坡上面,堅守待援。
而這正中了蕭撻覽的圈套,只要王承祀堅守在山坡上,營寨內就缺少指揮。於是,他命令幽雲漢兵發動對營寨的進攻。在幽雲漢兵的進攻下,群龍無首的周軍營寨被攻破。被圍困在山坡上的王承祀看到營寨被毀,開始為自己的魯莽而後悔。他多次組織士兵突圍,可是卻被蕭撻覽調來的幽雲漢兵擊退,只得固守待援。
蒲坂城內的趙季良想要帶著手下的數千騎兵出城解救王承祀,可是在數倍於己的契丹騎兵面前,趙季良的騎兵根本不佔優勢,無法靠近王承祀的步兵,就被遼軍騎兵團團包圍,不僅沒有解救到王承祀,就連自己也陷入包圍,很明顯處於不利的狀態。趙季良只得在步兵的接應下,退回城去,尋找更好的機會。
面對不利的局勢,王承祀的步兵們早就餓的飢腸轆轆,他們沒有攜帶糧草,本以為就是一場簡單的突襲,如今卻被包圍在這個地方,而且糧草已經耗盡,士兵們開始喪失戰鬥能力。而蕭撻覽調來的幽雲漢兵則開始進攻山坡,想要突破王承祀的防線。周軍將士們又累又餓,根本沒有作戰的慾望。渡口處的王承祧得知了王承祀被圍的訊息,也非常著急,一旦羽林衛遭到打擊,對於周軍來說可是不小的損失。於是,王承祧顧不得為弟弟隱瞞,第一時間告知了高季明這個訊息。
高季明聽了,非常生氣,可隨即反應過來,這樣的失誤應該怪自己,因為如果不是自己任用王承祀當主帥,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事情。所以,主要的責任還是在自己。於是,他第一時間派遣步兵堅守住渡口,同時從李彝殷處調來鐵鷂子,準備與契丹騎兵來一場對決。
這鐵鷂子是党項人發明的一種重騎兵兵種,這種騎兵全身上下都被鐵甲包裹,就連馬匹也是全身披掛,只留下眼睛和馬蹄處沒有鐵甲。這種騎兵應對起契丹這種輕騎兵非常有用,想當年,党項人的祖先就是靠著鐵鷂子擊敗了回鶻人,從回鶻人手裡奪下了不少草場。鐵鷂子作戰雖然強悍,可是卻沒有與契丹人作戰的經歷。所以,當李彝殷親自率領五萬鐵鷂子來到高季明營中時,聽到了作戰計劃,還是嚇了一跳。這契丹人可是草原上的霸主,據說有槍騎兵作為可汗的親衛。槍騎兵也是近戰騎兵,只不過他們的鐵甲遠沒有鐵鷂子這樣厚,更多的還是以速度為主。
當高季明和李彝殷率領著鐵鷂子來到戰場的時候,王承祀的羽林衛將士們基本上已經絕糧。不少士兵們開始往回跑,可是沒有多久,就被追上來的契丹騎兵砍殺。士兵們餓的頭暈眼花,想要投降遼軍,吃一頓飽飯。可是在王承祀的控制下,士兵們還是堅持住了自己的操守。可是缺糧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照這樣下去,王承祀就是再厲害,也沒有辦法再壓制住了。士兵們的唯一希望就是王承祧的援軍,援軍遲遲未到,這不由得引起了將士們的猜忌。王承祀明白,援軍再不來,將士們就要投靠遼軍了。
正當王承祀快要絕望的時候,高季明率領五萬鐵鷂子,五萬精良重步兵出現在戰場上,看著裝備精良的援軍,山坡上的羽林衛將士們沸騰了。蕭撻覽見狀,不敢相信周軍的援軍這麼多,他原本以為幽雲漢軍已經消滅了渡口內的周軍,只要利用糧草優勢,引誘山坡上的這支周軍投降,蒲坂渡口也就基本在遼軍的掌控了。可是,高季明的出現打破了他的幻想。
蕭撻覽來不及整頓兵馬,李彝殷就帶著五萬鐵鷂子衝了上來。鐵鷂子不愧是出色的騎兵,即使身披重甲,其機動性、戰鬥力依然不輸於契丹人的騎兵。契丹人引以為傲的騎射技術在鐵鷂子面前失去了作用,原本強悍的弓箭,在重重的鐵甲面前,成了軟綿綿的,對鐵鷂子根本造不成多大的傷害,反倒是鐵鷂子的巨大沖擊力,讓契丹騎兵損失慘重。蒲坂城內的趙季良、渡口的王承祧,紛紛夾擊蕭撻覽。幽雲漢軍本來想抵抗一會,可是在鐵鷂子的巨大沖擊力面前,他們根本無法穩住防線,開始潰散。
李彝殷的鐵鷂子第一次與契丹騎兵交戰,就取得如此大的勝利,這讓高季明很是高興,當眾表揚了李彝殷的鐵鷂子作戰勇猛,是天下第一勇士。党項人聽了,高興地不得了,他們誠心的歸降李嗣源時,換來的不是表揚,而是猜忌,李嗣源不僅想要拆散党項人,還想把這支鐵軍為自己掌握。對於党項人來說,他們最討厭的就是這種表面上不說,心裡卻在打歪主意的人。所以,党項人對於大唐的印象很不好。
正當李彝殷率領鐵鷂子追擊蕭撻覽時,蕭撻覽利用高機動性擺脫了李彝殷的追擊,李彝殷氣惱不已,沒有抓住蕭撻覽,這場出戰就沒有達成目標。李彝殷悻悻地回到了營帳內。
被解救的羽林衛將士們則立即奔赴營寨,駐守在營寨計程車兵們早就準備好了糧食。羽林衛士兵們開始狼吞虎嚥起來。而王承祀則顧不及吃飯,他第一時間來到了高季明的營帳,向高季明告罪,請求高季明治自己擅自出戰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