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加把勁,把這地方再挖一點可以烤窯了。以後大家沒事可以燒些瓦罐盆碗去賣,補貼家用。”範帥站在窯洞上,指揮大家正在修整窯洞,村裡沒有泥瓦匠,所以大多是茅草石板屋。下雨漏水那是常事,若風再大點茅屋都給吹翻。
“小先生,這窯洞只有一個,錢財如何分配呀?”有人擔心分配問題了,畢竟挖窯大家出力不同,甚至還有農忙或者不看好的人沒有參與。這錢財分配確實是問題,怎麼分配都會有人不滿。
“大家放心,各家出工多少我都有記錄,咱們先別急著想收益。這收入先用來交稅,稅後餘下的再分配,這樣就不用交糧了,大家也能吃飽了。至於怎麼分配就交給我,我會按大家出工多少來分配,回頭我教大家如何算分配,每家下午來一個人到學堂。咱門自己學會算賬,也不能叫別人矇騙了不是,多學知識對種地和掙錢那是大有幫助的。”範帥開始給大家‘洗腦’,古人會算賬嗎?當然會,簡單的買賣和演算法還是會一點的。但遇到複雜一點的就一臉懵逼了,比如比例分配,匯率,百分比之類的。不但不會,很多人只知道數字而不認識數字,千百萬他們口口相傳,就是不知道怎麼寫。
“小先生,老漢我就算了,人老了學不來。年輕人學學就好,老漢我也未有什麼能算的,這窯呀小先生看著分配就好,老漢我相信小先生。”一個老頭將鋤頭墊在屁股下歇氣,旁邊一個漢子給他倒了碗水。這老頭是村裡比較清苦的一戶,早年兒子砍柴摔死了,留下一對孫女和兒媳,很多體力活也落在了他身上。老頭倒是想讓一雙孫女學點東西,可女子學東西能有啥用呀。
“這知識呀無窮無盡,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願意學的,哪有學不會的。老丈呀,依我看您和您孫女一起來學堂學些東西,不但種地有用,女子有了才學也可嫁個好人家,將來不受苦,大家說是不是?”範帥無恥的給老頭開始忽悠了,這老頭兩個孫女和他差不多大,生的清純可愛,長大了肯定是一對美人坯子。這要是給忽悠到學堂增進一下感情,將來豈不是美哉美哉?
“這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可女子無才便是德,有點姿色就可以嫁個好人家了,有無學識也無妨。”
“就是,咱農家女子,不講究那麼多。又不是達官貴人選秀,就算有才也看不起咱這出身的。若男娃子跟小先生學的好,將來不說考取功名,有個書生秀才的就能出息了。”但很顯然,範帥失敗了,女子毫無地位在古代就和家常便飯一樣。體力跟不上男人,幹體力活不行,沒啥用,這就是普遍的認識。只能做做手工,生養孩子,做做飯乾乾家務。
動不動不如意還會打罵自家媳婦,好了叫娘子不好了叫臭婆娘,捱了打罵孃家還會幫著婆家,認為是女人的不是。所以古代女子和下人生活也沒什麼兩樣,只不過富貴人家講究,怎麼發生打罵女人的現象。叫他們說,動手打人那叫粗魯,不文雅,富貴人講才學,收拾人那都靠嘴噴。站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上使勁噴,噴到你自殺都行,殺人不過頭點地,誅心可就影響全族了。
範帥知道再勸也無濟於事,若過於執著,人家還說對老頭孫女有啥企圖。雖然他確實有點想法,可也不能明顯的表露什麼,那樣人家說他下流,既是同意了什麼,十四歲就必須成親,想想就……古人真特麼操蛋!
“這麼說也有理,不過多學知識沒壞處,書到用時方恨少。再說若誰家女子真有成為大才女的天賦,那嫁入名門望族也不是不可能對吧。老一輩吃了苦可不能再讓下一輩再吃苦嘛。有機會的事情你就得爭取不是嗎,男子有機會考取功名,女子也同樣有機會嫁入名門,窮秀才有了名聲不需考試都能步入仕途,女子同樣有了名氣上門求取的人自然就有了。所以,子女都是自家孩子,有時間的話,大家都把女子送來學些文學。總會有那麼幾個有天賦的,將來成了大才女,不可能家家都是庸才,對吧?”範帥可不輕易放棄,忽悠現代人不容易,可站在大道理上忽悠一些古代文盲還不容易嗎,咱可是清華的天之驕子。若連幾個古代文盲都忽悠不轉,那就別活了。
果不其然,大家聽了這話仔細一想,有道理呀,免費的教書先生就在咱們村,萬一運氣好,自家兒子考了個官老爺,女兒再出了名嫁個好人家,那咱好日子不就來了嘛。到時候還種個什麼地對吧,而且這個可能還真的很大,為啥?因為先生本事大,還免費教書呀,這機會要是把握不住那就是傻子了。
“小先生說的在理,老漢我吃了一輩子苦,有機會讓娃子過好日子就不能耽擱。是老漢我狹隘了,不及先生看的通透,大傢伙回去都說道說道,讓娃兒們都有個盼頭,過幾天老漢我就送來跟先生好好學習。”老頭放下碗,愣了下,然後恍然大悟一樣,明顯被範帥忽悠上道了。要是葉楓在此,恐怕的豎一箇中指給他,你真實目的是為了替人家著想嗎?太不要臉了。
於是,等窯洞挖好開窯燒製的這幾天,學堂又多了一間,村裡大大小小十多個女孩子就這樣被範帥忽悠過來了。還不請自薦的給她們授課,語文數學全給包了,晚上纏著葉楓給他講四書五經,積極的很。
直到他要的烤酒全套被弄出來這小子才停止他的培養感情……不對,是培養才女計劃。這一段時間裡,兩人除了教學生就是帶著大家修水利,這地方旱地多,但有條件的地方又太高,水到不了。這沒關係呀,在高出架筒車,修水渠,上面用木巢引水。水泥這東西沒敢往出來弄,不然被發現恐怕要被搶的,還是明來那種。
村裡的野豬仔也在兩人指導下給閹了,留幾頭種豬,剩下的在一起養,村裡婦女一大堆,剩下的黃菜葉,打來的豬草堆的滿滿的。這年頭野菜不好找,因為大家每天都吃,但豬草一抓一大把,來年快過年的時候喂點穀皮糟糠,肥豬就成了。
村裡雞少的可憐,大多隻有一兩隻,因為沒糧食餵養。葉楓直接給建議,把房前房後的樹林用柵欄圍起來,多修幾個雞舍就成了。放養不需要糧食,野雞怎麼生存家雞也可以,林間草叢蟲蟻多,雞吃了人也不少受些困擾。至於兔子就算了,因為這東西會打洞,沒水泥不挖地基是困不住的。
雖然變化很小,但來年幾乎每家都會有豬有雞了不是,再加上犁鏵的改變,多種點地溫飽之餘還能整個泥瓦陶罐的賣錢。可以說對於一個窮村子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要是以後村子再出幾個才子佳人的,那簡直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