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爭議的。
有人說是伏羲、神農、黃帝,也有人說是伏羲、女媧、神農,還有人把燧人氏,祝融氏也拉進來的。
這些其實都是很夠資格的遠古帝王,即便排不進三皇,其功績也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女媧娘娘,即便她沒排進三皇,那也是因為她已經成神了,有沒有人皇的位置對她來說沒有意義的緣故,絕不是她的功績比不上其他皇者。
楚湘提這個問題的目的也很明確——什麼牝雞司晨惟家之索,什麼女子之德卑弱第一,什麼陰陽交合天尊地卑,這些詞兒我都聽膩了,咱們來嘮一嘮,人人聖賢的遠古都能有一個媧皇,現在你們反而擱這兒嘰嘰歪歪女子不能做太子,你們覺得這合理嗎?
這個問題倘若不是如今主流的思想是儒家,其實很好回答——講科學那就是人類是從母系社會過度到父系社會的,女媧當時能做媧皇不代表現在這個社會條件可以,不講科學也可以說社會是向前發展的,女媧能稱媧皇那是因為上古時期沒有那麼多規矩,現在這不是有規矩了嗎?
可如果是儒家,想回答這個問題就難了。
這是孔子挖的坑。
孔聖人無比推崇上古時期的各種制度,他修史把史書上可能非常兇殘的奪權史改成了你客氣我也客氣,大家都是對權力是一點慾望都沒有的聖人,做個帝王是純為了為所有人謀福利,然後號召所有人都去學習遠古的先賢。
這在儒家內部邏輯是自洽的,沒有人能比得過一個死人,把死人塑造成道德人品絕佳的的人號召大家學習,其效果其實和家長總是覺得隔壁家的小明啥啥都比自家的孩子強,所以逼迫自家孩子上進一樣,沒什麼毛病,更不值得稀奇。
可問題就是,家長可以這麼PUA孩子,反正孩子總會逐漸長大,小時候再是天才的領居家孩子長大了也得面臨找工作買房子結婚生子一條龍,生活有無數賽道,總有一條賽道自己可以跑贏他然後戰勝自己小時候的心魔。
但儒家不會——首先遠古先賢已經死了,活人永遠比不過死人,儒生們再努力,敢說自己才比孔孟?敢說自己比周公賢德?說個比肩都怕被天下人嘲諷不自量力。
其次,儒生們還得靠這一套PUA皇帝呢,你要聽我們的,才能天下大治,那帝王總得知道天下大治是什麼樣子呀,儒生們自己也想象不到,然後就只能吹上古了。
什麼民風淳樸,什麼帝王賢德,什麼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什麼詞兒好就往什麼詞兒上造,剛好這也和孔子所宣揚的那一套“上古之治”對得上,這就成了個完整的邏輯——你看孔聖人就是這麼宣揚的,你信不過我們還能信不過孔聖人嘛。
而這一套,在楚湘提問為什麼上古有女皇,現在反而不讓女子參政的時候,就不好回答了。
說上古好,那媧皇當政時也好,憑什麼現在一點女人當政的機會都不願意給呢?
說上古不好,那你們儒家的理論從一開始就站不住呀。
汗流浹背了不是?
但這個時代,究竟是有有些學問的儒生的——想攻擊楚湘,並非沒有合適的角度。
女媧是伏羲的妻子,實際上掌權的是羲皇,女媧位次在伏羲之下,殿下你這個問題不存在呀。
楚湘回以:“羲皇有何功德,媧皇有何功德?而被各種遠古書籍列入三皇之列的燧人氏、神農氏、軒轅氏又有何功德?”
那都是耳熟能詳的,女媧造人補天,伏羲推演八卦,燧人鑽木取火,神農嘗百草,黃帝統一華夏,俱是響噹噹的人物。
可問題就是,推演八卦是很重要,可是推演八卦真的夠資格和造人補天、鑽木取火、嘗百草、統一華夏相比麼?
又給儒生們乾沒聲兒了。
其實,古書上,未必沒有記載伏羲的其他事蹟——有治水,有創造文字,有發明漁網,有創造曆法……也都很重要。
問題就是,上古的記載本就稀碎,上述所有事蹟,除了漁網,基本都有更有名的上古先賢認領了,現在要是挨個把這些功績按到羲皇頭上,你讓大禹、倉頡、羲和怎麼想?怎麼的,按需發明啊,要誇羲皇的時候就栽在羲皇頭上,要誇黃帝的時候就按在黃帝頭上?
而漁網這個事蹟,還是那個問題,配得上鑽木取火和嘗百草麼?
朝廷上下官員,這幾天簡直在心裡把楚湘罵了個狗血噴頭——死丫頭愣是會找矛盾得很,淨是這些不好回答的問題。
惜乎,楚湘又不是他們家裡隨便欺負的小孩,問出一個大人沒辦法回答的問題,大人一巴掌下去附加一句“就你話多”就能糊弄過去,人家正經的國朝親王,認認真真和你探討儒家最愛拿出來忽悠皇帝的三皇五帝的事蹟,你反而被人家問倒了,要面子不要?
可是想要面子也得有那個實力呀,儒家最講尊師重道,剛進學的孩子問題多了,夫子惱羞成怒直接揍孩子一頓“我教你什麼你就學什麼!別的少問!”幾乎是每個孩子共同的噩夢,儒生們從小受著這樣的教育,夫子說三皇五帝好那三皇五帝就是好,夫子說這個先賢做過某個事兒那個先賢做過另一個事兒那就是對的記下來就行了,直接效果就是到現在有了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楚湘,哦,問懵了。
可是儒家早就吹出去了的牛總得圓回來,現在嘮伏羲女媧這對夫妻誰是三皇誰不是,直接涉及的是楚湘這個太子或者說太女到底當得當不得,意識形態陣地是一步也不能讓的。
愁人,非常愁人。
但硬要琢磨怎麼搞,就只能從那個眾所周知的“推演八卦”上下手,讓“推演八卦”的功績直接比肩嘗百草和平天下,然後給媧皇安排一個九天玄女之類的身份,人家是神仙!用得著和你凡人爭三皇之位!那神女下凡幹了點什麼事,尊為媧皇怎麼了?你楚湘難道也是神女,也非做這個皇帝不可?
安排媧皇的事情可以先往後放放,首先得把羲皇的地位抬上來,也不是沒有辦法,就是有點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黃帝平九州是戎,伏羲定八卦怎麼就不是祀呢?
問題就是,在上古時期祀確實佔據極重要的地位,尤以殷商時期,商王非但是政治上的王,更是宗教上的大祭司,他的祭祀最權威,他的占卜最準確,就是到了西周時期,周文王·西伯侯也是以會算命聞名的,不會點神神叨叨的事,在上古是吃不開的。
但如今早就不是了呀。
現在祭祀確實還是很重要,但早就退化為一個儀式了,君王想做什麼要緊的決策,即便還會走算一卦的程式,但即便結果不好,也未必君王就不幹了,雖然出了什麼天災人禍君王還是得出罪己詔,但肯定是一邊出罪己詔一邊搞救災工作,再想走“君王都祭祀求平安了,百姓們就自求多福吧”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要重新把祭祀的地位抬上來,又不能讓國家或者君王真以為“祀與戎”搞好了國家就沒事了,到底要怎麼辯這個經,官員們又抓掉了不少頭髮。