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太監集團全部覆滅,外戚集團也全部覆滅。
袁紹在這一刻的時候,絕對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這個時候擁有四世三公背景的袁紹只要振臂一呼,就真的能夠做到一統江湖。
我們看袁家人的職務!
袁紹的叔叔袁隗是朝廷二把手,一把手何進死了。
袁紹自己是校尉,假節!
袁術是虎賁中郎將!
權力和軍權都有了,看樣子真的距離成功已經不遠了!
這個時候,董卓來了!
所以說,諸位現在還認為董卓是一個純粹的壞人嗎?
歷史上來看,董卓是權臣,權臣沒有幾個不壞的,董卓的偶像是霍光,基本上也算做到了,霍光大權在握,廢皇帝,死後全家被殺。
董卓大權在握,廢皇帝,自己被殺!
袁紹的夢想不是當權臣,他們袁家經營了幾代人,最終的目地就是改朝換代。
而董卓之所以沒有接到任何命令就來了洛陽,那是因為董卓在洛陽有人。
董卓來了之後,袁紹其實並不畏懼!
原因就在於,董卓帶來的人不多,只有三千人,這也是後來袁紹敢在洛陽和董卓翻臉的原因之一。
說到這裡,我們再說一點
曹操和董卓誰的水平高?
答案是董卓!
我們說過了,董卓的偶像是霍光,想當權臣,而曹操這輩子也沒有敢篡位,一直老老實實的當丞相。
但是問題在於,漢獻帝在董卓手裡的時候那是相當聽話,在曹操手裡面那是經常折騰,曹操也沒有任何辦法。
我們看漢獻帝這個諡號,說是曹丕給的,其實就是曹操生前已經定好的,這裡有個誤解,就是漢獻帝諡號裡面的獻,那可不是說獻出天下,獻出江山。
“博聞多能,聰明睿智,聖哲有謀,智質有禮”,曰“獻”
看到了沒有?全部都是好詞!
曹操終其一生,都在北方折騰,至死都沒有統一,而董卓的時候,聯盟軍鬧騰的再厲害,皇帝封官也得受著,別看江南老孫家那麼能折騰,董卓派了一個劉表過去,折騰了孫家三代人。
說到底,董卓那是沒有趕上好時候。
而董卓剛進洛陽那會,知道自己並不多,為了穩定住袁紹,就特別靦腆的表示,自己是袁家故吏之類的,一邊開始慢慢讓自己的人開始演戲,最後騙過了袁紹。
這也是袁紹唯一一次能殺董卓的機會
因為董卓就3000人,袁紹和袁術兄弟倆手底下都有兵,而自己還有鐵子們,比如曹操,再比如鮑信等等,再加上袁紹的號召力,拿下董卓一點問題沒有。
但是袁紹沒有董卓狡猾,錯過這次機會以後,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袁紹存在的意義就在於,他並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也並不是一個家族在孤軍奮戰,他的身上能夠代表當時所有階層的人。
東漢為什麼亡國?
第一推手不是別人,就是袁紹本人。
如果袁紹贏了曹操,壓根不會像曹操那樣平定北方還需要八九年,可能兩三年整合完畢之後,馬上就能到南方,士族階層們望風投降。
劉備依舊在流浪,孫家當家扛把子孫權太小,壓根壓制不住那群士族,而那些江南老牌士族可是和孫家矛盾重重的,只要袁紹到了,這個地方就算解放了。
袁紹統一之後,馬上就提前進入了晉朝
曹操和士族階層們鬥了一輩子,曹丕為了爭取士族階層,弄了一個九品中正制,不得不說挺諷刺的。
許多人對袁紹有個評價,叫好謀無斷,說到底,這句話的含義就是,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敢拿命去賭。
曹操就敢!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曹操和袁紹出身相差太多了,袁紹這輩子只賭過一次命,就是和公孫瓚對打,並且贏了!
即便官渡之戰,袁紹也用不著賭,即便官渡輸了,自己還有實力。
可官渡之戰結束不到兩年,袁紹就死了,可以說死的相當鬱悶。
這場戰爭,也說明了一點!
後知後覺的人,比如曹操,未必就能輸給先知先覺的人,比如袁紹。
所以,才有人說,做什麼事情,能力很重要,可是運氣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