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義怎麼也想不到,他妹妹的婚事會扯上這麼多錯綜複雜的關係,可恨他不是個女子替妹妹分憂。
徐凌看了一眼面前的一雙兒女,思考了一會兒,覺得兩個孩子勇氣可嘉,但無甚謀略,以後怕是要吃虧,於是對他們說:“以往我不想你們摻和朝廷的事情,所以很少讓你們去讀政治類的書籍,如今你們大了,這些書也該讀一讀,我回頭讓人收集一份歷屆科舉的狀元試卷,上面全是對當下時政的見解,你們多看看,我會抽查的。”
???話題怎麼變的這麼快???
但是父親良苦用心,他們也不能說不願意,只能恭恭敬敬的應下:“孩兒知道了,孩兒一定認真學習,決不辜負父親栽培之心。”
至於他們願不願意讀,很難說。
自前朝開始,每一屆科舉考試結束之後,前三甲的試卷都會公開展示,皇帝還會讓工匠們多印刷幾份,在各大書店裡面銷售,讓他們的才華天下盡知。
(推薦一本書《歷代狀元文章編匯》,我看不懂,全是政治文言文,反正我是不想讀了。)
————————(轉場)
皇宮,含元殿
“皇兄,臣弟已經費了口舌,奈何對方不為所動,聽聞皇兄是個情場高手,還望皇兄能夠傳授一二。”李長空站在皇帝面前,將今日廣聚樓之事說與他聽,然後又抱怨了一番。
李長青手裡握著書,斜躺在榻上,眼皮都沒抬一下:“連老婆都不會追,笨死你算了,還敢來找我抱怨。”
李長空不說話,低著頭靜靜的站著,見他不說話,李長青又說:“你也不必憂心,朕向你保證,你一定能抱得美人歸。”
李長空還是不說話,還是靜靜的站著,李長青翻了翻書頁,見他又不說話,只好說:“過兩天帶著聘禮再去一次縹緲山莊,這次徐凌肯定答應把女兒嫁給你。”
李長空仍然不說話,但這次他直勾勾地看著李長青,皇帝無奈,又說了一句:“我讓鎮國公夫人和小妹毓陽公主陪你一起去。”
李長空終於說話了:“皇兄真是胸有成竹,都替臣弟打點好了。只是臣弟不明白,昨天去我差點被徐莊主打,為何皇兄如此篤定下次再去就一定成功?”
李長青露出了帝王標準的神秘笑容:“今天早上朕已經召見了鎮國公,與他說了一些家常話,他回去之後就見了徐凌,兩人談的內容就是徐雁影的婚事。有程金出馬,徐凌定會同意這門婚事。”
李長空又問:“那徐雁影呢?她若是不願,一切豈不是徒勞?”
李長青瞥了一眼自家弟弟,真是生於安樂,啥都不懂,讓他當個攝政王歷練一下還百般推辭,真是無語,對政務疏遠的像是朕要吃了他一樣。
“徐凌的那個女兒,雖說年紀輕輕,其忠義堪比其父當年,她早年行俠仗義,朕已有耳聞,徐凌已經從程金那裡知曉了這門婚事的政治意義,必會轉告給徐雁影,以她的性子,肯定會選擇為父分憂,所以朕早就料到,她會答應這門婚事的。”
“所以說,你只要安安分分的的呆在家裡當個美男子,婚事就水到渠成了,朕把一切都給你安排好了,你卻非要湊到人家姑娘跟前找不快,你是不是缺根筋啊?”
李長青真心覺得累,明明可以躺贏的事情,非要搞那麼複雜,瞎折騰什麼!
怪不得,李長空恍然大悟,難怪上輩子他就算故意躲著這門婚事,最後還是坐享其成了,原來都是他皇兄的功勞,早知道就不造孽了。
“可是如果這樣,徐雁影不就會記恨臣弟,不和我琴瑟和鳴了嗎?”李長空追問。李長青又瞥了他一眼:“這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朕可幫不了你。”
算了,先把人娶到手再說,不過,既然皇兄這麼替他著想,那是不是可以......李長空計上心來,湊到皇帝跟前說:“好皇兄,我已經答應人家要送一件禮物了,皇兄再幫幫臣弟,臣弟感激不敬。”
李長青瞬間沒了看書的興趣,把書一丟,心情突然煩躁:“你又想我從國庫裡出錢?開國之初,百廢待興,哪來那麼多銀子給你揮霍?想要錢?自己去給朕掙!成天不幹正事,還好意思說出口?”
李長空立即應下:“皇兄放心,此後臣弟一定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為國效力,為皇兄分憂。”
“你還真會找空子鑽,算了,我已經吩咐工匠給皇后打造一支金鳳簪,準備在花朝節那天送她,一會兒就讓他們按照世家貴女的形制再多做一件吧。”總歸是自己弟弟,李長青還是決定放他一馬。
聽聞這話,李長空眼睛一亮:“多謝皇兄關懷,臣弟一定不負皇兄苦心,臣弟告退。”說完,他立即走了。
。。。問完就走了,一點都不懂事。
“去,等攝政王走到宮門口再去把攝政王叫回來。”看著李長空出門之後,他才吩咐左右侍從,重新拿起書繼續看。
看了十幾頁的書之後。
李長空喘著氣,重新出現在了含元殿。
“皇兄還有什麼事啊?臣弟敬聽旨意。”為了說出平穩的話,他努力平復呼吸,臉都憋紅了。
李長青暗笑,拿出一個令牌說:“藏書閣裡有些書沒有整理,朕幾次去檢視,宮人們都偷懶,這份工作就交給你了,只是監督他們打掃衛生,整理書本,能辦好吧?”
叫他回來就是為了這事兒?該不會故意整他的吧。她接過令牌恭敬的表示一定能行,李長青又說:“既然都決定要成婚了,就不要對政務置之不理,否則人家姑娘看你如此不上進,就不喜歡你了。”
“對了,沒事兒就去國師那裡串個門,你的婚事,也是他占卜出來的。”
“臣弟謹遵聖命。”這一次,是真的沒事了,李長空終於可以出門了。
含元殿裡,看書的帝王獨自說道:“天下之事無我不曉,想要運籌帷幄,不博古通今,精通謀略怎麼能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