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時將至,南安城東的街道上早已熙熙攘攘,街上的早食攤鋪和茶館都熱火朝天的忙碌了半天,隨著起早趕路進城的人漸漸多起來,不消多久便會更加忙碌起來。
其中有一家茶館生意尤其火爆,老遠就能聞到鬨堂叫好聲,放眼望去裡三層外三層圍的是水洩不通。
有個初來乍到的外地客商見此情景,以為這家定是茶好糕點好,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旁人一頓罵聲中擠了進去。
擠進去一看,卻發現裡面沒人喝茶吃早點,全部圍著中間一張桌子,前面的人蹲著,後面的人站著,更有甚者把桌子都搬到了兩邊站桌子上看。
再次被人問候幾遍家人以後,這位客商終於撥開人群來到裡面,但見中間桌子上坐著一個老頭,著急忙慌的灌了一口茶後,顧不上擦去嘴角的水漬,用力一拍被磨的鋥亮的驚堂木。
一聲清脆的響聲過後,圍觀眾人瞬間鴉雀無聲,老頭才聲情並茂開口:“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後。那大蟲背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將起來…”
“武松卻又閃在一邊。原來那大蟲拿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捉不著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
“武松見那大蟲復翻身回來,雙手輪起哨棒,盡平生氣力,只一棒,從半空劈將下來…定睛看時,一棒劈不著大蟲,原來打急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
說到這裡,老頭站起來,將一根筷子折成兩半,眾人的心跟著揪了起來,紛紛捂著胸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武松有個閃失。
隨著老頭講到“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蟲眼裡,口裡,鼻子裡,耳朵裡,都迸出鮮血來,更動彈不得,只剩口裡兀自氣喘。”瞬間叫好聲如雷,似要掀翻屋頂:
“好!”
“直娘賊世上居然有這等壯士?莫不是天神下凡?”
“武松真好漢!爺聽多少遍都聽不膩,賞!”
隨後銅錢雨點般的落下,老頭趕忙鑽到桌子底下,一邊瘋狂撿著地上的銅錢,一邊又怕被砸出個好歹。
這個路過的客商此時心裡早已沒了茶水糕點的念頭了,這段聽著膽戰心驚又熱血沸騰,但不知前因後果讓他心癢難耐。
於是他站到桌前,拿出一塊銀子,大聲道:“老人家,再講一遍如何?我想聽個全乎。”
隨後抱拳朝著人群道:“諸位,剛才多有冒犯,還望見諒,今天的茶水我請了。”
又能再聽一遍故事還有免費的茶水,眾人早忘了之前的事,再次爆發出震天叫好聲。
說書老頭迅速收起銀子,然後抓了一大把銅錢,給到同樣笑開花的茶樓掌櫃。
隨後喝了口茶,一拍驚堂木:“閒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那日提了根大哨棒,來到了景陽岡…”
再次講完一遍以後,依舊是滿場的叫好——別人叫好的還是神勇無匹的武二郎,客商記住的卻是三碗不過岡。
他一直待到黃昏茶館打烊,想要找說書老頭打聽是不是真的有如此烈酒,卻被老頭以年老力衰、身體疲乏為由拒絕了。
茶館掌櫃給店上板以後,美滋滋的跟說書的老李頭在裡面擺上幾個小菜喝起酒來,為自己前幾日把李老頭請到店裡的英明決定慶幸不已。
老李頭就是馮素娘那裡的幾個說書老頭之一,之前走街串巷說書謀生,但說的故事、段子早已是眾人耳熟能詳的,漸漸沒人聽了,都沒辦法餬口。
蕭玉看中他們幾個利索的嘴皮子和深厚的江湖閱歷,便教給他們幾段華夏經典,以便聚集人氣,以小成本造成巨大的廣告效應。
武松打虎在華夏乃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若論到民間傳說角色,武松絕對是能排到前列的。
其中三碗不過岡就是天然的廣告,會給即將售賣的烈酒帶來難以想象的流量。
與此同時,另外兩個說書老頭在城南、城西也在講述武松打虎,同樣引起了許多人的圍觀,不少說書的同行特意趕來聽完回去模仿,生意都好上不少。
於是短短几天內,武松、三碗不過岡便成為南安城及周邊的熱門話題,大街小巷、茶樓酒肆都在大肆討論,甚至田間地頭都有聽過的人在繪聲繪色的講述,連小孩子過家家的遊戲都變成了武松打虎,爭相扮演武松。
若是此時有網路,那麼“武松是誰?”“真有人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嗎?”“武松喝的到底是什麼酒?”等相關話題必定會霸佔熱搜。
不過賈有錢的雅香閣內討論的卻是另一番話題——李白是誰?他又喝的是什麼酒?
起因是還沒到雅香閣替換佳作的日子,之前在南安文人之間造成轟動的那兩首詩就被換下去了,換上了一首叫做《將進酒》的詩。
許多慕名而來觀摩的文人十分不解,之前那兩首詩堪稱千古絕唱,為何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就被換下去?
不忿之下,上前一探究竟,但開頭兩句就如驚雷一般在眾人腦海中、胸膛裡轟然炸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隨後作者那似乎比天還高的才情鋪面而來:“人生得意須盡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但願長醉不復醒”…“與爾同銷萬古愁!”
看過《將進酒》之後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心中卻早已是驚濤駭浪,整首詩大開大闔,奔湧跌宕;豪邁不羈同時悲而不傷,世上何人才情能至於斯?
不同於之前兩首詩,這次雅香閣把《將進酒》的作者公佈了出來——李白。
一時間,在場文人紛紛打聽李白是誰,但雅香閣絲毫不透露,只是告訴說此人乃“詩仙”,更有“斗酒詩百篇”的傳說。
此言一出,南安文壇瞬間議論紛紛,一部分人認為太過狂妄,此前從未聽說過此人,大梁古往今來也無人敢冠以“詩仙”稱號;一部分人認為單就《將進酒》一詩就足以證明李白才情之高,希望能拜讀更多大作。
但是無論支援還是反對者,卻有一點出奇一致——到底是什麼樣的酒才能讓人抒發如此才情?
此時,這一切的幕後推手蕭玉,正在院子裡跟林一品嚐著幾杯不同的酒,討論著到底該不該取名叫五糧液、劍南春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