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乙卯(十八日),趙構御駕凱旋臨安,由余杭門舍舟登岸,將要經過都亭驛門前,往城中而去。御營右軍統制官苗定率領侍衛馬軍兩千名開路,然後是御營宿衛使、太傅、同安郡王楊存中巍然端坐馬上,百名親兵相隨。所有將士統是鮮盔亮甲,氣宇軒昂。這支大隊人馬的後面,方是天子的鑾駕。因為皇帝親征得勝回來,所以朝中特地備了隆重的“黃麾角仗”一千零五十六人,前後擁護官家回朝。全副儀仗從都亭驛前緩緩經過,煜煜煌煌,燦若彩雲。皇帝騎著銀白色寶馬,攬轡徐行,小黃門執著羽扇,打著紫羅傘,內侍都知張去為緊跟在皇帝身後,儀仗之後。方才是從駕百官騎馬相隨,最後殿以侍衛步軍,整個隊伍足足在都亭驛前走了半個時辰。
驛館門口早有人擺下了香案,恭迎御駕。館中各門洞開,可以遙見中門內張掛的白布帷幔,已故太尉劉錡停柩都亭驛已經八天了。老夫人和陳端日日盼望聖駕回朝,料想官家從驛館門前經過時,必定親來靈堂祭奠,給這位中興功臣以最後的哀榮。所以今天夫人命兒子劉澄全身孝服匍匐在門前香案旁,指望官家的臨幸。陳端也跪在劉澄身旁,準備接駕。
儀仗前隊已經過了都亭驛。皇帝緩緩策馬來到驛館前,這時張去為悄悄拍馬上來,低聲奏道:
“官家,左首甬道盡頭就是都亭驛,門口設著香案,有一個全身重孝的公子跪在案旁,想必就是劉錡的兒子。那中門內張了孝幔,還設了靈堂哩!”
趙構陰沉地斜睨了一下驛館,皺了眉道:
“劉錡一家還未搬走嗎?”
“是啊,看那光景,還住在館中哩。”
“湯思退不會辦事!去傳旨!讓劉錡家屬趕快搬走!”
“是!”張去為掉轉馬頭,去後隊尋找前來餘杭門接駕的湯思退去了。
皇帝寬寬地籠著韁繩,仍然讓銀白馬踏著慢步向前。昨夜舟泊臨平鎮的時候,兵部侍郎陳俊卿曾經奏請聖駕今天路過都亭驛時,無論如何順道去劉錡靈前祭奠,可是皇帝推託時間匆促,委婉地拒絕了。韓世忠、張俊、秦檜死後,他都曾親臨府第弔唁,如今劉錡在他心目中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了。他此刻想的是怎麼接待金使。估計他們還會提出要他這位堂堂大宋天子向金國屈膝稱臣的令人難堪的要求。這又將遭到群臣的憤怒抵制,甚至依然不斷上書要他出兵北伐。這夾縫中的日子是難過的,於是傳位給太子,從這些尖銳的矛盾中抽身擺脫的想法,更加不可遏止的抬頭了。“回宮之後,趕快冊立太子,最遲在五、六月間辦好傳位的大禮吧!”
皇帝的銀白馬緩緩地走過去了,終於沒有去都亭驛。
陳端失望的眼神中迸出了焰焰的怒火,他站起身來,挽起袍袖,一跺足,憤怒地將烏紗帽摘了下來,捧在手中,便向御駕奔去。今天他決計拼卻一死,也要攔住皇帝,懇求他到劉錡的靈前祭奠一番,以慰太尉的在天之靈。這時百官隊伍來到驛前,突然一匹花斑馬掉轉馬頭,離開大隊,踏上去驛館的甬道。馬上的紫袍官員正是兵部侍郎陳俊卿,他懷中藏著一紙皇帝御筆,那上面批著:
“追贈故太尉劉錡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例外賜其家屬銀三百兩,帛三百匹。”
沒有皇帝臨吊,沒有御賜的墓前神道碑,沒有追封王公,這在秦檜,是一概俱全的。赫赫英魂,只值三百兩銀子啊!
生前冷冷清清,死後無聲無息,這一紙御批,是俊卿所能為劉琦爭得的唯一恩典了。
花斑馬踏著碎步向驛館走去,俊卿翻身下馬,攔住了發狂似奔上前來的陳端,默默地向他搖了搖頭,陳端憤憤然跺足長嘆。望著香案旁俯伏著的滿身重孝的劉澄,以及中門內白幔圍繞的靈堂,兩人都忍不住淚水漣漣了。
時年六月,大宋皇帝趙構終於傳位太子,開始做了太上皇帝,歷史上稱為宋高宗。且他在靖康末年,北宋已亡,兵荒馬亂的緊要關頭,以康王、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身份,登基做了皇帝,之始開創了南宋一百五十年的局面,一晃三十六年過去了,一個內憂外患、風雲變幻、群英崛起,烽鼓不息且令人惋嘆的時代結束了。
三年之後,某地蒼山翠嶺中間,興建了一座氣宇恢宏,金碧燦爛的白馬將軍廟。據募捐建廟的老和尚說,白馬將軍是古時的一員大將,姓劉,生前有功社稷,死後託夢顯靈,才建了這座神廟。可是有位過路的官員進廟瞻仰之後,卻疑惑地對人說,白馬將軍金盔金甲,昂首挺胸,巍然屹立的神像卻十分酷似已故太尉劉錡,他身旁的一員白袍小將身材魁梧,神態自若也很象在充軍編管中被折磨死了的劉汜。至於那位年過半百、面容慈祥,眼神溫和,清癯古拙的老和尚,身穿深色袈裟,手持念珠,卻不會誦經拜佛,只好飲酒賦詩。人們不知道他俗家的姓,只聽說曾經當過某大將軍的參謀官,將軍後心灰意冷,看破了紅塵,才來到天台山國清寺受戒出家的,法名“了悟”。神廟建成以後,這老和尚還迎奉了一位老夫人,居住在神廟後別院之中,夫人身旁還有一位帶了兩個孩兒的戴孝守寡的侄媳。了悟法師每日晨晚去別院簾前,躬身向老夫人問安,一家主僕都稱他“端公”。
偶然有人瞻仰方丈室,還可看到香案上供奉著一部用錦函裝著的精刻《順昌守城紀事》。有人詢問了悟法師,他笑笑,
什麼也不回答。唯有獨自一人默然靜坐時,往往不自覺地嘆息著,反覆喃喃低語:
“都亭驛,都亭驛!”
可嘆!多少英雄熱血、烽火狼煙、伴隨時代的更替無聲的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可這南宋又是一個悲劇的時代!
《全書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